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在澶渊之战中大胜辽国,宋真宗为何不乘胜追击反而求和?

如题所述

战争是痛苦的,可是就是中国这片土地上,历代朝代的更替无不是在战争中展开的,国防无论是现在、过去与将来,都是重要的。

公元1004年8月,辽国皇帝耶律隆绪和萧太后,率领二十多万辽军,大举入侵宋朝,萧挞凛为军队主帅。宋军在北方边界陈有重兵,辽军先后进攻威虏军城、顺安军、保州城、定州大阵、瀛洲城,最终都以失败收场,伤兵损将。以胜利者自居的北宋,却派人向辽国和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辽国是强弩之末,此时是和谈的最佳时机。辽军8月出兵,打了3个月,到了11月,才打到澶州城下。北宋以防守为主,不代表其实力弱小。战争首先在威虏军城打响,威虏军城是北宋边防要塞,守卫森严。

宋真宗比较怂,曾想要南逃,和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结果。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在皇家出生的,不像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宋真宗就显得比较羸弱,不论是性格上还是脾气上,都没有他父亲那么强硬。在危机关头,宋真宗的性格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辽军兵力已经消耗大半,在这种情况下和谈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哪怕说真宗是懦夫也罢,鄙视也罢,但毕竟赵恒给宋朝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时光,这对于百姓来说是最大的幸事。事实证明,一切都是以和为贵,无论是国家还是家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宋辽的澶渊之盟后,宋真宗没有乘胜追击,主要有三点原因——宋军没有绝对把握取胜,辽军实力尚存,宋真宗的不作为!

宋军没有绝对把握:

应该这样说,在澶渊之盟中,宋军虽然后来占据了优势,甚至在长垣直播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日针对宋真宗的军队来讲,此次胜利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虽然宋军后期由于宋真宗的亲自降临而士气大振。但是依然不能够有绝对必胜的把握,换句话说,兵法中说——有敌人诱敌深入之时,应当冷静考虑,不应随意追击!

辽国军队主力尚存:

据史料记载,当时澶渊之盟时,宋军的几万兵力与辽军的十几万兵力对阵,在兵力数量上,其实宋军是远不及辽兵的虽然后期宋军有所缓解,宋军能够占有胜利的地位,主要原因宋真宗御驾亲征。但是被击退的辽军其实当时的主力尚存,换句话说聊群的十几万经历中至少还得有七八万的主力尚存。不可以轻易追击!

宋真宗的私心:

说除了军事上的双方差异,以及战术上的一些差异,宋真宗本人也是存在着一定的私心的。因为宋真宗本人是属于一个不作为没有大的目标的一个皇帝。换句话说,宋真宗只想保存北宋的军事实力和北宋的皇位,他并没有想到真正的去解除辽国的威胁,甚至给百姓带来永久的安定!本人他并不想极力的去追击他,也不想极力的与辽国产生矛盾,后期的成员之盟的协定,宋军向辽国缴纳“岁银”便是最好的例子!

第2个回答  2019-12-03

因为那个时候,南唐的势力已经衰弱了很多,因为他在此之前经历了很多场的战争,并没有什么胜利,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自己的元气。而且在此之前,南唐并不是真正的发展的很快,实力很强,最终李璟觉得太累了也就放弃了,因为战争已经打了三年了,并没有什么进步,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已经让军队失去斗志。

虽然在当时他们的实力还是非常的强大,可是北宋当时的实力已经快要超过南唐,所以,背诵挑选了正确的时机去攻打南唐,也就将之灭亡了。在那个时候,其实没有实力相差特别大的国家,南唐和北宋的实力就差不多,可是,南唐又经过了很多次的失败,实力一点一点的就弱了下来。


而且在此之前,南唐的实力强大,主要是后晋后汉两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南唐的发展,因为他们国家的内乱太严重,可是在后晋和后汉的战争平息过后,他们也就加快了发展,而这个时候,南唐却没有发展的很快。而在李璟即位之后,南唐就开始衰败了,因为理解太过于有所成就,可是他经过了很多次的战争,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胜利,反而是弄的劳民伤财。而这个时候北宋已经加快了发展,所以他们的实力跟南唐相比并不弱。

所以也不能够说南唐是轻而易举的输给了北宋,而是当时南唐的皇帝,觉得太累了,因为经过了太多次的战争,所以他也就放弃了,最终甘愿认输。

第3个回答  2019-11-24
宋真宗忙于安稳,想要追求和平,却不懂辽国狼子野心。
第4个回答  2019-11-24
当时宋朝的经济已经跟不上战乱了,虽已经胜利,但是为了大局着想求和更明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