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历史上,有哪些害人害己的行为呢?

如题所述

淮海战役开始前,国军各部队开始按照统帅部的命令进行部署,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绥靖区被改编为兵团,奉命南调蚌埠,作为整个徐蚌会战的战略预备队。这是因为这两个绥靖区的部队相对都比较弱,尤其是刘汝明兵团,虽然顶着一个兵团的名义,实际上兵力不足,空额很多。

按照原定的计划,应该是孙元良兵团保障徐蚌线铁路安全,主要驻扎在宿县,黄百韬,邱清泉和李弥兵团退守徐州外围,以冯治安绥靖区部队担任徐州城防,以蚌埠为后方,依托徐州的永备国防工事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如果这个计划实现,那么国军聚集起来的部队解放军一时半会儿是很难啃得动的。

但是国军发扬了老传统,一开始调动就出现了锣齐鼓不齐的问题。往后撤的太快,本该撤到徐州的黄百韬兵团拖在后面,被华野部队追上包围了,整个徐蚌会战的计划就已经被打乱了。于是杜聿明命令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东援黄百韬兵团,留下冯治安担任徐州城防。结果这时候在徐州北面的张克侠何基沣突然起义了,徐州门户大开,形势急转直下。

刘峙于是一边抽调李弥的一个军担任徐州城防,一边急调孙元良兵团北上担任徐州城防。这样,徐蚌铁路线就没有部队防守了,于是刘峙让李延年以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刘汝明兵团留一个部队守备宿县,维护铁路线交通。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安排,并没有太大问题,只是部队太少了点,实际上没什么用。

刘汝明资格很老,但是出身西北军,在李延年之上,但是李延年是黄埔出身,是中央军嫡系,自然地位更高一些。但是没想到他将命令发给刘汝明的时候,刘汝明大骂,李延年是绥靖区司令,我也是绥靖区司令,李延年是剿总副总司令,我也是剿总副总司令,他凭什么命令我?所以,刘汝明没管李延年的命令,就直接带着部队南下蚌埠去了。

刘汝明这一任性,他自己的部队是保住了,但是整个徐蚌线铁路就没人管了。中野部队原本就计划占领宿县,切断铁路线,这一来刚好正中下怀,等于国军将宿县拱手让给了解放军。等到解放军已经占领了宿县,国军再反攻,就难了。等到黄维被包围,刘汝明和李延年又奉命北上增援,结果只能以更小的固镇为据点,宿县就没有夺回来了。

因为铁路线没有保持住,之后黄百韬兵团被全歼,杜聿明集团的三个兵团决定南撤的时候,就没法通过铁路走了,只能选择了一个妹子敌情的迂回路线,也就是经萧县,永城,涡阳,蒙城到阜阳,然后向东到蚌埠,而且只能沿着公路走,这就为华野追上并且包围杜聿明集团提供了机会。

当然,反过来说,刘汝明兵团当时实际兵力只有三四万人,而且装备低劣,就算是留一部分在宿县,也没有什么用,很难起到保护铁路线的作用,最多只能是在解放军进攻的时候坚守一下,等待徐州和蚌埠抽调部队增援。但是当时在蚌埠实际上也已经没有什么部队了,能调来的部队基本上都已经调来了,只能指望徐州的部队增援,而徐州部队离开徐州南下,根本无法突破华野阻击兵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