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刚上高一的儿子度过难关

在初中我的儿子学习非常优秀,考入一所名校,但进入高中后,几次考试失败,尤其是物理.孩子情绪很低落,非常难过,想要改学文科,但他的语文特别弱.我安慰他,但作用不大,各位老师,我该怎样帮助我的孩子,求求你们帮我想象办法,出出主意,让他走出困境,快乐的学习!谢谢!!!
他是一所名校重点班的学生,他总对我说,老师讲课别的同学都懂了,他还不明白,同一道不会的题,别的同学有解题的思路,他都不知从何下笔,他总怀疑自己的智商太低,我究竟该怎样开导他.

你儿子的情况非常正常,到高一了各门功课的难度都加深了,特别是物理化学,第一:要他对课本上的知识要理解性记忆.第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预习习惯每天每门课的预习(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不懂的地方要注明.把课后的习题做一下.2:上课要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特别是自己预习时候不动的地方.3:当天的知识当天弄懂决不拖到第二天.4:要每天复习.回顾白天所学的知识.第三:只要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第五:物理的学科特点是要理解加不断的练习才能巩固知识.第六:你要深入你儿子的内心了解他到底想什么.他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你的鼓励.最后:你最好请个好的家教老师,对他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我想他成绩一定可以上去的,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你看看下面的质料对你有没用
三大学习方法
引导法:适合没有学习兴趣,惰性太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
辅助法:适合愿意学习,但没有正确的学习思路,成绩一直停滞不前的学生。
点拨法:适合有一定学习基础,但成绩不稳定,需要拔高的学生。
•您的孩子们是否有以下的情况:
•1、很聪明、但比较贪玩,对学习兴趣不大、不努力,不刻苦;
•2、一学就会,上课老师讲的都能听懂,但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
•3、不知道该如何计划自己的学习,感觉学习只是完成学校的作业;
•4、以前不刻苦,基础差,现在想努力学习但是无从下手;
•5、考试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
•6、有上进心,也很努力学,但成绩一直无法提高;
•7、升学后不能很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成绩下滑;
•8、学习效率低,做作业的时间长,自尊心强,不爱问问题;
•9、成绩较好,但凭自身的能力却难有较大的提升;
•10、认为学习就是负担,没有任何兴趣,与家长沟通少。

1. 检查学生制定的周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学生的自我评价),老师作出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做的好的原因和做的不够的原因),在学期辅导计划的系统计划下制定周计划,根据本周计划实施的情况适当的的调整下周学习计划,要真正保证“质”,“量”。(第一次制定在老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 检查和批改我们上周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重点放在查漏补缺和巩固复习,对作业完成情况和正确率老师作出评析,并讲解学生共同的错题,个别的我们个别讲解,布置本周的作业。通过对学校的作业和我们布置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3. 查看学生在学校所记的课堂笔记,老师对他们所记的笔记分析包括①所记内容是否完整。②态度是否认真。③在校听课效果。④有没记录课堂小结。⑤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通过检查辅助学校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4. 学校的配套作业和其他作业或练习卷,看他们的解题是否规范以及正确,从另一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下周教师备课和上课内容的参考。
5. 询问学生是否有过测验,如果有的成绩如何,帮学生寻找考的好的原因或不好的原因,为学生制定下次测验的目标以及相应的措施。
6. 对错题.难题.偏题整理的摘录本的检查,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收集记录在这个本子上,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 老师对一周学习的系统小结。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 每周让一位同学谈谈自己是如何学习,再让大家讨论一下,交流学习心得,也可以讲解名人轶事。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坚定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注意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基本方法、基本结论、基本题型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在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效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位家长满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09
首先我声明我不是老师,我是一个大学生,我在这里说的话仅仅是我一个作为从初中高中过来的学生的话,我很理解父母的心情,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无论谁都会遇见困难,而作为一个高中生心智还没完全发育,我想做父母的最好的方法是安慰,当然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我想您应该看看孩子适合读什么方向,比如我高中的时候物理一直很差劲(至少我这么认为),但是我的成绩在班里还算不错,可是我要转文科班的时候,我的物理老师和我的班主任都告诉我其实我的物理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差,因为可以说高中物理是最难的,大量的理论什么的,所以你应该告诉你孩子这样的情况很正常,只要他不灰心就没关系.
还有就是学文科并不一定要语文好,说真的,我高中语文不怎么好,但是我能勤奋学习,我把那些地理,政治,历史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高考结果还不算失败,当然我想我个人的说法毕竟是我自己的体验,具体怎么做还得家长跟老师一起交流沟通了.
第2个回答  2006-11-09
现在的孩子呀,承受能力太弱了,让他自已去思考这个问题不是更好吗?何必事事都替他拿主意呢?这未尝不是一种煅练.
我觉得你应该坚持不让他转文科,稍遇锉折就放弃,这算什么?不像个男人!你应该让他勇敢地学下去,直到超越别的同学.
第3个回答  2006-11-10
我不知道
第4个回答  2006-11-09
怎样帮助刚上高一的儿子度过难关
悬赏分:10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
在初中我的儿子学习非常优秀,考入一所名校,但进入高中后,几次考试失败,尤其是物理.孩子情绪很低落,非常难过,想要改学文科,但他的语文特别弱.我安慰他,但作用不大,各位老师,我该怎样帮助我的孩子,求求你们帮我想象办法,出出主意,让他走出困境,快乐的学习!谢谢!!!
问题补充:他是一所名校重点班的学生,他总对我说,老师讲课别的同学都懂了,他还不明白,同一道不会的题,别的同学有解题的思路,他都不知从何下笔,他总怀疑自己的智商太低,我究竟该怎样开导他.
--------------------------------------------------------------------

我前几天就遇到过你这样的家长,悠悠父母心啊:),不过她小孩是女生,初三中考某县全县第一,到了省城名校的理科实验班以后排名二十多,小孩人好强又内向,所以压力非常大,她对班上的第一名仰慕得五体投地,说他任何一方面都比她优秀.

初中到高中有巨大的变化.
1 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2 学习群体有变化,以前的池浅,现在的河深,还有以后的海阔(大学、社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强中更有强中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比人气死人,这个时候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就只有压力,没有动力.

纠正你一个错误认识,就是语文不是学文科才要求高的学科,语文对理科和文科一样重要,说不定就是因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导致你小孩物理成绩不好哦,“老师讲课别的同学都懂了,他还不明白”,是不是就是因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弱呢?

你很想帮小孩,我觉得可以采取“语言上安慰,行动上参与,寻求外援,强调方法”的方针。
语言上安慰:你要告诉他人比人气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和短处,正确态度是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
行动上参与:不止是保证他的生活所需,还抽时间和小孩一起学语文,一起学物理,互为师生,你参与到他的学习中去,了解他到底弱在哪里,思维方式有何特点。以前学习好是因为记忆力强,还是理解能力强?
寻求外援:你现在发贴就是在寻求帮助,还可以上网搜索资料,更可以直接找他的老师,他在重点班,老师都是很优秀的,我很欣赏上面提到的那个女生的一个同学(父母离异,远在他乡,从来只给生活费),她知道自己英语不好,就主动找班主任老师要求给她安排英语好的同桌。 我对请家庭教师持保留态度
强调方法:强调学习方法,每一学科的解题方法,在哲学层次、方法论角度探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