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个国家的品德教育课程目标及内容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人文性和社会制约性,人们对品德教育课程的理解也存在许多分歧和争议,但各国德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亦体现出共同的规律——毕竟人类会遇到许多相同的道德问题。目前,国外青少年品德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国民。将民族精神的培养作为品德教育的核心,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一致的目标。民族精神是人类群体间一种强大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能激发人们为本民族的利益而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因此,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品德教育课程必须致力于培养本国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如美国品格教育课程强调要培养美国人的美国精神,即做一名有民主精神、勇于开拓、以当美国人为自豪的美国人,因此造就了一批敢作敢为、大胆进取的“世界公民”。日本的民族精神教育更为典型,它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团体主义精神的教育,日本人具有强烈的团体意识,学生以校为荣,工人以企业为家,整个日本国民以当日本人为自豪。学校教育实践也充分证明,品德教育中越强调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就越有成效。
第二,继承和发扬属于全人类的道德原则和共同价值观。柯尔伯格指出,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都证实了这样的主张: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是实际存在的。它不受特定文化内容的限制,既超越、又包容了特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因此它是普遍适用的。比如公正原则,即关心全人类的价值和平等以及人类关系中的互惠原则,就是一个根本的、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这些原则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正常结果,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交往中发展而来的,而不是人类个性中的一种怪癖或一种出自宗教信仰的行为。使青少年内化这些道德原则并达到知行统一,不仅是各国品德教育课程的共同内容,而且在目前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形下越加得到重视。如对平等、勤劳、诚信、互相尊重、责任心和同情心等品德的培养,在世界各国的德育课程中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第三,倡导全球本位道德。当今世界,全球问题日渐突出。所谓全球问题,是指那些决定全人类共同命运,而且只有靠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紧迫问题,如贫困、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匮乏、南北差距、信仰危机、价值观冲突等。德育课程是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因而也需着眼于解决全球问题。全球本位道德这种新的道德取向,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后影响至全世界范围。人们希望通过全球本位道德教育,使当代青少年认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全球道德意识,能够对人类命运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这种情况反映在各个国家的德育课程里。如美国社会科的目标里就包括“全球关系和相互依赖”;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全人类教育,要求学生理解国际主义与解决全球问题的相互关系及和平、生态问题对于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义等。
第四,强调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为了使青少年更快、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并根据不同环境和具体情况做出最佳判断,世界各国的道德教育都非常重视青少年道德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力图通过德育课程将知识学习、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及道德实践的行为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如一些国家的德育课程教材并不提供现成的结论,而是设置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依据材料自行探究、判断并得出结论。
以上就是国外青少年品德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一些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