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被活捉,朝中大臣高呼放了他,王明阳为什么要送太监两口箱子?

如题所述

正德十四年七月,宁王朱宸濠借口皇帝朱厚照荒淫无道,趁机起兵叛乱,王阳明此时正在福建平叛,刚到丰城 (今属江西)听闻此消息,便赴吉安,会同知府伍文定商讨方略。

王阳明在得知宁王造反之后,《明史》上用了一个词:“急趋”,“知善而为善,明责而承担”,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之道。

王阳明虽然为一介书生,对于宁王事件,王阳明一力承担了下来,他不是书呆子式的纸上谈兵,而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能的结合,在各方面条件都劣于宁王的情况下,以少胜多,以小博大,上演了一场军事鬼才式的指挥。

王阳明平叛成功,生擒宁王,此时,正德皇帝却打着武威大将军镇国公的旗号“御驾亲征”,结果走到半路上就收到了王阳明的捷报。王阳明这捷报来得明显不是时候,打脸了皇帝的亲征队伍,朱厚照又不甘心就这样打道回府,就悄悄将捷报隐瞒了下来,继续南行。

当然这时候的正德皇帝心中已经轻松了许多,所以一路游玩,11月先在清江浦打渔,十二月到了扬州,然后大队人马在南京停下来。

这时王阳明已经到了杭州,将朱宸濠交给了太监张永。而此时许泰、张忠心怀不满,“恨失宸濠。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无复犯者。”

明史的这段记载讲的是:王阳明为国家立下这样的功劳,却没有得到任何积极的肯定,反而受到百般刁难,而王阳明却也不邀功、不喊冤。

《快园道古》记载:朝中不仅没有人帮王阳明抱不平,大臣们反而纷纷建议放宁王回江西。一方面,许多朝中之臣都与宁王有往来,现在宁王被活捉,许多人的利益都受到威胁。别一方面,明武宗厚照好大喜功,总想亲自平叛,让黎明百姓崇拜这个神武的皇帝。朝中奸臣们一可以投其所好,同时还可以趁机落井下石,撇清自己与宁王的关系。

许泰和张忠私下让京中的军队对王阳明百般刁难,其难堪程度绝不是史书中短短四字“或呼名骂”这么简单。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在明武宗朝一直没有得到承认,更别说有任何功绩,他动了许多人的蛋糕,而王阳明最终却功成身退。

明朝鬼才冯梦龙他的奇书《智囊》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充分体现了王阳明的为人之道及精明之处。

宁藩既获,圣驾忽复巡游,群奸意叵测,阳明甚忧之。适二中贵至浙省,阳明张宴于镇海楼。酒半,屏人去梯,出书简二箧示之,皆此辈交通逆藩之迹也,尽数与之。二中贵感谢不已。阳明之终免于祸,多得二中贵从中维护之力。脱此时阳明挟以相制,则仇隙深而祸未已矣。

这段文章讲的是,当时朝中的两位太监在平叛后,匆忙来到浙江见王阳明。当时王阳明在镇海楼设宴款待,酒过半巡,王阳明让周围人全部退下,撤去楼梯,然后他拿出两只箱子交给这两位太监。

这箱子里装的并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满满两箱书信,这些都是从朱宸濠那搜来的信件,都是朝中大臣与朱宸濠往来的信件,其中也包括这两位太监的。

王阳明将信全部由给这两位太监,以示诚意。两位太监自是感谢不已,此后朝中无论政治如何变化,这两位太监都全力维护王阳明。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王阳明并不是把箱子退给他们,而是以此为要挟,必定会结下更深的仇恨。

王阳明平叛虽然立下了大功,但却得罪了皇帝,明武宗一直未认可王阳明的功劳,若再与朝中势力为敌,谁说一句他的坏话,王阳明都很难全身而退。

王阳明送箱子退还书信这招确实高明,避免了自己卷入错综复杂的政治势力之中,也规避了官场中的迫害,王阳明虽然没有得到认可,但他在武宗朝一直平安无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5
因为要贿赂这两位太监,毕竟这俩太监一直在皇帝身边,两口箱子用来买通。
第2个回答  2020-07-25
因为箱子里放的是宁王和大臣来往的信件。两个太监拿到书信后就放心不会有人威胁到他们,就在皇帝面前为王阳明说好话,皇帝就没有为难王阳明。
第3个回答  2020-07-25
因为这两个大箱子中有太监和众臣与宁王私通的证据,交给他们就表明了自己不想针对他们,为自己留了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