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学习分为哪几个层次?

如题所述

第一层次:识记。这是学习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所学的基本内容。

在《课程标准》中,它使用的行为动词是:“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

第二层次:理解。它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的要求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在《课程标准》中,它使用的行为动词是:“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

第三层次:运用。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以及作用影啊,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

在《课程标准》中,它使用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

在命题上,“识记”要求的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理解”要求的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或者小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运用”要求的知识点一般以大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扩展资料:

一般用四项指标来衡量命题质量:效度、难度、区分度、言度。

平时的练习和测试通常用信度、效度和难度来检验命题质量即可,重要考试要综合运用四项指标来衡量命题的质量。

1.效度:考试的效度是指通过一次考试能确实地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内容效度没有确切的数据指标,它是由测验编制者、使用者运用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

一般认为,内容效度应达到80%左右。

2.难度:是试卷中该题考生所得的平均分与该题总分的比值(通过率),即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它又被称为通过率、答对率、得分率,这是题目对考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适合程度的指标。

3.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是指题目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一般来说,能力高的学生得分高,能力低的学生得分低。

由于试题的区分度是在考试之后才能确定,命题时只能通过命题者的分析去把握。

4.信度:是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信度越高,说明能正确反映考生的实际程度越好。

根据教育测量学原理,试题信度在0.7以上为可信,0.8以上为优。

参考资料:人民网-首次增加年轻教师命题团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