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建制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建制

要有各级指挥官,和各级部队大概人数

给了再加分
末复制一大堆

详细,简洁 我加分

百度的那个太简单 我要的至少能到团级干部 现在的团级干部以后至少是中将了

一、红一方面军

1930年8月24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当时红一军团辖红三、四、十二军,红三军团辖红五、八、十六军。

1931年8月,张云逸、邓小平的红七军编入三军团。同年12月24日,宁都起义的国民党军(26路军)编为红五军团。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1933年编成为红一、三、五军团和江西军区独立师,其中,一军团辖四、十四、十五军(十四、十五军原为五军团编制),三军团辖一、二、三、四、六、七师,无军一级,五军团辖三、二(原一军团十二军)军。

红七军团原为1930年赣东北红军部队扩编而成的红十军,1933年1月与中央红军会师,划归一方面军,1933年7月20日改为红七军团,红九军团于1933年10月28日由红一军团三师、红五军团十四师合编而成。

红八军团由红七军团二十一师和中央红军直属二十三师,在1934年9月合编而成,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余人。1933年编成为,一、三、五、六、七军团,1934年7月红七军团北上,改名“抗日先遣队”,10月与1933年初成立的新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后失败;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先前进至湘西和二军团会师。

1934年长征开始时,一方面军编成为红一、三(各三个师)、五、八、九(各两个师)军团,其中八、九军团为长征前最后一次“扩红”时组建,多为新兵,装备及战斗力较差。湘江之战时,八、九军团被打散。湘江之战后,八军团番号撤销。余部编入五、九军团,一直是作为全军后卫。九军团在贵州曾经单独作战,以掩护主力进行机动作战。

1935年毛儿盖会议之后,红一方面军离开红四方面军向陕北前进,其时五、九军团因驻地在四方面军中,未能随军北上,编入红四方面军。俄界会议后,一、三军团与干部团编成中央纵队,至陕北组成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前全军整编为红一军团,1935年11月与红十五军团汇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二、红二方面军

原为红二、六军团,1935年接中央命令编为红二方面军,后来和四方面军会师后编成中还包括九军团和三十三军一部整编为三十二军(和四方面军的九军区分)。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同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奉命组成红二方面军,并将原属一方面军的三十二军(三十二军就是原一方面军的九军团)编入。

三、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后成立的红七军,黄麻起义失败后余部以后发展成红11军第31师。加上在六霍起义和商南起义中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改编成红1军。

1930中红15军与红1军合并成红四军,军长为邝继勋,政委曾中生,参谋长徐向前。1931年11月,以红4军和红25军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

鄂豫皖时期:在鄂豫皖根据地时,包括红四军及红七十三师。后第四次“围剿”后红四军转移向川陕发展,留红七十三师于鄂豫皖坚持。后徐海东率部向陕北突围而去,到达陕北后编为红二十五军,与当地的二十六、二十七军编为红十五军团。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黄麻起义。这些地区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当时叫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37年7月7日爆发抗日战争,8月25日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活动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

1937年10月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抗战时期坚持华南敌后抗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后北撤山东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929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1独立师(后称第2独立师)。

这支人民武装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1947年十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中共领导下的关内各解放区部队大批进入东北地区,10月31日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127万,另有民兵268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工农红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中国工农红军 简称“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由中国工农革命军及其他革命武装于1928 年5 月以后陆续改称,它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建立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湘赣、湘鄂赣、闽浙赣、川陕、湘鄂川黔、陕甘以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军数次大规模的“围剿”。至1933 年秋,全国红军发展到30 万人。但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并受到很大损失。除陕北红军外,各地红军都先后退出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 年1 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粉碎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险,于1935 年9 、10 月和1936 年10 月先后到达陕北,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约3 万人。抗日战争开始后,主力红军改名为八路军,坚持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 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改名为新四军.

  红三军 赣西南之红三军。其前身为赣西南之红六军,于1930 年7 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红三军编入红一军团,黄公略任军长,8 月间由蔡会文任政委。

  湘鄂西之红三军。1931 年3 月由红二军团改称,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万涛、关向应先后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七师(由红二军改编,师长孙德清)、第八师(由红六军改编,王一呜、许光达先后任师长)、第九师(由新六军组成,师长段德昌)。1932 年1 月下旬至3 月一上旬,在襄河以北攻势作战中,全军发展到15000人。后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失利,,月底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2 月到达湘鄂边。从1933 年i 月起,转战于湘鄂川黔边。1934 年9 月,在黔东的松桃、印江、德江、沿河和四川的酉阳等县边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1O 月,与转战到达黔东的红六军团在印江县境内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并以红二军团总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

  红四军 1928 年4 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会师。5 月4 日,根据湘南特委的指示,两军在宁冈碧市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25 日,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全军编为3 个师,后又改编为6 个团和一个教导大队,约万人。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红四军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进剿”和“会剿”。1929 年1 月,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在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部队改编为纵队,建立了政治部.此后,红四军同当地人民武装转战赣闽粤,粉碎敌“三省会剿”,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同年12 月,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系统地总结了红四军建党建军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1930 年春,以红四军为基础,扩编为红四军和红十二军;6 月,编入红军第一军团。

  1929 年7 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经改编后,亦称红四军。贺龙任军长,恽代英任政委( 未到职),全军约1 500 人。

  1930年7 月,湘鄂西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会师,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二、六两军组成红军第二军团。

  1931 年1 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亦称红四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委,全军约12500 余人。1931 年11 月上旬,鄂豫皖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组成红四方面军。

  红五军 1928 年7 月22 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湖南平江的革命士兵(主要是湘军独一认第五师的第一团)和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简称“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兼十三师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下辖3 个团另3 个连,约2000 余人,黄公略任第四团党代表。平江起义后,红五军作战频繁,损失较大,遂将部队改编为5 个大队,不久又与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地赤卫队混合,扩编为10个大队。12 月11 日,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留下的部队由黄公略率领,在湘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1929 年l 月,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红五军与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下坚持井冈山斗争。193 。年6 月,红五军同红八军(由红五军第五纵队和鄂东南地方武装于1930 年5 月合编而成)组成红三军团。

  红六军 大革命失败后,鄂西洪湖地区在周逸群、段德昌领导下,逐步建立了几支革命武装,1929 年合编为中央独立师。1930 年2 月5 日,中共鄂西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将独立师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简称“红六军”。孙德清任军长(不久因病离职,由旷继勋继任),周逸群任政治委员,下辖3 个纵队。7 月初,红六军与红二军(原湘鄂西之红四军)在公安会师,组成红军第二军团。

  1929 年7 月,鄂西长阳地区的革命武装组建了红六军。李勋任军长,下辖两个师,约3000 余人。8 月间,红六军于首战告捷之后,遭敌伏击,部队溃散,鄂西长阳之红六军至此即告失败。

  1930年1 月,中共赣西、湘赣边特委和红五军军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将赣西南地区的4 个红军独立团改编为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下辖3 个纵队。1930 年7 月,红六军改为红二军.编入一军团。

  红七军 1929 年12 月11 日,百色起义胜利后,以参加起义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一部和右江农民军为基础,建立了红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下辖3 个纵队。红七军成立后,粉碎了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的多次进攻,坚持了右江根据地的斗争。193 。年2 月,广西左江地区成立了红八军,不久遭敌进攻,损失严重,余部于8 月几经转战到右江,编入红七军建制,红七军发展到近万人。n 月上旬,红七军在河池召开整编大会,将3 个纵队改编为3 个师。此后,红七军主力转战黔、佳、粤、湘、赣5 省边境,经大小战生百余次.行程12000 余里,于1931 年2 月到达湘赣边的永新,7 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尔后编入红三军团,

  红十军 1928 年1 月,方志敏、邵式平等领导了弋阳、横峰地区的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二军。1928 年夏,改称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五团。1929 年4 月,部队发展到上千人,改称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此时,赣东北根据地与闽北根据地连成一片,闽北武装改编为闽北独立团.1930 年7 月,按照中央指示,闽北区和赣东北区合并,7 月21 目,赣东北和闽北红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军长方志敏(后为周建屏),下辖第一、第十、第十九团,约1500 人。1933 年1 月下旬,红十军奉命调往江西的贵溪上清宫与中央红军会师,改编为红十一军,归红一方面军指挥。

  红十一军 1928 年1 月初,中共鄂东特委将参加过黄麻起义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7 月,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任党代表。全师分编为4 个大队。1929 年5 月6 日,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发动了商南农民起义。9 日,在南溪将起义武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周维炯任师长,徐其虚任党代表,下辖两个团。193 。年l 月20 日,中共安徽六安中心县委在六安、霍山农民起义后,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徐百川任师长,姜镜堂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团和一个特务队。红十一军成立后,先后进行了开辟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 年2 月,鄂豫皖边特区成立。3 月18 日,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将红十一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直属党中央指挥。193 。年5 月,中共东江特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将东江地区的武装组建了红十一军第二师,下辖3 个团和一个教导营。古大存任军长,胡丙泰任政治委员。后来,由于中共东江待委执行“左”倾错误政策,在攻克梅县县城后,接连失利。1931 年秋缩编为珠立师第二师,1933 年上半年失败后分散。

  红十二军 1930 年3 月,闽西根据地举行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将闽西各县赤卫团合编为红军第九军。4 月,中共闽西特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将红九军改为红十二军。伍中豪任军长,邓子恢任政治委员,辖3 个师,约3000余人。6 月,红十二军主力在福建汀州被编入红军第一军团开赴江西,罗炳辉任军长,谭震林任政治委员,留在闽西的红十二军一部同地方武装合编为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11 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合编为新红十二军。贺沉洋任代军长(后中央派左权接任),施简任政治委员,辖3 个团,约31 00 余人。L931 年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新红十二军重归红十二军。游端轩任代军长,黄苏任政委。新十二军直属红一方面军建制。1933 年6 月,新十二军改编为独立第一团。

  1929 年7 月,鄂东南大冶中心县委把该地区的起义武装改编为红军第十二军,约200 人,由谢振亚负责。同年秋,红十二军编入由江西转战至鄂东南的红五军为第六纵队。1930 年6 月,鄂东南红八军成立,又改为第三支队。支队长谢振亚,政委彭雪枫.

  红十四军 1929 年冬,党中央、江苏省委决定将红军江苏第一大队和如皋、泰兴红军一个大队合编,在苏北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任命何昆(李维森)为军长,李超时(通海特委书记)兼政委,薛衡竟为参谋长,余乃诚为政治部主任。红十四军成立后,活动在江苏省通海如泰地区,包括南通、海门、启东、如皋、泰兴、泰县、靖江、东合8 个县。1930 年10 月间,由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通海如泰地区的影响,红十四军主力部队被敌人打散,许多指战员英勇牺牲,少数同志转移到中央苏区,还有一些隐蔽下来继续坚持战斗。

  红二十五军 始建于1931 年1o 月,属红四方面军建制。军长旷继勋,政委王平章,辖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师。1932 年10 月间 ,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向陕南川北地区转移,留下红二十五军一部坚持斗争。1932 年n 月重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辖第七十四师(由原红二十七师改编)、第七十五师及一个特务营,共约7000 人。1933 年9 月,红二十五军在演(川)麻(城)公路遭敌包围,建制被分割,第七十五师由吴焕先等率领,突围到鄂东,仍保留红二卜五军番号。第七十四师由徐海东率领,退回皖西,与在皖西北坚持斗争的红八十二师,合编为红一二十八军,共2300 余人,徐海东任军长,郭述申任政委。1934 年春,红二十五军在皖西与红二十八军会合,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辖第七十四、第七十五两个师。1934 年9 月,红二十五军奉命改编,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11 月12 日,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为冲破敌人的围攻,开始西征。12 月,进入陕南,开创了鄂豫陕北游击根据地。1935 年7 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行动,红二十五军挺进甘肃。9 月,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红二十六军 1930年9 月19 日,河北南部的东明、长垣两县以及附近的农民两千多人联合暴动,队伍番号为中国红军第二十六军。暴动发生后,得到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的淮阳、磁县、彰德、新乡等地工农的响应和支援。

  1927 年10 月至1931 年间,刘志丹、谢子长等曾在陕甘地区多次组织武装起义,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构邑、洛川等地坚持游击战争。1932 年12 月,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决定,陕甘游击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第二团,王世泰任团长,陕西省委书记杜衡任军政委兼团政委,参谋长郑毅(后为刘志丹),

  1933 年5 月,杜衡强令部队南下关中平原,使红二团遭到失败。11 月,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重新恢复红二十六军,正式成立红四十二师,王泰吉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下辖红三团、红四团,创建了陕甘边根据地。一291 -

  1935 年9 月,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与由鄂豫皖地区转移出来的二十五军,在永平镇会师,不久,共同组成红十五军团。

  红二十七军 鄂豫皖之红二十七军。1932 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苏区后,由郭述申率领的道委机关在向皖西退却途中,先后同霍山独立团、红八十一团及英山独立团等部会合,联合组成红二十七军。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副军长吴保才,政治部主任江求顺,徐海东任师长。红二十七军当时又称东路军,活动在皖西一带。不久,红二十七军分别编入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

  陕北之红二十七军。由陕北独立师改编而成。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睐北特委根据北方局的指示,于1935 年1 月30 日,正式将陕北独立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杨琪任师长,张达志任政委,朱子修任参谋长,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团。1935 年9 月,陕北红二十七军与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红一军团 以原井冈山的红四军为基础,集合闽西和赣南的地方主力红军合编而成。1930 年6 月19 日,按照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接着,又改称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共辖3 个军:红四军,军长林彪;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共两万余人。 此外,由闽西、赣南、赣西南地方武装编成的红二十、红二十一、红二十二、红三十五等军亦先后属于红一军团建制。1930年8 月23 日,红一军团在湖南浏阳与红三军团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红二军团 由湘鄂西地区的红军合编而成。193 。年6 月,段德昌率领的红六军从洪湖地区出发,南渡长江作战,连克石首、公安等县城。同时,贺龙率领的红四军也由湘鄂边东下公安地区。7 月4 日,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7 月7 日,两军前委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中央的指示,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二、六两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后为邓中夏)任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军团下辖两个军,红二军军长贺龙兼,红六军军长旷继勋。全军团1 万余人。1931 年3 月,遵照中共指示,红二军团在湖北长阳县枝拓坪改编为红三军。1934年10 月24 日,红六军团到达黔东,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在印江县会合〔 会合后红兰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组成了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为首的总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红二、红六军团。.1 936 年7 月2 日,红二、红六军团由湖南桑植出发进行长征,在甘孜与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奉中共中央命令,红二、红六军团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红三军团 由湘鄂赣的红五军、红八军组成。1930 年6 月,根据党中央决定,红五军和红八军在湖北大冶合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兼前敌委员会书记,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军团下辖两个军,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兼(后为邓萍),红八军军长何长工。全军团共万余人。7 月间,湘赣边独立师扩编的红十六军成立,编入红三军团。7 月27 日,红三军团的五、八、十六各军进攻长沙。8 月初,红三军团有计划地退出长沙,到平扛、浏阳一带休整。8 月23 日,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与红一军团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红五军团 由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改编而成。第二十六路军原是冯玉祥率领的西北军的一部分,参加过第一次大革命。共产党员刘志丹、刘伯坚曾在该军担任过政治工作。1931 年12 月14 日,由参谋长赵博生〔 共产党员)和旅长季振同、董振堂等领导全军17000余人,在江西宁都宣布起义。起义之后,将原第二十六路军编为十三、十四、十五3 个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委员,赵博生任参谋长,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第十三军军长董振堂兼,政委何长工;第十四军军民赵博生兼,政委黄火青;第十五军军长黄仲岳,政委左权。1935 年11 月长征途中,红五军团与红三十三军合编为红五军,归红四方面军建制。

  红六军团 1933 年6 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组成红六军团,辖十六、十七、十八3 个师。第十六师由湘鄂赣的红十六军改编而成,师长高永生,政委温锦惠(改编后仍留湘鄂赣根据地活动)。第十七师由湘赣的红八军改编而成,师长萧克,政委蔡会文,政治部主任李朴。第十八师由湘鄂赣的红十八军改编而成,师长严图阁,政委徐洪。当时未设军团领导机关,未正式使用红六军团番号。1934 年8 月,在湖南桂东的寨前坪正式宣布红六军团成立。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军团下辖第十一七、第十八两个师。第十七师师长、政委分别由萧克、王震兼任,政治部主任由张子意兼任;第十八师师长龙云(因受伤由旷朱权代理), 副师长彭辉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洒淇,参谋长谭家述。1934 年10 月,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在黔东地区会合,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红七军团 是由原赣东北地区南下的红十一军改编而成的,1933 年6 月7 日,中央军委指示,将“原十一军改为七军团”。7 月间,红七军团开始组建,计编有第二十、第二十舟、第三十四3 个师。10 月28 日,红七军团正式成立,寻淮洲任军团长,萧劲光任政委(后由乐少华继任),辖3 个师和1 个独立团· 1934年7 月初,红七军团在江西瑞金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寻淮洲,政委乐少华。7 月6 日,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经闽东、浙南等地,于10 月间转入赣东北重溪与红十军会合,按照中央军委指示,两部合编为红十军团,继续北上抗日.

  红八军团 1934 年9 月21 日,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编的第二十一、第二十三两师合一编为红军第八军团。第二十三师是1934 年2 月由中央警卫师(即工人师)改编的,全师共1000余人;第二十一师是1 9 34 年9 月成立的,全师共1300 余人。合编后的红八军团周昆任军团长,黄苏任政治委员,唐浚(后张云逸)任参谋长,罗荣植任政治部主任。11 月,中央红军长征过湘江时,红八军团损失严重。12 月,番号撤销,余部在贵州黎平编入红五军团。

  红九军团 是由中央革命根据地一军团的第三师、第十师及独立一、四两团合编而成的。1933 年10 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红九军团正式成立,归一方面军建制。罗炳辉任军团长,蔡树藩任政委,郭天民任参谋长,李湘龄任政治部主任。该军团成立后,即投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红九军团在右后侧担任掩护全军转移的任务。1934 年1 月遵义会议后,部队进行整编,何长工继任红九军团政委。同年6 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惫功会合。8 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一、红四方面军组成左、右两路军北上。红九军团划归由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9 月,红九军团改编为红三十二军,罗炳辉任军长,何长工任政委,黄火青任政治部主任。1936 年7 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合后,红三十二军划归红二方面军建制。

  红十五军团 是由红二十五、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而成的。1935 年9 月16 日,中央鄂豫陕省委和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在陕西延川县永平镇召开了联席会议,决定将红二十五、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18 日,红军十五军团于永平镇召开成立大会。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原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依次编为红军第七十五、第七十八、第八十一师,全军团共7000 余人。10 月1 日,红十五军团在甘泉以北的劳山地区歼敌第一一O 师大部。接着,于25 日攻克榆林桥,歼守敌第一O 七师4 个营。11月初,红军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26
这是第四的。。。对不起只找到这个。。。(>_<)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在1931年10月底,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军开始组建。11月7日,在湖北省黄安县(现为红安县)七里坪镇建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实际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方面军下辖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第四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第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四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3万余人。时为中国共产党控制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不久,又建立红九军,全军共有6个师。
红四方面军成立初期,在1931年12月下旬其攻克鄂东重镇黄安获重大胜利后,《红色中华》报道中即称红四方面军为“红军第四军团”。史载此时在鄂豫皖苏区活动和取得上述战绩的红军非四方面军莫属,故红四军团即是红四方面军无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搜第一·第二 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