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自总3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系统形成。其主要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分别于1911年和1916年出版。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一、科学管理研究——泰勒制

背景: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逐渐要求从传统的管理经验走向科学管理。

2.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从不完全到完全也要求改进企业管理方法。

原因:P45

(一)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1.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和培训工人

2.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

3.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二)改进分配方式,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三)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1.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P46

2.实行职能工长制

3.进行例外管理

(四)泰勒制的评价

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五)局限性

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二、一般管理研究

法约尔: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规律理论的管理学家,《工业管理与一般规律》。

(一)经营和管理

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经营包括技术,商业,财务

(二)管理的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和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

9.等级制度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三)管理要素

1.计划

2.组织

3.指挥

4.协调

5.控制

(四)对法约尔的评价

1.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更强

2.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条

3.强调管理的一般性

4.管理原则大多数在将来一定也有其实用价值

(五)局限性

管理原则缺乏弹性

三、科层组织研究

(一)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

科层组织(官僚组织,官僚政治)

(二)权力的类型

1.传统型

2.个人魅力型

3.法理型——科层组织的基础

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

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思维的系统观

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

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3.经理人员的职能: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系统;

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释。

(二)管理思维的权变观

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组织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使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

根据权变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和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环境自变数与管理因变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就要”,如果出现某种环境情况,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方法,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达成组织目标。

三、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西蒙

决策理论的注要观点如下:

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2.决策过程:情报,设计,抉择,审查活动

3.决策的原则:令人满意的

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二)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

明茨伯格—《组织的结构》,《“五”字组织结构》,《明茨伯格管理》

1.组织的协调机制:

相互调试

直接监督

工作程序标准化

成果标准化或产出标准化

技术(技能)以及知识标准化

规范标准化

2.组织的基本构成:

工作核心

战略高层

直线中层

技术官僚

支援幕僚

意识形态或文化

3.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创业型(简单结构)

机械型

多角化(分部式)

专业型

创新型(特别小组)

使命型

政治型

三、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管理模型与程序的系统

前提:p62

依据程序:p62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

一、制度视角的研究: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

(一)组织趋同理论的现象观察

(二)组织趋同理论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

道格拉斯指出有三种机制促进了制度或观念的自然化或超自然化:

1.制度赋予人们身份,塑造人的思维。

2.制度塑造了社会群体记忆和遗忘的功能。

3.制度对事物加以分门别类,列入不同的范畴。

迪马吉奥和鲍威尔讨论了合法性导致组织趋同的三种不同机制:

1.强迫性机制

2.模仿性机制

3.社会规范机制

二、技术视角的研究:企业再造理论

业务流程再造(BPR,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经营过程再造)

(一)、流程再造的原则

1.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

2.让使用流程最终产品的人参与流程的进行。

3.将信息加工工作合并到真正产生信息的工作中去。

4.对于地理上分散的资源,按照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来看待和处理。

5.将并行和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将任务集中。

6.在工作被完成的地方进行决策,将控制融入流程中。

7.在信息源即时掌握信息。

(二)业务流程再造过程

1.观念再造

2.流程再造

3.组织再造

4.试点和切换

5.实现愿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