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为何做状元二十几天就被车裂而死?

如题所述

在古代能够成为一个状元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毕竟寒窗苦读十几年,才能换得一朝成名天下知。而在教育资源稀缺的古代,能成为状元的那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朝廷一般也会对状元十分重视,但是明朝的一位状元陈安在做状元二十几天之后,就被皇帝朱元璋下令车裂处死,这是为什么?

(一)状元陈安

说起来,陈安是福建人,自幼好学,而且十分聪慧,再加上十年寒窗苦读,在当地很有名气,被称为闽南十才子,最后不负众望考上了状元。他是洪武三十二年的进士,按道理说,这本来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励志故事,却最终成为了一桩悲剧。

原来,那一年会试录取的五十二名进士全部都是南方人,却没有一名北方考生上榜,更加巧合的是,主考官刘三吾等人也是南方人。于是北方考生不服,怀疑这是主考官徇私舞弊,故意偏袒南方考生,才使得北方考生全军覆没,被南方考生霸榜,于是纷纷去礼部告状。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再加上出身北方的大臣上奏折为北方考生说话,于是朱元璋成立了调查小组严查此事。调查小组十二人,除了宫里的侍读侍讲,还有新科状元陈安。其实,本来什么事都没有,但是有一些人却心怀鬼胎,反而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陈安就成了城门失火被殃及的池鱼,说到底很是无辜。

(二)南北之争

实际上,所谓的“南北之争”历朝历代一直都有。从唐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也渐渐南移,南方的教育资源要远远多于北方,再加上北方常年战乱,异族统治,百姓生活艰难,有条件读书的孩子很少。在宋朝时,南方考中进士的文人就比北方多得多。只是此次科考北方考生全军覆没,令他们群情激愤,不断给朝廷施压。

朱元璋一开始也没有大开杀戒,成立调查小组的意思也只不过想让他们再录取几个北方考生,好平息他们的怒火。然而,这几个调查小组的人也是南方人,主考官为了证明自己的阅卷没有问题,故意将一些写的很差的答卷交了上去。朱元璋看了这些北方文人的卷子,发现里面很多写的没有道理,还有一些犯忌讳的语句,于是就不了了之。

后来调查小组的小动作不知怎么传了出去,有人向朱元璋告发他们。朱元璋本身就是穷苦出身,对官场上徇私舞弊的行为深恶痛绝,于是气愤难当,杀心顿起,主考官刘三吾年老,免去死罪,发配边疆,将其他调查小组的人处死,倒霉的陈安被除去功名,车裂而死,此时距离他成为状元郎才过去20多天。

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南北榜案,在处死陈安等人之后,朱元璋又亲自策问,新取录六十一名北方进士,所以称为北榜,而之前录取的南方进士称为南榜。这次事件之后,明朝就不再全国统一划线,而是实行分南北取士的政策,南方考生在南方排名,北方考生在北方排名,之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朱元璋这样做,是为了笼络北方士族,限制南方士族的目的。而一开始成立调查小组让其选录几个北方考生,也是为了安抚北方士族,结果其中的一些人却没有领会其中的意思,还自作主张耍小聪明,最后身死名灭,令人叹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3
陈安是洪武三十二年的状元,但是由于当时所有录取的考生都是南方人,再加上主考官同样是南方人。于是引起北方考生的不满,这个事情被朱元璋得知,于是下令严查此事。负责调查这件事情的官员同样都是南方人,于是他们从中作梗,故意将北方考生中非常差的卷子交给朱元璋看。但后来事情败露,朱元璋一怒之下将所有涉事的人全部杀死,可怜倒霉的陈安受到牵连被车裂而死。
第2个回答  2020-06-17

在古代的时候,所谓的车裂,其实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五马分尸。只有那些穷凶极恶的罪犯,才会用这种方式处死。状元陈安的确被车裂了,不过他没有犯罪。

陈安高中状元那年,碰巧爆发了明朝最大的南北榜案。这起事件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那年殿试录取的全是南方人,北方学子不服,所以他们联名上书皇帝,请求彻查此案。

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
主考官刘三吾和来自南方的陈安负责调查这件事,经过复核,发现调查的结果和从前没有什么区别。面对这种情况,北方学子不服,于是他们造谣刘三吾和陈安徇私舞弊。最后的结果是刘三吾被流放,刘安及其他调查人员全部被杀死。

学富五车的陈安刚高中状元,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人生,就被杀死,这不禁令人叹惋。实际上,这个结果是偶然,也是必然。

朱元璋性格使然

赵翼对朱元璋的评价其实是比较客观的。即盖明祖之性,实帝王,豪杰,盗贼兼而且也。

朱元璋性格当中有光辉的那一面,但也有嗜杀的那一面。他的手段有时也很残暴的,一些时候他信奉的原则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对于这种说不清的事情,朱元璋的选择大多是一刀切,直接当做有罪处理。

而且在晚年的时候,朱元璋有些时候是比较随便的。他年轻的时候可能还会去追寻事情的真相,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他做事已经变得随心所欲了。


为了平息民愤

当时天下的格局就是南方的学子要比北方的学子更有文化,所以南方学习霸占榜单这种事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这个理由朱元璋知道,但是他说出去之后其他人未必会相信。

朱元璋知道自己在阐述实情,但百姓就是觉得朱元璋在骗人,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的选择就是把刘三吾还有陈安等人当做牺牲品。尽管他们没有做错,但是为了缓解舆论的压力,他们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

刘三吾人缘差

朱元璋主要是针对刘三吾,陈安等人不过是顺带倒霉被牵连的。朱元璋最开始对这件事的态度是半信半疑,可是后来在朝堂当中当官的北方学子纷纷站出来抨击刘三吾,这让朱元璋开始重点关注他。

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
刘三吾被北方学子抨击,自然有地域的因素在,但这和他的人缘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刘三吾没有城府,史书记载,为人慷慨,不设城府。

这在生活当中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官场当中这种性格可是非常容易得罪人的。有句话说得好,叫墙倒众人推,在刘三吾落难的时候,那些被刘三吾得罪过的人自然是上去补刀。

有趣的是,皇帝杀他和这件事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调查刘三吾的过程中,朱元璋发现他曾为胡惟庸伸过冤。

刘三吾犯了朱元璋的忌讳,正好赶上南北榜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所以朱元璋干脆就把他给流放了。至于陈安等人,只是受到牵连,没有犯任何的错误。


第3个回答  2020-09-20

当时的学子认为此次考试有舞弊之嫌,陈安受到连累,自古以来朝廷选定人才的方法主要依靠科举考试,因此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尤为重要,对于主考官的人选以及题目的选择,君王都会慎之又慎,毕竟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不过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却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考场暴力事件,被称为南北榜案,此案牵连人数众多。

在科举考试的结果宣布之后,人们发现除了前三甲之外,其余录取的五十二位举人全部都是南方的学子,这让北方学子觉得不可思议,在加上主考官也是南方人,不禁让人联想到偏袒护短之上,因此所有北方学子联名上奏,要求重新审阅案卷。朱元璋在看完折子之后十分重视,毕竟这也太巧合了,立刻从朝中抽调人选成立调查小组,但调查结果证明没有贪污受贿之事发生,录取人员的案卷确实都非常优秀,所做文章远远超过北方学子。

可这个结果却不是北方学子可以接受的,毕竟谁也不愿承认技不如人,事件闹得越来越严重,甚至牵连到朝中大臣,很多南方大臣和北方大臣也纷纷相互争吵。而此次考试所有录取人员都是南方人,这也打破了朝堂上的平衡,和朱元璋预想的也不同,所以朱元璋下令将所有涉案人员全部抓获,主考官被罢官流放。

至于前三甲,榜眼和探花纷纷被流放,状元陈安被判处车裂,其实陈安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这个状元的,他苦读诗书数十载,只是生不逢时,赶上了这次南北之争,而且当时已经不仅仅是学子之间的问题,已经涉及到朝政和党派之争,陈安也被迫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第4个回答  2020-08-02
三方鼎立之势,还没成。四方,六方,又在准备。请看三国演义第三第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