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自古考状元光宗耀祖,入仕为官享富贵。而做实业做生意则低人一等。士农工商,工和商排在最后两位,还不如农民。但是,中国历史上,却有个状元,却辞官不做,回去干实业,也就是营“工商”。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他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清朝末年的状元,张謇。
(张謇)
张謇是南通人,兄弟五人,排行老四,他家世代务农,到了他父亲张彭年这一代,除了务农外,还开了一个糖坊,这样家境才渐渐富裕起来。
张彭年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其家族的命运,于是在张謇四岁时便教他识字,聪明的张謇自幼读书就勤奋,五岁的时候就能将《千字文》倒背如流,所以张彭年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厚望。
但是,清朝规定,如果祖上三代没有人考过功名,便不能参考,是为“冷藉”。为了能让张謇得到考试的机会,张彭年经过多方打听,结交了如皋县得过功名的张家,花了一大笔钱,对方才同意让张謇冒充自己的子嗣去考试。
次年,16岁的张謇中了秀才,但是,那个张家却不厚道,总是以冒名顶替的事要挟张彭年,勒索钱财。张彭年爱子心切,不得不拿钱打发,张家见钱来得容易,便无休止地纠缠张彭年,张謇知道后坚决不同意,最终闹上公堂。官家公正判决,这才解决了张謇考试的问题,但张彭年因长期被张家敲诈,家道竟至困顿起来。
不仅如此,张謇也时运不济。此后他每隔两年就去江宁参加乡试,连考五次,居然屡考不中,直到他33岁的时候,他才考中举人。
好在,张謇这个人很有人缘,再加上他主张对外强硬的政见受到了清政府高层的注意,这正和主战派翁同??意见不谋而合,翁同??因此很赏识他,便极力提携他,他的名气也逐渐大起来。当时洋务派的张之洞和曾国藩也有意聘他为幕僚。他却以一个老派知识份子的清高,拒绝了这些可以飞黄腾达的机会,继续走在他考状元的道路上。
(张謇雕像)
1889年,张謇进京会考,当时的主考官是翁同??的同党潘祖荫,潘祖荫认为以张謇的实力,考试绝对没有问题。然而结果却是名落孙山。
三年后,张謇再次进京会考,这次的主考官是翁同??,鉴于上一次考试的失误,翁同??为了万无一失,便让张謇来找他,想给他漏题,谁知道张謇傻乎乎地还带了一个刘同学一起去,翁同??见有外人,只好话里有话地说了一句:“今日时势,宜统筹全局。”
考完试后,翁同??便赶紧看考生的卷子,其中有一份果然有“统筹全局”几个字,翁同??认为这一定是张謇无疑,于是将这份卷子排到第一名,结果,谁知道这张卷子是刘同学的,原来,张謇压根没注意翁同??的话。
说起来,翁同??和潘祖荫对张謇实在是太够意思了,类似这种,误把他人考卷当成张謇考卷的事情,在五次会考中就发生了四次,再加上他的第一次会考,又在考场上用了十五年。
接连五次名落孙山,对于一个考生来说,无疑是置人于绝望的深渊。于是,张謇准备认命,并决定再也不参加会试了。
1894年,为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光绪皇帝又加设了一次恩科会试,拟中前六十名为贡士。病中的张彭年坚持要张謇再次参加会试,张謇是个孝子,为了圆父亲的梦,再次背起行装进京参加会试。
这次,翁同??直接拿走了张謇的试卷,并做通了其他考官的思想工作,这样才让张謇拿到了一甲状元。张謇的父亲张彭年得知儿子中了一甲状元后,微笑着去世了。
然而,翁同??如此费尽心机让张謇得到的状元,谁知张謇入朝为官没几年后,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认为做官不能救国,所以毫不犹豫地,又把辛苦得来的官位辞掉,回家做工商去了。
(张謇创办的上海海洋大学)
此后张謇着力发展实业,开办学校。直到1926年去世,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