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文与文学思潮的关系

如题所述

明代诗文与文学思潮的关系
第十一章 明代诗文与文学思潮
一、宋濂、刘基、高启与明初诗文
1、“建国文臣之首”——宋濂
按:此说出自《明史 宋濂传》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一生大体上以1359年即元至正十九年为界分为前后期,这一年朱元璋攻下婺州(金华),召宋濂为五经师,开始走上为官之路。此前,宋濂以隐居度日,念书著述以自娱;后期位居高官,前后任江南儒学提举、翰林院学士、侍讲学士、知制诰等职,洪武十年以病致仕,十三年因其子、孙牵涉胡惟庸案,流放茂州,次年死于途中。
第 1 页
吉利嘉际L,大7座家享MPV,11.98万起,幸福上市!
现购嘉际L,可享24期0息,至高贴息8000元,首任车主3年或4次免费基础保养含首保,4000元至高增换购补贴,免费升舱2+2+3座椅,首任车主终身免费车机流量,购置税减半!

点击立即咨询,了解更多详情
咨询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汽.. 广告
宋濂一生中有两件事(就文化价值而言)尤其值得一提:
一是他刻苦念书的事迹(《送东阳马生序》)
二是他主持修《元史》(只是,钱大昕说:“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元如《元史》者。” )
《元史》共210卷,洪武二年二月开局,八月书成,历时半年。
宋濂文名远播海内外,史载“士医生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越南) 、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
第 2 页
宋濂的散文代表了明初散文的最高成绩。其散文有几个大体的特点:一是润饰鸿业,深含规讽;二是文风庄重典雅,委婉含蓄,人谓“为文醇深演迤”;三是语言平淡简练,专门是一些写景文,笔致颇似欧阳修;四是传记文磊落有奇气,人物个性鲜明,注重细节刻画。
提示:学欧是明代散文的重要取向,或说欧阳修至少阻碍了明代半部散文史.
2、宋濂散文名作有《送东阳马生序》、《阅江楼记》
《送东阳马生序》(古代励志篇):(一)向学精神的难能宝贵,感动人心,值得发扬;(二)现身说法,情真意挚,
第 3 页
语重心长(对乡人说,对晚辈说,时年近古稀);(三)运用对照,表现明确的针对性,发人沉思,引人觉悟,包括无穷的教益。总之,这篇文章能以“心”动人,以事实感染人,以深刻有利的道理启发人。
如回忆年轻时借书、抄书和求师,不畏艰苦,令人感动: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
第 4 页
“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指派练习:朗诵、抄写《送江东阳马生序》,并反复体味(“参”)。
《阅江楼记》已非为纯粹的文学散文,它的意义在于:一是涉及到明初的一个政治典故、文学典故,而这一典故本身就有着知识意义和经典意义;二是涉及到南京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内涵和亮点。耗资五万万人民币修建的阅江楼建筑群、风光区,其轴心那么是依山临江气势恢宏的阅江楼,而阅江楼的轴心那么是雕刻汉白玉石上的两篇《阅江楼记》,正面为朱元璋撰,反面那么为宋濂之作。
第 5 页
《阅江楼记》是一篇应制之文,也是一篇反映时期气象、政治气象之文。文章既表现歌功颂德、润饰鸿业之旨,又深含委婉的规讽之意。笔势沉雄,寄托遥深,表现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时期内涵。专门是“三见三思”,以眼中所见入手,发“致治”之鸿思:一思“保”中夏之广,二思“柔”四陲之远,三思“安”万方之民。短短文字中展现了博大的政治胸怀和希望君王励精图治、天下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但是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
第 6 页
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连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因此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罢了哉!
“有以”——有以保之、有以柔之、有以安之
3、“一代文宗”——刘基
第 7 页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其一生大体以至正二十年(1360)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中青年)仕于元,举进士,做太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之职,曾几度辞官归隐;后期(晚年)跟从朱元璋,任弘文馆学士、资善医生、上护军等官,封诚意伯。洪武四年告老归乡,八年因胡惟庸所忌,忧愤而卒。
以时期论,刘基主若是元朝人,创作也集中在元朝,入明后作品较少,闻名的寓言集《郁离子》也是元末隐于青田山中所作。但其文名却在明,《明史》本传:“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刘基著有《诚意伯文集》,其散
第 8 页
文立意新奇,思想深刻,语带机锋,擅长挖苦。《卖柑者言》是其代表作(选P168)。
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假设败絮。予怪而问之曰:“假设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何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
第 9 页
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卖柑者言》是一篇讽世力作 。写作
第 10 页
技术的成功的地方,一是以小见大,二是舍小取大。
 所谓以小见大,是以柑之“玉质金色”而“干假设败絮” 和卖柑者之“炫外以惑愚瞽”来挖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佩虎符、坐皋比者”(武)、“峨大冠、拖长绅者”(文)和他们的沽名钓誉行为。
 所谓舍小取大,是指作者撇下“柑”和“卖柑”不论,也不着意对“世之为欺者”泛泛的谴责和批判,而是笔锋所向直指那些“佩虎符、坐皋比者”,可谓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这即是这篇文章的思想力量。(能够兵法解之)
刘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名杰出的寓
第 11 页
言作家,其散文的成绩集中反映在以寓言形式写成的《郁离子》一书。《郁离子》共195那么,分为18篇。全书以“郁离子”的人物贯穿前后,作为当事人或评论者。内容绝大多数是寓言,“楚人养狙”、“千里马”、“工之侨为琴”等皆有以小见大的深刻意味。
《郁离子》解题:
“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徐一夔《郁离子序》
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
第 12 页
日必部份群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那么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制度剥削)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那么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觉醒)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革命)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
第 13 页
有开之,其术穷矣。” (术与道,治国方略)
千里马
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郁离子悦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那么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
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
第 14 页
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唯一琴哉?莫不然矣。”
为琴—献琴—叹世
刘基也是元末明初的诗人,是明初五大诗派中“越诗派”的代表人物。
4、“三百年诗人称首”——高启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事迹较为简单,大体为:元未隐于吴淞
第 15 页
青丘,洪武二年(34岁)召修《元史》,次处授翰林编修,擢户部侍郎,以年少不堪重任辞归。
洪武六年(38岁),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殿遗址上修建府衙被告发,高启为之作《郡治上梁文》,以文中“龙蟠虎踞”之语犯忌,次年(39岁)被腰斩。关于高启被杀,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与作《题宫女图》诗有关:
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高启在明代文学史专门是诗歌史上有着高贵的地位:
第 16 页
明李东阳:“国初称高、杨、张、徐,季迪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三百年来,亦未见卓然有以过之者。”
明杨慎:“季迪一变元风,首开大雅。”
清沈德潜:“侍郎诗上自汉魏、盛唐,下至宋、元诸家,靡不出入其间,一时推为作手。”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近代陈田:“季迪诸体并工,天才逸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
余冠英等《中国文学史》:“高启的诗很
第 17 页
有特色,才气豪健而不剑拔弩张,辞句秀逸而不字雕句绘,在那时和后世都很为人重视,尝被推为明代数一数二的诗人。”
练习指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什么书,有什么重要价值?
归纳
(1)高启在明诗中有着重腹地位,明代诗人首推高启;
(2)高启转变元诗风气、开启了诗歌进展新路向;
(3)高启诗歌对汉魏以来诗歌创作的继承和进展,做到了融汇众家而又自创一格;
第 18 页
(4)高启之诗大体的风格特点为:以“天才高逸”、声调非凡取胜,以气势豪雄、辞句秀逸见长。
高启作诗共二千余首,收入《高青丘集》中。他的上乘之作亦很多,被从来选诗家看好的约有三十首左右。其中,最能表现高启精神气性和诗歌本色、具有必然专门性作品的能够《青丘子歌》、《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步至东皋》、《梅花九首》为代表。
青丘子歌
青丘子,臞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活着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蹑蹻厌远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锈涩,
第 19 页
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田间曳杖复带索,旁人不识笑且轻,谓是鲁迂儒、楚狂生。青丘子闻之不介怀,
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不忧回也空,不慕猗氏盈。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向水中独坐,林中独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5
清代文学批评是在明代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气转变是在明清之际,这是两个封建王朝兴亡交替的时期。历史的剧变,强烈地刺激着汉族文人中那些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在对历史经验进行政治批判、思想批判的同时,对前代的文学创作及批评也作了深刻的反省。在这一时期,就诗文理论说,对当时影响最大的是钱谦益,其次是侯方域、魏禧、汪琬诸家。钱谦益在民族斗争和地主阶级内部斗争中,表现得首鼠两端,缺乏气节,曾被人非议,但是他在仕清告归后的十余年里与抗清人士多有联系。他在文坛上活动的时间长,交游也很广,对明代士风、学风、文风的积弊有所认识。他不仅指出,“世降道衰,教学偏背,烦芜之章句,熟烂之时文,剽贼佣积之俗学,耳食目论,浸淫薰习”,造成了“近代文章,河决鱼烂,败坏而不可救”(《有学集》)的严重后果;而且在《列朝诗集》以及某些文学论文中,具体地分析了明代文学及其理论的发展过程。他论诗文强调情性、世运和学养三者并重。侯、魏、汪三家,皆以古文著称,其论文主张虽不尽同,但都围绕着“才”、“气”、“理”、“法”这些根本问题,开了以后桐城派文论的先河。然而生当明清之际而开创有清一代学风并发展了传统诗文理论的,还应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都是爱国志士、进步思想家,因此对明代士风、学风、文风的批判,站得高,看得深,文学见解也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黄宗羲强调“诗以道性情”,顾炎武申论“文须有益于天下”,王夫之主张写“身之所历、目之所见”。他们都想从文学与现实、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入手,把文学创作与批评从模拟形迹的风气引上“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顾炎武)的道路。这三人之中,以王夫之的文学理论成就最高。他不仅论述了文学与时代、主观与客观、才情与实践、内容与形式等一般理论原则,而且深刻地总结了诗歌创作与批评中的审美规律。但大都维护封建正统的明道、宗经、徵圣的文学观。其中还有的人把明代以李贽为代表的反传统的进步思潮,斥为“狂禅”、“叛圣”、“佞舌惑乱天下”。他们既提出了一些进步的文学主张,但他们的一些见解,也为清代地主阶级的学者文人确立“义理、考据、辞章”合一的封建正统的文学原则,提供了若干根据。
第2个回答  2022-12-14
明代诗文与文学思潮的关系啊!因为明朝前期的朝代是元朝,他是蒙古族政权,他对汉人,他实行等级制度,对汉人实行歧视政策,所以元朝灭亡以后,明代食诗文兴起,反对元朝遗留下来的那种民族歧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