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节,比我们还接地气,他们是怎么过重阳节的?

如题所述

1、登高:

古时候,民俗在重阳有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也叫“登高节”。流传此风俗习惯起源于汉朝。唐朝文人墨客写下的登高诗许多,基本上都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便是写重阳登高的名作。登高所在之处,并没有划一的相关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也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

据记载,重阳糕又被称为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比较随便。九月九日天亮时,以片糕搭子女头额,嘴中恋恋有词,预祝儿女百事可乐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本意。有讲究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面板,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合乎重阳(羊)之意。有的则在重阳糕上插一小大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上灯”、“吃糕”替代“登高”的意味,用大红纸旗替代茱萸。现如今的重阳糕,仍没有固定种类,全国各地在重阳节吃的东西绵软糕类都称作重阳糕。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好是一年的秋风送爽,菊花绽放,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始于南朝宋大诗人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以隐世知名,以诗知名,以酒知名,同样以爱菊知名;后代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故时文人士大夫,也将赏菊与饮宴融合,而求和五柳先生更贴近。宋朝京中打开,重阳赏菊歪风风靡,当年的菊花就有许多种类,形态各异。民俗都把阴历九月称之为“菊月”,在菊花傲霜绽放的重阳节里,欣赏菊花变成传统节日的一项重要具体内容。清朝之后,赏菊之习尤其兴盛,并且不仅限于九月九日,但仍是重阳节前后左右更为繁荣昌盛。

4、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朝就很广泛。古人觉得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灾免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包把茱萸放里面佩戴,也有插到头顶的。基本上都是女性、少年儿童佩戴,有的地方,男人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魏晋葛洪《西经杂记》里就有记述。除开佩戴茱萸,大家也是有戴着菊花的。唐朝就已这般,各代风靡。清朝,北京市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将菊花枝干粘在窗门上,“消除凶秽,以招吉祥如意”。这也是头顶簪菊的变俗。宋朝,也有将彩缯裁成茱萸、菊花来所赠佩戴的。

5、全国各地过重阳节的习俗:

除了上述比较普遍的习俗外,全国各地也有些与众不同的逢年过节方式。重阳节在陕北高原宣布收种的时节,有首歌曲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稻谷呀,糜子呀,上呀么上场”。陕北高原过重阳在夜里,大白天是一整天的收种、打场。夜里月上枝头,大家钟爱享受荞面熬牛肉,待吃完晚饭后,我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校门,爬到周边山上,点上火花,谈古论今,待鸡打鸣才回来。晚上爬山,不少人都摘两把野菊花,回家了插到女儿的头顶,以之辟邪。

在福建莆仙,大家承袭乡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中国古代就会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始出之点心、米果这类。宋朝《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那时候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鲜,遂成积弊”。明末清初莆仙作家宋祖谦《闽酒曲》曰:“惊悉新春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烂成绿粉湿,耀眼明珠一颗颗唤郎尝”。近代,大家也把米果改革为一种很有特点的九重米果。将高品质晚米用温水清洗,泡浸2钟头,捞起来控干,兑水碾成稀浆,添加明巩(自来水融解)拌和,加红板糖(兑水熬出糖浓液),然后放置笼屉于锅上,铺平清洁炊布,随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多个时即熟出窝,米果面涂上食用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合,能够解开,切割成棱角,四边条理清楚,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鲜美,也不粘牙,称得上重阳尊老的绝佳礼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27

重阳节,又称 "重九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农历九月初九。这是一个庆祝秋收和欣赏菊花之美的日子。

古代中国人通常以几种方式度过重阳节。

    欣赏菊花。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欣赏菊花的美丽,认为菊花能带来好运,并能避开邪灵。

    攀登高处。这个节日也被称为 "重阳节",因为数字9被认为是阳性的,也就是男性,而两个9的组合被认为是特别吉利的。人们会爬山或上山,以接近上天,获得好运。

    饮用菊花酒。菊花酒是节日期间饮用的传统饮料,据说对健康有好处,有助于延年益寿。

    吃特殊食物。重阳节吃的一些传统食物包括用糯米和菊花瓣制成的蛋糕,以及用菊花叶和肉馅蒸的饺子。

    欣赏文学和艺术表演。许多人都会组织或参与文艺表演,如诗歌朗诵和插花。

    拜访祖先的坟墓。重阳节也是纪念和缅怀祖先的时候,人们会去祖先的坟墓祭奠。

重阳节的习俗和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它仍然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都会庆祝。

第2个回答  2022-10-04
登高望远,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登高就是为了驱邪,祈福。
第3个回答  2022-10-04
“主要有六大习俗,分别为:赏秋、登高、吃重阳糕、插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的农俗现象,被称为“晒秋”。如今,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
第4个回答  2022-10-04
因为古代没有手机,赏秋、登高、吃重阳糕、插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就是他们过重阳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