财务报表分析案例

如题所述

(一)华能国际 2001——2003年年报简表

  财务报表各项目分析
  以时间距离最近的2003年度的报表数据为分析基础。
  1、资产分析
  (1)首先公司资产总额达到530多亿,规模很大,比2002年增加了约11%,2002年比2001年约增加2%,这与华能2003年的一系列收购活动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企业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其中绝大部分的资产为固定资产,这与该行业的特征有关:从会计报表附注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当中发电设施的比重相当高,约占固定资产92.67%。
  (2)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却没有提取坏账准备,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公司对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的记提采用按照其他应收款余额的3%记提,账龄分析表明占其他应收款42%的部分是属于两年以上没有收回的账款,根据我国的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两年以上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处理,这部分应收款的可回收性值得怀疑,应此仍然按照3%的比例记提坏账不太符合公司的资产现状,2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共计87893852元,坏账准备记提过低。
  (3)无形资产为负,报表附注中显示主要是因为负商誉的缘故,华能国际从其母公司华能集团手中大规模的进行收购电厂的活动,将大量的优质资产纳入囊中,华能国际在这些收购活动中收获颇丰。华能国际1994年10月在纽约上市时止只拥有大连电厂、上安电厂、南通电厂、福州电厂和汕头燃机电厂这五座电厂,经过9年的发展,华能国际已经通过收购华能集团的电厂,扩大了自己的规模。但由于收购当中的关联交易的影响,使得华能国际可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收购华能集团的资产,因此而产生了负商誉,这是由于关联方交易所产生的,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该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
  (4)长期投资。我们注意到公司2003年长期股权投资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2003年4月华能收购深能25%的股权以及深圳能源集团和日照发电厂投资收益的增加。
  2、 负债与权益分析
  华能国际在流动负债方面比2002年底有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偿还了部分到期借款。
  华能国际的长期借款主要到期日集中在2004年和2011年以后,在这两年左右公司的还款压力较大,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需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以应付到期债务,这就要求公司对于资金的筹措做好及时的安排。其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有2799487209元,公司现有货币资金1957970492元,因此存在一定的还款压力。
  华能国际为在三地上市的公司,在国内发行A股3.5亿股,其中向大股东定向配售1亿股法人股,这部分股票是以市价向华能国电配售的,虽然《意向书》有这样一句话:“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已书面承诺按照本次公开发行确定的价格全额认购,该部分股份在国家出台关于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的新规定以前,暂不上市流通。”但是考虑到该部分股票的特殊性质,流通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华能国际的这种筹资模式,在1998年3月增发外资股的时候也曾经使用过,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华能国际向大股东买发电厂,而另一方面,大股东又从华能国际买股票,实际上双方都没有付出太大的成本,仅通过这个手法,华能国际就完成了资产重组的任务,同时还能保证大股东的控制地位没有动摇。
  3、 收入与费用分析
  (1)华能国际的主要收入来自于通过各个地方或省电力公司为最终用户生产和输送电力而收取的扣除增值税后的电费收入。根据每月月底按照实际上网电量或售电量的记录在向各电力公司控制与拥有的电网输电之时发出账单并确认收入。应此,电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华能国际的收入情况。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电价由原来的计划价格逐步向“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过渡,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也将被打破,因此再想获得垄断利润就很难了。国内电力行业目前形成了电监会、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的新格局,五大发电集团将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的发电资产划分成了五份,在各个地区平均持有,现在在全国每个地区五大集团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均大约在20%左右。华能国际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国际的旗舰,通过不断的收购母公司所属电厂,增大发电量抢占市场份额,从而形成规模优势。
  (2)由于华能国际属于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因此而带来的税收收益约为4亿元。
  (3)2003比2002年收入和成本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上述收购几家电厂纳入了华能国际的合并范围所引起的。但是从纵向分析来看,虽然收入比去年增加了26%,但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了2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加了27.34%,管理费用增加了35%,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说明华能国际的成本仍然存在下降空间。
  (三)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表
指标 2003-12-31 2002-12-31 2001-12-31
流动性比率      
流动比率 1.01 0.88 1.07
速动比率 0.91 0.77 1
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 0.33 0.38 0.42
债务对权益比率 0.26 0.31 0.35
利息保障倍数 12.5 9.09 5.26
运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 9.96 9.91 12.6
存货周转率 19.41 13.32 13.97
总资产周转率 0.46 0.39 0.34
获利能力      
资产收益率(%) 12.71 8.56 9.35
权益回报率(%) 15.87 10.11 12.31
销售毛利率 28.85 27.83 27.96
销售净利率 23.24 21.8 22.99
净资产收益率 18.56 14 15.71
 
  1.流动性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公司2001-2003流动比率先降后升,但与绝对标准2:1有很大差距与行业平均水平约1.35左右也有差距,值得警惕,特别是2004年是华能还款的一个小高峰,到期的借款比较多,必须要预先做好准备。公司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发展趋势相似。并且2003年数值0.91接近于1,与行业标准也差不多,表明存货较少,这与电力行业特征也有关系。
  2.资产管理比率。
  (1)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2)A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B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收账期)=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3)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总资产
  公司资产管理比率数值2002年比2001年略有下降,2003年度最高,其中,存货周转率2003年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说明管理存货能力增强,物料流转加快,库存不多。应收账款周转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资金回收速度快,销售运行流畅。公司2003年资产总计增长较快,销售收入净额增长也很快,所以资产周转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说明公司的资产使用效率 很高,规模的扩张带来了更高的规模收益,呈现良性发展。
  3.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2)已获利息倍数=利税前利润/利息=(净利润+利息+所锝税)/利息
  (3)长期债务对权益比率=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公司负债比率逐年降低主要是因为公司成立初期举借大量贷款和外债进行电厂建设, 随着电厂相继投产获利,逐渐还本付息使公司负债比率降低,也与企业不断的增资扩股有关系。并且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发展趋势较好公司有充分能力偿还利息及本金。 长期偿债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优势,
  4.获利能力比率。
  (1)销售净利润率=净利/销售收入净额
  (2)销售毛利率=毛利润/销售收入净额
  (3)资产回报率=利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
  (4)每股收益=权益回报率=(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平均普通股股权
  (5)资产净利率=(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平均资产
  公司获利能力指标数值基本上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资产收益率有相当大的领先优势。各项指标显示在2002年比2001年略有下降,这可能与煤炭等资源的大幅度涨价有关。而2003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说明公司2003年的并购等一系列举措获得了良好效果和收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0
某公司2006年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料如下:
调整资产负债表
2006年12月31日
净经营资产 上年末 本年末 净负债及股东权益 上年末 本年末
经营资产 2800 3500 金融负债 1150 1500
经营负债 600 800 金融资产 250 300
       净负债 900 1200
       股东权益 1300 1500
净经营资产合计 2200 2700 净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 2200 2700
调整利润表
2006年度     单位:万元
项 目 上年金额   本年金额
经营活动:      
一、销售收入 3000 4000
减:销售成本 2600 3500
二、毛利 400 500
减:营业税费 30 30
  销售费用 20 20
  管理费用 40 50
三、主要经营利润 310 400
加:其他营业利润 40 50
四、税前营业利润 350 450
加:营业外收支净额 50 150
五、税前经营利润 400 600
减:经营利润所得税费用 124 180
六、税后经营利润 276 420
金融活动:    
一、税前利息费用 100 100
利息费用减少所得税 -31 -30
二、税后利息费用 69 70
税后净利润合计 207 350
备注:平均所得税率 31.00% 30.00%
  要求:
  (1)计算2006年和2005年的权益净利率差额,并用差额分析法分别分析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各因素的变动对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影响程度。(时点指标用期末数,下同)
  (2)分别计算2005年和2006年的税后经营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和杠杆贡献率。
(3)用差额分析法依次分析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的变动对杠杆贡献率变动的影响程度。
【答案】
  (1)2005年:
  销售净利率=207/3000×100%=6.9%
  资产周转率=3000/(2800+250)=0.98
  权益乘数=(2800+250)/1300=2.35
  权益净利率=6.9%×0.98×2.35=15.89%
  2006年:
  销售净利率=350/4000×100%=8.75%
  资产周转率=4000/(3500+300)=1.05
  权益乘数=(3500+300)/1500=2.53
  权益净利率=8.75%×1.05×2.53=23.24%
  权益净利率差额=23.24%-15.89%=7.35%
  销售净利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影响=(8.75%-6.9%)×0.98×2.35=4.26%
  资产周转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影响=8.75%×(1.05-0.98)×2.35=1.44%
  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影响=8.75% ×1.05×(2.53-2.35)=1.65%
  (2)指 标 2005年 2006年
税后经营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销售收入) 9.2% 10.5%
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 1.364 1.481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资产) 12.545% 15.556%
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净负债) 7.667% 5.833%
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 4.878% 9.723%
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 0.692 0.8
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3.376% 7.778%
(3)经营差异率变动对杠杆贡献率变动的影响程度=(9.723%-4.878%)×0.692=3.35%
净财务杠杆的变动对杠杆贡献率变动的影响程度=9.723%×(0.8-0.692)=1.05%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02
第3个回答  2015-05-06
(1)固定资产。部分设备严重老化,说明公司在较长一断时间内发展停滞,也缺乏技术进步;模具大量闲置,说明管理不到位,是采购有问题还是转产所致?不管什么原因造成闲置,都应及时加以处置减少损失。至于部分公司停止经营,设备未能正常运转,可能与顾董事长出事、管理出现真空有关。固定资产是公司经营的核心资产,固定资产质量低劣,会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产生消极的影响。
(2)无形资产。商标价值在过去可能存在着高估。这也反映了公司当时存在着管理问题。我们知道,商标只有在购入或接受投资时才需入账。因此,商标价值过去高估,现在贬值,将直接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诉讼中的土地使用权,是因为转让方并没有向其受让方付款,所以转让方可能并没有转让的权利。这反映了转让涉及的三方可能都存在着管理问题。
(3)在建工程。在建工程说明工程还没有建成。没有建成,部分设备就已系淘汰设备,说明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4)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说明公司对该项投资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损失已经确认。这可能是顾董事长违法操作的结果。
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上,采用了请独立第三方进行资产评估的做法,由此所计提的减值损失应该认为是合理的。
从科龙2005年的资产质量看,问题不少,海信在并购后需要做的工作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