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保为什么每年都清零

如题所述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新农合作为农村基础的医疗保障,从2003年开始实行至今已有十余年年头。但近些年,新农合医保呈现出2个趋势:
      一是缴费越来越高。
      新农合最初缴费每人每年只要10块钱,随后逐年上涨为30元、50元、70元、100元、240元、280元等等。
      二是弃缴的人越来越多。
      弃缴的原因一方面保费是逐年上涨,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许多人表示交不起,所以不想交了;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交一年管一年”,今年没用上明年就清零了,感觉白交了。
      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新农合账户的“清零”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账户“清零”到底存不存在?
      这个问题要追溯到2003年新农合最初建立的时候,当时为了提高农村居民参保的积极性,扩大制度的覆盖面,建立了个人(家庭)账户,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于支付个人(家庭)的门诊费用。但是这个人(家庭)账户存在的不少缺陷:
      比如说额度很小,
      个人(家庭)账户上往往只有几十块钱,无论是买药还是看病,其保障能力都非常有限。
      二是共济能力较差。
      一些老年人或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看病次数较多,往往不够用,而年轻人看病很少又用不完,无法共济使用。
      于是,在2007年城镇居民医保建立的时候,只建立了门诊统筹,而没有建立个人账户。而新农合也在2009年的医改推进过程中,逐步停止个人(家庭)账户的划拨工作,统一为门诊统筹。
      所以,医保报销费用不属于每个人的账户,自然也不存在所谓的“费用清零”的问题了。

二、取消个人账户有哪些影响?
      截至目前,绝大多数曾经设置了个人(家庭)账户的地区已实现向门诊统筹的平稳过渡。过度以后,并不会降低居民的医保待遇,各地推行门诊统筹后,可将
      门诊小病医疗费用纳入到统筹基金支付的范围中,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用也都可以报销了,并且报销比例在50%左右。
      对此,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专家做过详细的解释:
      个人账户的钱本来就是自己交的,这时候如果用个人账户去支付的话,就相当于自己为自己承担医疗费用,并没有发挥出医保的功能。而个人(家庭)账户取消后,意味着无论大病还是小病,这些费用都将从统筹基金里划拨,这才意味着大家用共同的钱来看病,尤其是发生重大疾病、产生大额医疗费用时,医保的作用才得以显现。

三、新农合有哪些新变化?
      首先,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缴费又上涨了。
      今年国家医保局上调了新农合的缴费标准,个人缴费将上涨40元,也就意味着从之前最低参保水平280元涨到了每人每年320元。这也确实是令人头痛的事情,为啥保费频频上涨呢?
      一方面是随着社会发展,物价水平也不断提高,医药的原料成本也在增加;另一方面,近些年大病、重病的发病率有所增高,也增加了医保基金的财政压力。
      其次是跨省直接结算全面启动。
      在看病过程中,花费巨大是一方面,而异地结算问题也十分凸显。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异地务工、就业人群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群的看病难问题尤为突出。而在今年12月10日,国家医保局介绍,截至目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已经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门诊的跨省直接结算试点也从5个省区扩大到了15个省市地区,并且慢特病病种从高血压、糖尿病2个病种又增加了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以及器官移植术后的抗排异治疗等累计达到5种,并且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
      农村医保虽然费用不断上涨,但其保障范围和能力也在不断扩大。虽然要发展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医保确实是生活的一个重要保障,尽量还是不要断缴为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