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片面的还是错误的?

书上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考政治求救!
请告诉我是片面的还是错误额=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用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创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最稳固、最持久、最强烈的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价值系统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在改造自然、推进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积数千年历史嬗变之精华,聚世代炎黄子孙之智慧,博大精深,万世传承,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

  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博大灿烂的文明。热爱祖国,是中华儿女的一种自然而朴素的精神追求,无数的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为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主权、维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依靠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缔造了为世人惊叹的灿烂文明。团结统一深深地印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中,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变革创新、不懈奋斗,这是战胜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的制胜法宝。

  民族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意志、刚健有为的品性。面对种种危机,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更坚强。伟大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浴火重生,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亡国灭族的危险,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赴汤蹈火,挽大厦于既倒,救人民于火热,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凯歌。

  民族精神促成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的理念、一往无前的气概。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品质,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哺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为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兴旺,无数共产党人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大无畏英雄气概不断把中华民族精神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相结合,不断拓展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民族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去应对新挑战、经受新考验。中华民族精神既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又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既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传承,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革命精神的凝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巨大压力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严峻挑战,面对国内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带来深刻影响的复杂局面,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如何认识和对待民族精神,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因此,只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振兴中华的巨大凝聚力,才能在“四个多样化”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对腐朽文化的极大免疫力,才能在抵御各种困难风险的考验中形成万众一心的强大战斗力。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沃土。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先进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植根于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卓越的民族精神之中,否则先进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博大的胸怀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其成为先进文化发展的根基和沃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大力倡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因此,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培育和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世界眼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精神。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融合于发展先进文化的进程之中。任何时候,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特别是离不开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融合到发展先进文化的进程之中,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道德塑造人。首先,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次,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民族精神。再次,要通过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传播民族精神。还要通过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富有民族精神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用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要抓住爱国主义这个核心,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大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具有亲和力和认同感的奋斗目标来凝聚人心,集聚力量。爱国主义教育,要纳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全体公民的社会生活中,渗透到人们的心灵里。

  要扭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不仅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成就伟业,实现振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坚持把发展视为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全体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充分地发挥出来,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来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祖国和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与时俱进,着力培育全体公民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又要着力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尊重创造的科学理性精神。

  要营造和衷共济的氛围,牢固树立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大局意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并形成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只要我们有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我们就能战胜来自经济、政治、自然界的各种风险和考验,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就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从着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入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锻炼和培育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自尊自信的品德,在艰苦条件和严酷的斗争中锻炼和培育奋发图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俭朴勤奋、不屈不挠的精神。

  要增强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党的优良作风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集中体现。党的执政地位以及执政为民的宗旨,决定了共产党人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进程中,不仅要成为倡导者和推动者,而且要成为实践者和示范者。这就要求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表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出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