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解释一下电影《蝴蝶效应》想表达一个什么主题,没看多明白

如题所述

这部电影有着最精妙的一个构思。而这个构思最精妙的设想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机会。
没有任何人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满意。所以,这部电影的最基础的设置,关于重来一次甚至多次的假想将给我们带来许多虚妄的幻想和无穷尽的渴望。
如果可能的话,我不去犯那样的错误,也许,我的人生会不会变得更美好一些呢。就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可以像男主角埃文一样面对着一个可选择的人生,而如果真的可以这样的话,一切又将变得如何呢。这种虚构的妄想仅仅只能停留在幻想里而已,或者停留在电影里。而这部电影将告诉我们的是,其实,就算真的有一个这样的机会的话,一切,也许并不如同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锁定在现在,而所能改变的是过去的某些对于人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些集结点上。改变的方式通过埃文记忆里对于那些点上已经丧失了的记忆;读着自己童年时代所写的那些日记,然后再回过头来回忆,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组建起那些点上的记忆,之后的记忆会因为这个点上的改变而全部重建。
从集结点上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被省略,直接从那个点上跳回到现在。于是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就有如佛家所说的因果,只是佛家必须经过轮回几世的因果却在埃文的这一世里全部发生了。

假设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是一条连贯的直线的话,此因则彼果,环环相扣。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
可是如果我们去改变之前的某个点上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因为这个点而改变了的人生会因为连锁反应而改变后面的许多点,更多的被改变的点,点点相扣将被改写的将是一整段的人生。也因此,整个人生将变得彻底不同。
这也是混沌理论在这部电影里最基础的根本。连锁性的蝴蝶效应和现实与过去不停地跳跃轮回。环环相扣又不可逆转的征途,就这样在这部电影里展开了。

在电影里可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可是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映射到现实和人生里去,电影依旧必须遵循现实发展应有的规律来发展剧情,这样才能让电影的剧情那无数的可能性变得让人信服。
这部电影所略过的种种是所有那些可能性被更改了之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埃文改变了那种种的可能性之后最直接的结果。
因果循环,此因则彼果,彼因则此果。
面对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生,如何去选择呢。之后的人生以及之前已经变成历史的人生。抱着无限美好的愿望去修正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所有的人跟着也将变得更美好的人生。我们的所有过错都将被修正过来,可是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更好呢,或者并不那么美好呢。
这也许将是所有的科幻题材关于穿梭过去未来的电影所有探讨的终极命题。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给我们提供了到未来去旅行的科学依据。可是在狭义相对论的时代里,去到未来这样的旅程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可以去到未来,可是我们永远也回不到现在。而十年后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又把到过去和未来穿梭的可能性提供了可能,之后他提出“虫洞”的概念又提供了可穿梭的道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给我们构建了整个幻想平台的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也遵循霍金对于回到之后,物理原则下无法干预历史的法则。如何去避免“外祖母悖论”就成了这部电影的首要任务。
其实这部电影也没有能够完全地避免“外祖母悖论”,埃文小时候的间隔性失忆虽说多少避开了这个让人难堪的局面,可是,埃文的人生历程依旧因为之前的改变而改变了。在他填充他的空白的记忆的时候,他后来的记忆也就跟着不停地被重建,于是他的整个人生也都因此而改变,包括他周围所有的人也都跟着改变。可是,这就依旧落进了“外祖母悖论”的盲点里。

也许,对于科幻电影的要求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要求它完全遵循在现有的所有科学根据里。否则,科幻电影也许全部都将变得不堪一击了。而且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也许离科幻电影还要更远一些,更多的接近幻想。
科幻是必须遵循某些科学原则的。而幻想性质的电影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必要。这也将是这部电影可以在电影里成为现实的原因。或者说,本来就不应该对这样的电影过份地苛求。完全可以抛开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以及“外祖母悖论”来看待这部电影。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惊叹这部电影的编剧那个极其精美的设想以及导演对于镜头语言的娴熟功底了。

基于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疯狂,埃文所要做的是,在他记忆模糊的那些集结点上建起他应有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建起了之后,他之后的记忆将因为蝴蝶效应而全部被改写。于是他的人生也就跟着不停被改写。
这也是电影里的那个脑科医生对于埃文病情的诊断:人的记忆储存在大脑皮层里,而埃文的病是因为大脑皮层被压迫损坏之后,从那里开始重建他的记忆,而他的整个大脑皮层总在不停地被重建。
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对于埃文所遭遇的一切最科学合理的解释吧。在埃文本身看来,他的人生可以用他的方式去不停地修正改变,而在其他人看来,他仅仅只是不停地重建自己大脑皮层里的记忆。

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并不如同埃文所设想的那样,他的每一次修正总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于是,为了不至于因为自己的修正而让身边的人们也跟着遭罪,他所能做的是一次又一次地无法自拔地回去之前所有的可能修正的地方修改他和他的朋友们的人生。
上帝在旁边冷笑吗?没有人知道。只是人生似乎有着其无法被更改的规则前行。也许可以说,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知足,不想着去更改已经发生的一切而想着如何去改变以后的人生,这才是这部电影所以告诉我们的真正道理。
已经发生过的一切,也许,人生里每做的每一个重要的决定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而之前所有的已经决定了的一切,铸造了我们现在的人生,也许,上帝在替我们选择的时候,已经给了我们一条最好的道路,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所有的一切。
埃文所做的一切是有悖于上帝给他指引的那条道路的。上帝在微笑,或者在冷笑。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每一次努力的构建最终只是把事情变得更糟,只是,没有人会在埃文开始努力去改变这一切之前就告诉了他。也许,就算告诉了他的时候,他也一样会去做。
人性贪婪。第一次改变的确把事情变理比原来更美好一些了。当然,有人会为此而付出代价。可是,为了修正自己的人生之外朋友的人生不至于那么悲惨,埃文最终把自己的所有机会都用完了之后,事情糟得不能再糟了。

没有人的人生是完全美好而无缺憾的。所以,也许,只有当我们认同了现有的缺憾之后,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而不至于不停地祈盼更美好更虚妄的一切。
埃文最终在看着他降生的时候父亲给他录的影像的时候,在他的记忆里,他把自己杀死在了母亲的胎腹中。电影给我们展现了很多美好的景像。在埃文死于母亲胎中之后,他的朋友们都健康地成长,都有一个美满的人生。
也许,这也是电影最终所能给我们的美好的虚妄愿望了。只是,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个反思。如果,我们都不曾来到这世界,是不是,原来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们将过着更美好的生活。
降生,意味着改为周边其它一切固有的规律。于是,因为点上的改变而产生了更多的改变。这也许也是混沌理论所能带给我们最阴暗而可怕的逻辑了。只是,换一个角度,其实,这个世间本来就处于一种平衡以及和谐的状态里。抛开这部电影不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都是那种固有的平衡以及和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混沌理论里的蝴蝶效应本身,也是这个世界平衡以及和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如电影开始的字幕里写打出来的: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翅之类的小事,能引起横扫半个地球的风暴。
因为存在,所以合理。这本身,也是这和谐的世界的一个组成。
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我们的人生呢。之前的种种已经成就了现有的这一切,而我们所能选择的,也许只有以后。一个微如蝴蝶振翅之类的小事,其实,也能改变我们以后的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31
蝴蝶效应
其它译名: Butterfly Effect, The
类 型: 科幻 / 惊悚 / 剧情
导 演: 埃里克·布雷斯 Eric Bress
麦卡·格鲁勃 J. Mackye Gruber
编 剧: 麦卡·格鲁勃 J. Mackye Gruber
埃里克·布雷斯 Eric Bress
主要演员: 阿什顿·库切尔 Ashton Kutcher
米罗娜·沃尔特斯 Melora Walters
艾米·斯马特 Amy Smart
埃尔顿·汉森 Elden Henson
威廉·李·斯科特 William Lee Scott
约翰·帕特里克·阿梅多里 John Patrick Amedori
Irene Gorovaia
凯文·施密特 Kevin Schmidt
上映日期: 2004-1-22
国家地区: 美国
伊万最近感觉有点迷失,这个有着不幸童年的大学生,在小时候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损坏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可怕的是,这些事情就像消失进了黑洞一样,伊万怎么也想不起来。孩童时的那些可怕记忆残留在他的脑海里,缠绕着他现在的生活,令他无法安心,他只依稀记得那时自己是和几个好朋友生活在一起:凯蕾、琳妮和汤米。在童年可怕记忆的折磨下,伊万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医生鼓励他用旅行来放松自己,此外,每天把发生的事情一件件详细记下来。如今,在旅行和写日记的帮助下,进入大学的伊万突然意识到,记录自己每天所做事情的笔记本,可以帮助自己找回孩童时候的记忆。很快,伊万通过记事本找回了记忆,这些记忆让他察觉到了自己的过错,并因此失去了几个好朋友。尤其是凯蕾,他童年时候暗恋的女孩。在童年记忆慢慢恢复下,伊万慢慢的想起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这时他才惊讶的发现,自己当年做错了那么多的事。找回了记忆的伊万并没感到快乐,相反,内疚代替了黑洞开始折磨他,令他痛苦极了。在痛苦的边缘,伊万希望能够彻底摆脱童年的阴影,于是,他幻想着用自己现在的意识,潜入童年的身体,去重新挽回那些做错的事,并且珍惜与童年好友的友谊,好好地去爱每一个人。显然,伊万希望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过去,来改变现在。但是,伊万在过去改变的每一件事,当他回到现在时都发现它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损害更加严重,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为了弥补错误,伊万又再次返回过去试图消除痕迹,但事与愿违,他的所作所为只能再次导致现实世界的渐趋崩溃。于是反反复复,他奔波于日益混乱的过去与现实之间,直到不可挽回的结局。伊万试图改变过去,希望能与他暗恋的凯蕾一起幸福生活的梦想,也成为了泡影……

制作花絮
在片中,埃文每次从过去回来都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不明所以的情况之中,其中有一幕,是他发现自己在一所全州最大的监狱中醒来,这里到处都关着最危险的犯人。“我们大约请了100个真正的犯人来做临时演员”导演麦凯伊·格鲁伯透露说,“他们中的大部分在服有期徒刑,但也有一些人来自死囚房。我曾经想要找一个出现在车上的临时演员,也看中了一个人,但监狱官告诉我说:‘这个人是个杀过10个人的连环杀手。’我不知道到底该不该用他,还有一次,一个大个子忽然冲到我面前对我说:‘先生,你说到底我有什么作案的动机?’”
对于艾什顿·库奇来说,能够提供他对新片最终信心的恐怕是他的妈妈,“我绝对不会拍一部我妈妈不喜欢的电影,我要始终让她以我为荣。”库奇说。“不过这部片子我一开始并不太肯定,所以我就把剧本给她看,她一开始也没太搞清楚,但最后还是觉得这片子不错,她对我说:‘你只要向人们展示现实就好了,别藏起它也别给想给它包上糖衣,忠实现实最要紧了。’这话真是酷死了!”

制作背景
对于本片来说,由于一直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时间中跳跃,同时现实又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虚拟情况,因此影片的调和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导演必须不停把握扮演同一角色各个时期的不同演员的表现,以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上的前后一致。“真正操作起来比我们事先想的还要困难,”制片人克瑞斯·班德说,“我们有12个演员来演4个角色的三个不同时期,机会似乎一直在和我们作对,好在演艺之神看起来没有放弃我们。”
为了更加真实可信的展现埃文的时间旅行所造成的现实转变,同时也为了让这部头绪众多的影片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了,两位导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6年来他们一直在改写和完善剧本,以至于真正开拍之后,不管多么复杂次序安排他们都已经清楚的铭记在心。“我们清楚这个大迷宫的每一条小路,那是因为在拍摄之前对每一个镜头处理,拍摄次序乃至细节,都经过了几百次的讨论。”两位导演说,“不过,我们也觉得,能够将超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起来是一种技术,这能够给导演充分的空间来处理那些富有挑战性的情况。”
在技术处理的方面,为了能够将各部分划分更加清晰明白,导演在影片各个不同的虚拟现实部分使用了不同的色调。并为此特别邀请了著名摄影师马修·拉内蒂掌镜。他们尝试了柯达所能提供的各种胶片来展现现实世界的不同变化,采取了包括经典黑白片,黑色电影和蓝调彩色在内的多种色彩感觉的表现形式。拉内蒂说:“也许我们的摄影技术不是最正统的,但对这部妙趣横生的电影来说,也许恰恰是一个优势。”他的确在电影中使用了许多非常规镜头,比如手持镜头,倾斜拍摄,一些变速运动镜头和小景深镜头等等,并希望这些镜头能够展现出男主角埃文在时间中穿行对未来和现实都全无把握的心情和感受。
第2个回答  2010-05-31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蝴蝶效应在经济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国宣布发射导弹,港台100亿美元流向美国。“蝴蝶效应”也可称“台球效应”,它是“混沌性系统”对初值极为敏感的形象化术语,也是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可称为“临界性条件”或“阈值条件”)出现混沌现象的直接原因。
第3个回答  2010-05-31
今天,我心里的那只蝴蝶开始挥动翅膀 明天,你心里的寂寞就要刮起龙卷风 。
及时对你来所再弱小的变化,但是对全局,对人生,对整个生活都会起到不可抗拒的作用。
电影里面每一个结局都是因为主人公那该死的心里变化与不满足,结果只会越来越糟糕,我们不能总是期盼事情如我们希冀的那样去发展,我们要学会去适应,去学习,去包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5-31
人现在一个细微的行为对将来可能引起翻天覆地的变化。
《蝴蝶效应》的剧情很复杂,我看了两遍才理顺。
表达同样的主题,还有《罗拉快跑》,剧情很简单,但表现手法不同,
推荐你看一下,比《蝴蝶效应》更容易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