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生情的事例(成语 名人名言 名人事例 小故事)

如题所述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小故事:
张良椎击秦王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静候风声。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 ?5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此名为讹传,实为《素书》)。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只好率众往投景驹(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军领袖),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两人一见倾心,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于是,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作为士人,深通韬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谋略的前提则是要有善于纳谏的明主。这次不期而遇,张良“转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纷纭复杂的形势中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从此,张良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他的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地发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3
成语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良师益友 尊师重教 师恩难忘 舐犊之爱 恩重如山 师恩难忘 师命难违
名人名言有:
务学不如务求师。
-----杨雄

圣人无常师。
-----韩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司马光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吕不韦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斯大林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程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第2个回答  2010-08-1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3个回答  2010-08-13
我是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到高3时,由于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每天在学校里的压力很大,我想到了放弃学业,家长不同意,自己有觉得可惜,毕竟上了13年学,放弃了也觉得可惜,后来年级主任,知道了我的情况,他鼓励我,给我信心,利用课余时间,单独给我补课,有了老师的帮助,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学习的劲头也足了,我对我自己的为来充满了信心,最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我爱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