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作者,诗名,与完整的诗句

如题所述

于谦
《咏石灰》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年间中了进士,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正统十四年北方瓦剌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擅权用事,挟持英宗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也当了也先的俘虏,王振激起公愤,被部将所杀。“土木之变”消息传到京师,上下一片惊慌;于谦挺身而出,反对议和迁都,拥立景帝朱祁钰登基,组织兵力,痛击兵临城下之敌,经过五天激战,终于保卫住了北京城。也先野心未能得逞,最后只得把人质祁镇送回。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原来的主和派石亨、张有贞等奸党阴谋策划,乘机发动“夺门之变”,拥立英宗复辟,逮捕廷审于谦,以谋逆罪,杀害于菜市口。其时,行路嗟叹,天下冤之;京郊妇孺,无不洒泣”。于谦死后,他的亲友买回头颅,把灵柩运回故乡安葬。正如相传一手明人的“梦于谦”诗所吟:空山血泪凭谁诉,万里忠魂独自归。后奸党伏法,于谦冤案始得昭雪,兼追谥为忠肃。
于谦的祠,在杭州有两处:一为“旌功祠”,在三台山墓旁;一为“怜忠祠”,在其太平里旧居。我前年回故乡,到祠堂巷于公祠拜谒,青瓦白墙,已整修一新,祠堂内悬挂有于谦《咏石灰》的著名诗篇:“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真是作者自身最好的写照。往昔,杭州有春秋日到于祠祈梦的风俗。每年2月28日于公忌日之夜,寄宿城里祠堂;8月20日于公生日之夜,则寄宿三台山祠里;希望得个梦兆,预知未来命运。我想这是由于于坟地处偏僻,平日游人不如岳坟多;家乡父老用这样一个带神秘色彩的办法,来纪念这位万古沉冤的乡贤吧。
北京的“于忠肃公祠”,位于东单西裱褙胡同,现在还是一座破旧的大杂院,院内只有一棵枝疏叶稀的老树还活着。据说于谦的神位和“热血千秋”的匾额和魏源书写的对联,都存放在尘封的“奎光阁”楼上,无法凭吊。于公虽然如魏源所题,长赢史笔芳名,可是庙容却未永奂。史载,于谦被抄没家产时,发现“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独正房锁钥甚严,查抄者以为室内所藏定是金银财宝,打开门看,室内珍藏的原是景帝所赐“蟒衣剑器”而已。后石亨奸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不到一年,犯法办罪抄家,家产陈列两庑,累累巨万,祁镇看到后叹道:“于谦在景泰朝搞了这么多年,死后家无余资,汝言怎么一下子搞得这么多!”至尽令人感怀深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5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1-25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于谦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第3个回答  2006-11-25
于谦 -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4个回答  2006-11-26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
诗人借咏物以抒怀,将石灰的特性加以拟人化处理,使之成为诗人理想人格的象征。诗中句句不离石灰,却句句意在写人。咏物与抒怀妙合无垠,构思极为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