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现考证,东隅为郑州,桑榆为开封。东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黄昏。

出自:清·王浚卿《冷眼观·第二十回》:"谁知那个旗婆,犹自贼心未死,竟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胆敢又到孝感县境一个大字号店里去,仍照这么一做,这回他却是恶贯满盈,自寻败露了。"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英语:A loss, no bad thing or a blessing in disguise),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译文: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

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

示例:鲁迅《呐喊·阿Q正传》:“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0

中华成语故事集

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19-12-25

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解释】:东隅:东边的角落,房屋,借指东方日出处,指早晨,喻初始。桑榆:指桑树和榆树,为与东对应,借指西边的树林,喻黄昏。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译文:可以说是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于是论功行赏来奖酬大勋。

词语辨析

【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扩展资料

典故: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夺取天下时,冯异投奔刘秀,成为其手下的一名大将。

当时,有一支名叫赤眉军的义军,势力越发壮大,成了刘秀的心头大患。有一年,赤眉军大力举兵攻打长安城,由于途中缺少粮草,只好放弃长安往东方进军。刘秀觉得这是良机,就派邓禹、邓弘一起率军追击,没想到他们反而被赤眉军打败,还有一些散兵被俘虏了。

冯异奉命召集残余部队,吸取教训,巧妙布下埋伏,在崤山下将赤眉军打得七零八落,当场俘获八万多人,赤眉军剩下的残兵散将向东方逃窜,最终有十多万人投奔了汉军。如此一来,汉军的实力又补充了不少。

光武帝听说冯异的军队打败赤眉军的消息后,非常高兴,派使臣去慰劳将士,并写信称赞冯异:“赤眉军被平定,将士们劳苦功高,冯将军能在先前失败的情况之下,总结经验,重振雄风,打胜了这一仗,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其中隅:东边的角落,房屋,借指东方日出处,指早晨,喻初始。桑榆:指桑树和榆树,为与东对应,借指西边的树林,喻黄昏。

现考证,东隅为郑州,桑榆为开封。东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黄昏。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

扩展资料:

其典故是: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次年春天,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

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冯异率领西路军,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

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爬上回溪阪,逃回营寨。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

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3-3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现在多为指某人在这一方面虽然失败了,却在其他方面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