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踩踏事件

如题所述

  1.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 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 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 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2.开展安全教育

  (1)安全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安全行为的培养:培养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

  (3)如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当出现拥挤踩踏时,应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惊慌失措。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服从大局。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尽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3.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设备

  (1)定期检查:学校要对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校舍、设施设备,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解决。

  (2)确保通畅:学校应在楼道里安装应急灯,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3)标志明显:学校要在楼梯台阶上画中间标识线及行进方向指示标志,在楼梯迎面墙壁上悬挂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标志牌,楼道和楼梯的墙壁要有标明逃生方向的灯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2
二、如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1.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 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 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 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2.开展安全教育

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第2个回答  2009-12-15
在校学生, 面对踩踏事故时候应该做到以下10点: (1)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骚动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第3个回答  2009-12-14
校园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也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拥挤踩踏事故时有发生,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是人人都应关注的问题,安全工作应做在事故之前,而不是亡羊补牢,我想这是安全工作的核心所在。
首先,成立专门的安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演练,
增强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加强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的安全管理,提出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具体办法。中小学校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专门针对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制度,采取措施。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时,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职工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舍楼梯、通道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我校更是在楼梯中间划了一条间隔线,让学生平常就养成靠右行走的良好习惯,尽可能将大班额、低年级学生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
学生晚自习有教师值班,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学校领导与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定期检查教学楼楼梯、通道等拥挤踩踏事故多发地点为重点,认真开展校园隐患大排查,并将检查情况登记造册,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建设部门提出整改办法。
第4个回答  2009-12-08
15年了 领导们 你们还好么?

1994年12月8号 “孩子们 不要动 让领导们先走”

根据不同的场合采取不用的方案 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1994年12月8日傍晚,新疆的克拉玛依市「友谊馆」,举行「两基」教育汇报演出,不幸的在现场发生大火,造成325人死亡,136人烧伤。

灾后鉴定报告里显示,死者中有288人是学生,其中独生子女占98%。据医生鉴定,死难者中有近百名孩子是被人挤死或踩死的。

在许多孩子弱小的尸体上,有成年男人的大皮鞋印,也有成年女人细若尖刃的鞋跟所踩下的血洞。还有目击者声称,一个被踩破肚皮的小男孩,当卡车运往殡仪馆时,肠子还拖在地上......

肇事原因是由于舞台纱幕距离舞台光柱灯只有23公分,不符合安全要求。而纱幕被上千度的高温烤燃,酿成大火。但面积如此广大友谊馆,竟然仅有一个出口,其余信道全被防盗栅栏和卷闸门封死。

当时在友谊馆参加活动的,有该市15所学校的中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796人;另外还有自治区教委「两基」教育验收团的25人,和克拉玛依市20多名副处以上的官员。

在如此巨大的灾难中,和孩子们同场遇险的克拉玛依市20几位大小官员,竟「奇迹」似地无一人伤亡。而且当时他们都坐在最前排,离火源最近,而离唯一的逃生门最远,然而他们大多数人却最先逃出,出来后一个个也还都衣冠楚楚。

据一名被老师举上窗台逃生的五年级男生回忆,当他上完洗手间,回到剧场时,场内已是另一番情景:我抬头一看舞台,无数的火花往下掉,一个领导模样的大人,拿著话筒喊:『不要乱、不要动,让爷爷叔叔们先走!』

另一位在火灾中带出12名学生,自己五年级的儿子却葬身火窟的舞蹈教师说:当时市教委的一位领导,举著话筒喊:『孩子们,都别动,让领导们先走......』

在场的最高长官、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方天*,从塞满孩子的唯一出口离开后,一头钻进小轿车直奔医院,中间经过消防队也不下车报案,他很不幸,被火星烧焦了几荆白发。

市教委一名党委副书记况*,凭借著对地形的熟悉钻进了厕所,又凭著成年人的力气,把原本可塞三十人以上的厕所反锁顶上,任凭孩子们哭喊也绝不开门;事后还骄傲的告诉记者,自己的逃生知识有多丰富。

另外还有十多名市局领导,没人出面维持秩序,没人向被大火包围的孩子们伸出援手。最后,领导依旧领导,很多学生却学不到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