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女性形象

作文的
500字的
快 !!!
好的 加15!!!!

下面这些是比较著名的一些古代女子形象
妲己

商纣王征服有苏氏(今河南省武陟东)
。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纣王迷于妲
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延创作靡靡的音乐、下
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
朝政,日夜宴游。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
,悬肉于树为“肉
林”
,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
河北省临漳)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

的淫荡被杀,九侯也遭“醢刑”
,剁成肉酱分给诸侯。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
,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
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
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褒姒
史记作襃姒,周幽王姬宫湦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
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
年(周幽王三年)
,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
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
,幽王对她更加

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
阳叹气道:

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
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
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
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
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

烽火戏诸侯

的奇计,周幽王
同褒后并驾游骊山,
燃起烽火,
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
至时发现平
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
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
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
(一说被杀)
,司马迁说:


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史记
·
周本纪》
)意思是说,褒姒不喜
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
春秋末期出生于中国绍兴诸暨苎萝村。
天生丽质。
中国古
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
“沉鱼”
,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
国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居首。
四大美女享有
“闭月羞花之貌,
沉鱼落雁之容”

西施也与南威并称“威施”
,均是美女的代称。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
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间,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
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
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
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
,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
廊”
,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
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
“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
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赵飞燕

赵飞燕,
原名宜主,
是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
赵飞燕是一
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

《汉书》
中对她的描述仅仅只有
少数几句,但关于她的野史却有许多。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
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
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
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由于她的舞姿轻盈,人们反而忘却了她的真实姓名,而称呼她“飞燕”。当
时,宫中有一湾清水,叫做“太液池”,中间有一个小岛,叫赢洲。汉成帝命人
在上面筑起一个高
40
尺的台子。有一次,赵飞燕身穿美丽透明的薄纱,在上面
跳舞,下有乐队伴奏,汉成帝亲自指挥,看着高台上的赵飞燕飘飘欲仙的样子,
汉成帝格外高兴。
玩得正在兴头上的时候,
忽然一阵大风袭来,
赵飞燕薄薄的宽
大的衣袖随风飘舞,
好像要随风飘去一般,
汉成帝忙命人用力拉住赵飞燕的衣裙。
自此以后,
汉成帝真的怕大风把赵飞燕带走,
特意为她建造了一个名为“七宝避
风台”的住所。
由此可见赵飞燕在汉成帝心里的地位。
几年后,
赵飞燕被册封为
皇后

狐女阿绣

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
是家庭的保护神。
她能够放下怨恨,
帮助真阿绣
和刘子固建立家庭,
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
而是
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
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
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
也是
美的哲学。
狐女在追求和修炼形态美同时,
获得了内心美。
她的人生哲学不管是
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叹服的。

救夫君于水火的方氏和舜华

著名聊斋人物张鸿渐身边有两位女性:
美而贤的妻子方氏和美而慧的狐妻舜
华。如果不是这两位女性,张鸿渐连命都保不住。方氏,一个平时只知道相夫教
子、飞针走线的少妇,临危不惧,沉着果断,是家庭顶梁注、主心骨。而张鸿渐
两次逃亡脱难,全赖狐女舜华。舜华在张鸿渐落难时,给他一个温暖的家;在张
鸿渐思念妻子时,
大度地送他回家;
在张鸿渐落入恶官之手、
面临死亡时救出他。
这两个女性的智谋和大度让人钦佩。

有智谋、敢反抗悲剧命运的云翠仙

贫穷无赖的梁有才登泰山时,
几次非礼少女云翠仙,
云翠仙的母亲却被其甜
言蜜语哄骗,轻率地以女相许。梁有才骗娶云翠仙后,狐狸尾巴立即露了出来。
整天赌钱喝酒,
偷云翠仙的首饰去卖,
他的狐朋狗友见到云翠仙后,
让他把云翠
仙卖了。
翠仙对梁有才的种种丑态产生怀疑,
知他必有所图,
于是设计引梁有才
开口。在试探中,云翠仙明白了梁有才的野心,彻底清醒。事实上,云翠仙娘家
很有钱,自己也存有私房钱,可她并不让梁有才知道,也不回娘家。她觉得像梁
有才那样无耻的人,
一旦知道必然会榨取岳家财富,
云翠仙要让梁有才早日露出
庐山真面目。
一位深闺少女能在不公平命运面前忍辱负重,
审时度势,
实在难得。
利令智昏的梁有才随云翠仙归宁,
在华严楼阁的岳家受妻子斥骂,
为众人锐簪刺
身,
然后,
云家的琼楼玉阁全部消失,
梁有才被吊在削壁之上,
面向万丈深渊
……
一直以民间普通弱女出现的云翠仙,
原来是个女仙。
蒲松龄让无数受害弱女的不
幸,在仙女幻想中得到了补偿。云翠仙的故事警告了当今的女性,要独立,才能
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不公时不颓废,敢于抗争,幸福
把握在自己手中。

为他人做嫁衣的封三娘

封三娘是个美丽的贫家少女,
她跟富家少女范十一娘做了朋友之后,
就为朋
友的终生幸福操劳操劳起来。
她去了解孟安仁的情况,
让范十一娘当机立断,

以终身。
范十一娘自己还在犹豫时,
封三娘竟然拿着十一娘送给她的金钗,
用十
一娘的名义送给孟安仁。
为了好朋友的爱情幸福,
二八红颜的封三娘竟然夜闯孟
宅,去为女友做媒。在封三娘的帮助下,范十一娘克服了

闺训

和内心矛盾,抛
弃了以财富、
门第论嫁娶的传统观念,
直到以死殉情。
最后又是封三娘以异药救
活了以死反抗父母乱点鸳鸯谱的范十一娘,
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封三娘这个美丽
少女,
但并不是传统爱情故事的女主角,
而是为朋友终生幸福奔波劳碌、
殚精竭
虑的奇特女性,这个奇特的人物,给人强烈而难忘的印象,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杜十娘

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
人公,
曾为青楼女子,
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
为摆脱逆境而顽强挣扎。
将全部希冀寄托于富家公子李甲身上。
然而她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悲
惨命运的束缚,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予孙富。万念俱灰之下,杜十
娘怒骂孙富,
痛斥李甲,
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
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李娃

天宝年间荥阳世族郑姓的公子荥阳生赴长安应试,
与娼女李娃相恋,
资财荡

,
遂为娼家设计弃逐
,
流落成为代办丧事的

凶肆

的挽歌手。后其父因事入京,
知道荥阳生堕落情形,恨他玷辱门风,乃毒打几致于死。虽得同伴救护,但仍沦
为乞丐。一日大雪,他乞食恰至李娃住处。李娃感念旧情,不顾鸨母阻止,毅然
赎身与之同居,并竭力勉励他奋志读书,以求功名。郑生遂连中高第,授成都府
参军。这时,李娃却坚决要与他分离。恰好他父亲移官成都,父子如初,并为子
娶李娃为妻,郑生后居高官。李娃亦封为拜国夫人。唐代士族婚配,极重门第。
此篇写李娃求去时说:

君当结嫒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她自
以为出身卑贱,
不能与高门相配。
这正是当时社会门阀婚姻制度的真实反映。

在李娃的鼓励下,郑生通过读书应试,终于获取高位,享受富贵荣华,则体现了
当时封建文人的普遍理想。

赵盼儿

赵盼儿是一个妓女,
作为一个年轻貌美、
热爱生活的女性,
她曾盼望过能与一个
理想的男性结合,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但是,多年的风尘生涯,使她深知这
很可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多半兑不了现的:

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
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

。因此,她对

从良嫁人

一事,始终
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并在结拜妹妹宋引章
(另一个妓女)
要嫁给花花公子周舍时,
极力劝阻。
果然,
宋引章一进周舍家门便先吃了五十杀威棒,
以后又受尽各种虐
待。
赵盼儿为了救出宋引章,
便利用周舍酷好女色又喜新厌旧的特点,
假意答应
嫁给周舍,让周舍写下一纸休书给宋引章,自己再宣布与周舍

拜拜

。当周舍责
问她说:

曾说过誓

要嫁自己时,赵盼儿回答说,你不是老逛妓院的吗?咱们这
些妓女,谁不是逢场作戏,对着明香宝烛,指着皇天后土,赌着鬼戮神诛!


信这咒盟言,早死得绝户。

终于以其人之道还冶其人之身,用自己对周舍的欺
骗,
回敬了周舍对宋引章的欺骗,
不但大快人心,
而且充分展示了她的机智和勇
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蔡文姬生平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中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侯,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侯,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至、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力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有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 “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关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盛称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想不到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认为: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又另当别论。

宋代画苑中有《文姬归汉图》而戏剧也有《文姬归汉》的剧目,这是后话。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第2个回答  2013-12-14
民族团结的象征王昭君;多才多艺的女诗人蔡文姬以及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民族团结的象征王昭君
王昭君原名王嫱(约公元前53-?),字昭君,西汉南郡(今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人,与西施、貂婵、杨贵妃并称我国四大美女。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春(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亲觐元帝,要求“婿汉氏以自亲”。为维护民族团结,王照君毅然“出塞”。入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即皇后),从此汉匈两族和睦相处,“数世不见烽火之警,人民炽盛,牛羊遍野”。董必武有诗赞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容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多才多艺的女诗人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蔡文姬为陈留郡国(今河南)人,汉末著名才女,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著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
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献帝兴平年间,时值天下动乱,四处交兵,蔡文姬被南匈奴所掳,没入左贤王名下,在匈奴十二年,生二子。
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著名学者。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乃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被盛传为佳话的“文姬归汉”的故事。
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已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悲愤诗》载于《汉书》,诗倾述战乱之苦及归汉时母子别离之惨,哀怨激愤,感人至深。
杰出女词人李清照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宋词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颠峰,它上接唐诗,下衍元曲,堪作中国韵文的三大典范。在宋词的创作上,能够独树一帜的,首推杰出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一生,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四库全书》提要有这样的评价,“李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佚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也。”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十七岁左右的李清照就才华横溢,所作的诗、词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金兵入据中原,宋高宗偏安一隅,把北方大片国土让给金朝,在流寓南方途中,明诚病死。她境遇孤苦,随难民队伍漂泊于杭州、绍兴、金华等地直到去逝。
此间,所作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