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如何巧妙的化解办公室里尬聊气氛?

如题所述

“尬聊”这个词近几年十分流行,无论是和新朋友相处,还是进入一家新公司,抑或是老板汇报工作之后的四目相对,“尴尬”的气氛总是挥之不去。真应了那句歌词: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公众人物的尴尬时刻,被放大到银屏上,甚至可以称之为“灾难”。主持人鲁豫的“尬聊”,就经常被观众诟病。

鲁豫曾在节目中让刘谦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魔术,刘谦说这就好比是让父母选自己最爱的孩子,太难选了。

鲁豫接话:你妈就你一个孩子……

有一次采访张朝阳,张朝阳回忆道,自己曾在事业失败时,晚上坐在飞机上,看着夜空和月亮,心里很难受。

鲁豫回应道:飞机上怎么能看到月亮呢?

还有一期采访留守儿童,鲁豫问对方:“你们平时吃肉吗?”对方回答:“不吃肉,吃白菜。”鲁豫问道:“为什么不吃肉,是因为肉不好吃吗?”留守儿童回:“因为太贵买不起……”

每每爆出鲁豫的“尬”料时,作为吃瓜群众的我总是忍不住为对方捏一把冷汗,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气氛实在是太“尬”了!

鲁豫的尴尬需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那我们的尴尬呢?

当去单位餐厅吃饭碰上领导,不得不和对方单独坐在一起时;当和不熟的同事一起出差,同吃同住时;当刚进入一家公司,不知如何破冰与同事相处时……这些尴尬时刻,我们要如何克服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职场尬聊”这件事。

“尴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尴尬”是一个轻易就能被我们(尤其是敏感)的人体验到的感受,但是我们却很难用其他词汇去形容它,也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

如果用一种感受来形容尴尬,那就是:

“我想说点什么,让你在和我的相处中感觉更好一些,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于是,就尴尬了。

还有一种尴尬是,当我们自己的不足被关注,或是当我们知道自己的糗事被他人发现时,这种尴尬更多的是一种羞耻感。

职场中的尴尬,其实两者兼顾。比如,当我们和上司单独相处,且不必聊工作时,我们既想让对方感受好一些,又不喜欢自己的不足被对方过度关注,(反过来,上司也有不足,他也不喜欢不足被关注),当然也可以说,我们很在乎对方对我们的评价,于是尴尬就产生了。

我试着在网上搜集尴尬的精准心理学定义,但是很遗憾,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尴尬”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科学家们还是给出了一些有据可依的理论模型:

1.违背他人期望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不确定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尴尬情绪的产生。

比如,当两个人在楼道里对面相迎时,有时会都往同一方向躲,然后看着对方也和自己一样,于是又往另一侧躲,结果对方也如此……于是就尴尬了。其实这就是:不知道对方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

2.非暴露意愿模型:该模型认为,当个体暴露在其不愿意接受的暴露情境时,尴尬情绪就会产生。

比如,你和关系不好的同事在电梯里偶遇时,那场面,简直就是大写的尴尬。在这个例子中,和不喜欢的同事单独相处就是“不愿接受的暴露情境”。

总的来说,“尴尬”不单单指羞耻,更多时候,人们在尴尬的情绪中还能体验到幽默、笨拙、愚弄,以及“出乎意料的状况发生,但又不知如何应对”的感受。

你看,连“尴尬”这个词的解释都十分“尴尬”。

那么,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如何减少或是应对“尬聊”的出现呢?

这其实需要一些表达技巧。

如何减少和应对职场尬聊?

01 正确看待尬聊这件事,以免在沟通时过于紧张

在所有尴尬的情境中,紧张绝对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想想你和领导单独相处时,是不是总觉得紧张?而一紧张我们就会不知道聊些什么,于是尴尬就产生了。同样的,你和家人在一起就不会感到尴尬,因为你们够亲密,不紧张。

人在紧张的时候,就会明显感觉到“脑子不够用”,因为大脑这个时候分散了过多精力放在担心的事情上,比如过度关注的对方,或是关注对方对自己的内心评价等等,甚至还会为了让对方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而去修调自己的变现。

你想想,你对自己的表现注入了这么多的期待,而大脑也在同时处理很多思考,你还能自然的表达吗?——绝对不能!

看似你只是在沟通,但其实你的大脑在超负荷运转。

那怎么办呢?——降低期待,正确看待“尬聊”这件事。

前面我们讲了鲁豫“尬聊”的事,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每个成年人都会遭遇“尬聊”的情况,即便是著名的主持人也没有好到哪去。当然,主持人经常要采访大人物,而且采访节目是要公开播出的,因此他们的紧张是有道理的。

但作为普通人,我们没必要要求自己在所有场景、和所有人沟通时都不能出现一丝的“尬聊”,因为这个要求太高,任何人都无法达到。况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尴尬”这种情绪的研究都少之又少,因此,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完全避免的情况。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越是对自己有高要求,就越容易紧张,而一紧张我们就更尴尬了。因此想减少“尬聊”,我们首先就得改变认知,多看看那些名人“尬聊”的场景,以及多了解人类对“尴尬”情绪的研究,让自己意识到“尬聊”是人类面对的共同难题,不只是自己的困扰。

当我们改变看法之后,对自我的期待也会随之下降,那我们在和上司的谈话中,就更不容易紧张了,紧张一降低,我们就更能自然表达自我了。

02 使用“Yes and”法则+开放式提问,让对方更愿意和你滔滔不绝

“Yes and”是即兴表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兴表演大家都知道,就是演员在没有剧本、不知道台词、没有道具的情况下的“现场发挥”。而“Yes and”则是指,演员必须毫无条件地同意对手演员所演绎的故事情节,然后再根据这个故事情节进行续演。

而“开放式提问”则是指:对方在回答时,无法只使用一两个词就能解答的提问方式,必须进行解释和说明。

比如,“你如何评价《都挺好》这部电视剧?”、“你如何利用下班时间进行自我成长?”等等,这些问题就属于开放式提问。

与开放式提问相对的是“封闭式提问”,比如“你下班之后是直接回家吗?”“你今天上班迟到了吗?”这些问题只需要一两个词就能解答,因此,它会让沟通双方经常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更容易导致“尬聊”。

那么,如何把“Yes and”法则和开放式提问当作职场聊天术来使用呢。

首先,当对方和你说某件事时,你要先表示认同,然后再引入“开放式提问”,抛出问题让对方自然解答。

举个例子,当同事说起他每天下班要去学设计时,你可以这样说:“我觉得“设计”这项技能,在很多工作中都能用得上,学习“设计”肯定能为职场能力加分。”——这就是认同。

然后,引入“开放式提问”,你可以抛出问题:“你是怎么想到要学习“设计”的?”或者,你也可以这样问:“我也想学一项技能,但不知道学什么,你能给我点建议吗?”

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我敢保证,90%的情况下,对方都会愿意和你分享。

为什么?

因为人人都需要被认可,而且当你针对对方觉得正确的事,进行积极提问时,对方也会觉得你是打心底里认可他的,而开放式提问,则给了对方更多表达的空间,对方说的越多,你越能从沟通信息中捕捉到的话题就越多,也就不会出现“没得聊”的情况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5
聊一些在当下时间段比较火的话题,找到共同的语言,不要聊一些很晦涩难懂,只有很少人知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