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素养

如题所述

1、教师要积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创设有利情境,引导学生以初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究性学习,规范思维过程,并对不同形态的史料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执行“从史实到结论”的教学程式,教学的中心放置在引导学生对现成史实和史论的机械性记忆与理解层面上,忽视了对学生历史研究素养的培养。在面对上述试题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只能简单地抱怨命题偏离了“方向”,这是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在执行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从“史料”到“史实”再到“史识”的过程。这里,就要求教师能够开发出多样化的史料,让学生在提炼史料信息的过程中验证教材中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并能够从中逐渐感悟、反思这些不同形态、不同性质史料的使用价值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取、甄别、判断史料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思维能力的过程。

2、
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标准对历史评价本身进行反思和再评价,形成历史思维的独特视角和科学的价值倾向。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过于注重评价的结果,注重对历史事件本身的评价,而忽视了从更高的层面上对该评价结果的再评价。如,对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说来,我们仅停留在“影响”本身,即:“一方面开始瓦解东部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掠夺中国资源,强占中国市场,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另一方面,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提供了条件”等等。却很少有人对该评价结果进行评价,即:该评价结论的产生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坚持了怎样的历史唯物主义评价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两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我们能够从中获得的启示是,评价问题的立场、角度和标准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自然不同。

3、要注意将各种“史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史观”统领我们的课堂教学。“史观”是统领历史思维的灵魂。要有意识地将诸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等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内容中,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在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时,我们就要将“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加以引入。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经济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世界市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被迫开放,开始被动地融入了世界经济舞台,从这个角度分析,就运用了全球化的观念。同时,也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和社会的全面转型,中国经济领域逐渐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从这个角度分析,就是近代化的史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