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月初、月中、月末称什么

如题所述

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译文: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晦,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每月的第一天。

苏轼《前赤壁赋》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扩展资料

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月球恰好运行到与太阳黄经相等的时刻,也指当时的月相。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

望,本义:最大月相(月圆)。引申义:期盼月圆。转义:远看。人类期盼月圆是出于古老的崇尚光明心理。圆月是所有月相中发光面积最大的一种。传说天地开辟之时有“日月合璧”天象,这是指圆月与太阳重轮,阴阳相合,化生万物。

晦,有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夜晚等意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从一个月来说,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所以《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十五叫做望。近在望后的日子叫做即望。所以苏轼《前赤壁赋》说:“壬戌之秋,七月即望。”

记得采纳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27
既 才有这个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