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艺术性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悲剧性吗?

如题所述

悲剧性不能等同于艺术性,但是悲剧性往往可以引发人类的各种的共鸣,进而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效果――因为克服悲剧这件事,是人生的常态。悲剧确实在等级上高于喜剧。

如果说幸福和美好是某种意义上的平衡,那么悲剧就是那些试图打破平衡的情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就是一场悲欢离合的剧目,结尾都是自己的死亡和周围人的死亡。我们笑过爱过开心过,却最终都会成为过眼云烟。对个人来说,这就是一种悲剧。

但是,即使是悲剧,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向往爱,不向往欢乐,不向往美丽,不向往平衡;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对美好追求的过程。我们希望在人生中追求美好,以给死亡这个最终悲剧赋予一个优雅从容的姿态。这就逐渐引发了一个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克服悲剧。

我们一次又一次对抗和避免悲剧发生:延缓衰老,避免过早死亡,避免贫困,厌恶低俗,讨厌恶心的虫子,拒绝吃变质的肉……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避免各式各样的悲剧。然而,悲剧和悲剧发生的温床,每天都有节奏有规律地向我们袭来――就像美好和谐的音符一样,按照生活的节奏一步一步走向我们的人生。

这个时候,克服悲剧,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平衡。人生的快乐就是一步一步建立在克服悲剧的基础上的。

但是,我们经常会在悲剧面前惨遭失败。会输给悲剧。悲剧性的文学作品,就是表现这种输掉的情况的。主人公无论如何都无法战胜悲剧,无论他是英雄还是小偷,男人还是女人,国王还是文人,任他有移山填海的力量,都无法避免地走向悲剧。

这样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进行酒神宣泄的场景。我们的本能心绪被调动起来,跟着书中人物大喜大悲,心灵被深深地撞击和碾碎。我们悲伤不已,为主人公的遭遇而慨叹。

等我们放下书,会用自己的心智克服这种悲伤,在克服悲伤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日常的人生比主人公更幸福,我们自己的烦恼比主人公要小一点,即使不小,也有主人公的悲剧故事在那里陪伴着我们,引发共情。这些过程,都会让我们“认识美好”――用发现身边的美好,来对书中的悲剧进行平衡――而平衡,就是美。

我们在享受悲剧之后,有了“审美”这个过程。书中人物越是无奈地走向悲剧,越是“不得不”走向悲剧,我们越是在内心用大量的精力来拥抱这种“不得不”而产生的宣泄感――有点像性爱中高潮前的那种“不可避免感”――进而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悲惨之上”,获得自我宣泄,用宣泄而来的平衡,获得“平衡和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7
我觉得确实取决于其悲剧性,因为很多文学都是以悲剧结尾的,这也给人们深刻的感受。
第2个回答  2022-01-27
不是的。悲剧性只是艺术性的一个特点,艺术性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有的时候也是一些好的东西。
第3个回答  2022-01-27
是的,因为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悲剧,讽刺了当时的现实,也讽刺了一些社会现象。
第4个回答  2022-02-02
喜剧到了极致,才是悲剧。作家杨大侠杨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