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拖越久对谁越有利

如题所述

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拘留后,家属往往会感到刑事案件时间久的情况,依据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的每一个程序的期限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不是时间久就有利,或羁押时间久就不利,这取决于案件的性质,有的案件涉及人员众多,侦查就困难,时间就要长一些,因此羁押时间久有利还是没利,是没有明确界定的,如果案件没有证据证明当事人犯罪的,就会撤诉或者作出无罪的判决。

对刑事案件的诉讼进度,羁押时间长短,是根据案件性质和侦查需要等因素决定的,不存在对犯罪嫌疑人有利或者没利的说法。

在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可以判断刑事案件羁押时间的长短:

1、 根据侦查措施运用的难度与常规周期进行分析

技侦、网安等技术侦查措施的运用通常需要严格的批准程序和较长的办理周期,在了解这些措施的调查结果反馈周期的基础上,可以对案件的走向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另外,异地办案的难度也是影响案件侦办进度的重要因素。

2、根据案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办案单位级别和投入力量等进行分析

案件越复杂,侦办难度越大,案件调查进度越慢,办案单位级别越高,所运用的资源越多,效率越高,案件调查进度也越快。当然对案件调查情况的分析需要结合案件难度、参与单位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根据案件的具体侦查方向和侦查思路分析

在刑事案件侦办中,侦查思路、侦查方向的不同,也决定着案件侦办进度情况。案件侦办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律师应掌握案件动态,对辩护方案与策略的及时调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