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草原》,孩子该怎样学才更有效果?

如题所述

《草原》是六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阅读目标是:由所写的内容想开去。那么怎样学习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学习更有效果呢?

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观看图片,聆听歌曲,想象画面。

可以给孩子投影草原美丽景色的图片,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接着让孩子放飞想象,说说自己见过的或者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自己会有怎样的心情?

孩子大概会用蓝天白云、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河流蜿蜒、小丘起伏、一碧万顷等等词语来概括表达。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也可以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建构与生成,此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了解作者,学习字词,初读课文。

了解作者,学习字词、朗读课文,这是学习课文最基本的要求,可以指导孩子在预习中独立完成。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作者简介课文中没有,可以让孩子查阅资料,自行整理。

第三,了解草原之美,学习写景方法。

这是课文一二段的内容,可以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孩子学习:

①作者笔下的草原,景色美不美?美在哪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景物的?

一定要让孩子们细心阅读,注意圈画概括,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景如下:空气清鲜,天空晴朗,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羊群吃草,河流曲折。

抒写作者感受和心情的句子有:使我总想高歌一曲,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作者的心情是激动的,是兴奋的,是愉悦的。

引导孩子梳理出了课文内容,把握了草原之美,还要引导孩子学习作者的写法之美:有描写,有抒情,有修辞,有动有静,空间转换,视听结合。

第四,感悟蒙汉情深,归纳总结提升。

可以分三步走,引导孩子学习课文2——5段。

①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驰马迎客、握手相见、热情款待、尽兴联欢)

②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待客之道,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蒙古人民热情待客,蒙汉人民团结友爱)

③主旨归结。文章中的草原,景美,人美,情也美。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声呢?概括如下:

景美:描写   对祖国大好河上的

人美:叙事   对蒙古族人民的         热爱与赞美

情美:抒情   对民族团结友爱的

(蒙汉一条心,人民大团结)

这样的心声,用课文中的句子说就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最后,对课文加以课文总结。

①融描写、叙述、抒情,为一体。描写了草原美景,叙述了热情待客,表达了蒙汉情深。

②描写景物:善用修辞,动静结合,空间转换,视听结合,穿插抒情。

课后作业可以设计为描写一处景物,看看自己用到了课文中学习过的哪些方法?

这一课的具体学习过程,有兴趣的可以观看本人的相关教学视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3
可以通过影像资料的方式来进行联合想象,而且也可以让家长带着小朋友去草原旅行,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们看一些草原的图片,然后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们画画的方式,来让小朋友们感受到草原的美。
第2个回答  2021-09-03
可以让孩子声情并茂的朗读这篇课文,并且给孩子讲述这篇课文的历史,这样才会让孩子学习的非常有效果。
第3个回答  2021-09-03
孩子应该亲自体现一下草原的感觉,才能更有效果,这样才能理解第1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