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案例分析

某办公室每天上午8点开始一天的工作。它的全体员工包括一个主任、两个秘书、两个打字员和三个档案管理员。到上一年为止,由于均衡的工作量和明确的责任,该办公室一直运转平稳。
从去年开始,主任注意到在打字员和档案管理员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执。当他们找到主任讨论这些争执时,可以确定问题是由于对特定职责的误解造成的。由于打字员感到档案员有过多的空闲时间而流露出强烈的不满。另一方面,秘书和打字员必须经常加班来做他们认为档案管理员很容易承担起来的工作。而档案管理原则强调他们不应承担任何额外的职责,因为他们的薪水没有反映额外的责任。
这个办公室每个人都有一份几年前编写的一般工作说明书。然而,从那以后由于实施了计算机系统,因此,绝大多数职位的本质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一直未被写入书面材料之中。

请帮忙分别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你认为办公室在人员管理上出现了哪方面的问题?
2、你建议主任应该怎么处理现在的这种局面?

1、办公室在人员公里上的问题
(1)岗位职责界定不清造成员工在工作中不明自己的岗位职责边界,造成工作推诿扯皮。
(2)职位说明书没有随工作内容的调整而随时更新,造成与实际工作脱节,从而影响员工对新工作任务的认识和落实。
(3)岗位任务轻重发生调整后,没有及时做相应的岗位价值评估,造成员工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
2、建议
(1)对岗位进行重新梳理和盘点,对每个岗位实施工作分析,撰写岗位说明书,界定岗位职责和任务边界。
(2)以新的工作任务和岗位为基础,对岗位进行岗位价值评估,正确衡量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价值,依据员工所在岗位肩负的职责任务和员工的能力来确立新的薪酬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12
依据你提供的信息,我个人的经验来讲有以下的个人观点:
一、办公室员工的个人职责并未明确划分
在既定的岗位责任制度之后,有新的工作内容产生时未考虑长远的均衡的工作分配。即假定甲、乙、丙三位员工分别完成既定的A、B、C工作,此时是相安无事,不会出现矛盾,这主要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在最初的分配工作时不会出现矛盾,而且每个员工会把分配属于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份内事,即使量增加,在同一内容前提下,不会产生报怨。但当D工作出现时,由于未及时划分D的工作归属,可能先由甲、乙、丙的其中一位最先去做,又是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其他两位员工会认为该工作即应该由该员工完成,潜意识单方面的认为就是应该由该员工负责新出现的D工作,而第一次做D工作的员工是清楚的,D工作是其份外事,是临时的,如果任其下去,必定使该员工产生情绪,而同样的,如果让另外两位员工去做D工作时,则该两位员工同样认为自己替别人做了。
不知我的意思你有没有明白,例如在新的工作以新的形式出现时,部门管理者应根据部门员工的实际情况,每个人工作量的大小、每个员工的适合情况来做合理调配,而不是随手一指由某某去做,这样的部门管理,是较难出现团结和谐的。
第二个问题:做为部门管理者,应尽量站在部门的利益去考虑问题,当部门工作量增加时,可以考虑为部门的员工向公司争取他们应有的利益,即使暂时争取不下来,对部门员工也是一个交代,可以平息他们的情绪。建议你一试。
另外,处理部门员工内部矛盾时,做为部门长,不要掺加个人情绪,要尽量做到公正,要做到这点就要跳出他们的思绪,体现自己部门长的高度,这样方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
第2个回答  2009-11-08
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确切的说,应该是公司规章制度中的“岗位职责”一项不完善。
建议你完善“岗位职责”。
具体流程:开会(全体人员)——说明问题——全体发表意见、建议和问题处理办法——整理最佳人事调配方案(最好在现状的基础上不大变)——培训(简短思想激励、引导。强调内部团结、协作、力量)。
另:在会议之前,首先主任心里应该有个人事调配的大致构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1-09
要提倡相互协作精神才可以,简单的来说出现了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