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药家鑫事件,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如题所述

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某学院的大三学生药家鑫将张妙撞倒并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逃跑途中再撞一人。22日警方询问其矢口否认,23日在父母陪同下自首,“药家鑫案件”告破。这件事令人不可思议,你想不到这只是一个21岁的孩子所作所为,但药家鑫犯罪也成了事实。



01接受变逃离

庭审中药家鑫透露自己三岁就开始学琴,因为一些细节上的“错误”而经常受到父亲的挨打,曾因学习成绩下降被关在地下室一个月。这样的教育方式出发点是好的不可否认,包括药家鑫的母亲也认为,“不是说严格管教才能成材吗?难道严格管教也错了? ”



但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成就了他人前温顺如羊,内在粗野癫狂的偏向性格。父亲在采访中说:“他非常热衷干的事我都会打击他,我就是不让你过热! 我就想浇点凉水,不要那么过激。 ”好的一面不可否认,但是否会让孩子喜欢?你的目的是为了他好,让让他顺从你。当你在投入自己所有鲜血的时候,也给孩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从最初的接受变成了逃离

我们再看药家鑫事件,若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完成所指派的事情,就会“被挨打”,“被关地下室”。孩子变好了成为了你内心所想要的,然而这样的刺激也让药家鑫对自己的父母有了憎恨和失望,甚至自己表示曾经看不到希望想自杀。军人出身的父亲也成了药家鑫家庭生活中的一种恐惧,提起父亲最多的两个字可能就是害怕。



02恐惧到没有安全感

本来是一起正常的交通肇事案件,当自己看到受害人睁眼记自己车牌时拿出刀具将其杀害,仅仅因为有“农村人难缠”的思想,而怕受到父亲的责骂。我们说一个人怕老虎,因为老虎伤人,这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药家鑫好比里面这个人,父亲好比老虎,因为犯了错,“攻击”自己的父亲很可能就会出现,这已经成为了药家鑫本身一种条件反射。



这样的逻辑思维似乎在药家鑫的脑海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定式:只要父亲不责备自己,一切都好说。因为“惹事”会受到父亲的责备,因为“惹事”父亲就会出现,“惹事”好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父亲。只有我把“惹事”这个东西和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切断,自己才会消除这样的恐惧感受,这是他内心最先想到的而不是犯罪带来的后果。

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一个21岁的大学生为什么会随时携带一把刀具?难道仅仅是为了防身?错,是心里没有安全感。在中学时代药家鑫曾经被欺负,有个男生要药家鑫背他,不背就要给一元钱。父亲知道后做出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那就让他背吧。父亲给孩子的依靠呢?你是孩子背后的大山,为什么他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03权力型教育是最大的错误

曾经我的老师告诉我这样一句话:能让一个孩子感到害怕又喜欢的父母才是优秀的父母。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之道,而恰恰在教育孩子方面犯了最大的错误,很多孩子内心有了这样的观念:要夹着尾巴做人,惹事了父母会收拾自己。最初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家庭恐惧”。

父母心里只会想,我的孩子要多优秀。这样也会成就一个孩子的偏激性格,做事瞻前顾后,只要父母不责备自己就够了,别的都不重要。案件中的药家鑫就是因为父母教育严厉,开车撞了人以后害怕被撞倒的人会记住他的车牌号找他麻烦,从而受到父亲责备,做出此疯狂举动。这样没有人性的疯狂案件只是因为父母的教育。



在药家鑫执行死刑是父亲说到:“我们夫妻俩为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却以自己的行为彻底摧毁三个家庭,我们对他的恨,远远大于任何人。将来法律怎么判他,都是他应得的”,权力型人格在父亲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并不是说父亲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权力型人格的极端体现。

爸我爱你”,“好了你不要再说了,我也爱你”……药家鑫案件就这样结束了,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家庭教育深深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指导孩子做人道理,在人格塑造方便比学校教育影响更大。
第2个回答  2021-01-10
我觉得家庭教育不止可以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可以改变孩子的前途命运,如果药家鑫的家庭教育好一点,他也不会误入歧途
第3个回答  2021-01-09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能够很好的教育孩子,就不会出现药家鑫开车撞人的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