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多少年没出紫禁城?

如题所述

明朝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是比较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言官身份较高,可以自由提出对国是的想法和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这些都可以放开说来,不要畏惧强权,也不要害怕得罪皇上,这就是当时的文官制度。敢于骂皇上,直接骂,毫不留情地骂,在中国历史上以明朝最为突出。

明亡于万历皇帝的说法由来已久,这种观点缘于万历皇帝30年怠政,表现有所谓的六不做,就是“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万历执政前10年,是明朝一个辉煌的瞬间,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万历为何突然要“六不做”呢?也是被言官骂成这样子的。

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几乎就是对万历皇帝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把万历皇帝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总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无是处的皇帝。这根本不是进谏,简直就是人身攻击、诽谤侵犯名誉。但万历皇帝最后给他的处分不过是革职为民。这以后,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对这种群狼式的围攻、暴风雨式的谩骂,皇帝没了脾气,只能装聋子不理睬。雒于仁还有一个革职的处分,后来者,则干脆什么处分都没有。万历皇帝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躲避,选择了“六不做”,任由他们去骂吧。

万里皇帝不但30年不上朝,而且一生也很少出紫禁城。九岁登基,御宇四十八年,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他同时创造了另一项记录,自1588年至驾崩的1620年,三十二年间,他没有踏出过紫禁城一步。谁能想象,作为皇帝竟然穷其半生禁足于一个地方,即使紫禁城再富丽再奢华,个中滋味光是让人想象都会泛出浓重的苦涩。这可不是人民心中所认可的皇帝。本该器宇轩昂,英明伟岸的君王,怎可荒废朝纲,无心政务?本该体察民情,决断天下的帝王,怎可屈身宫闱,碌碌无为?或许这就是当人被加冕了神性的名号后,矛盾而无助的最终自救。从年少时的无条件服从,到了中年时无力回天的苦闷,万历皇帝演绎了一个活人是如何被打造成僵死的权力机制。事实上,万历皇帝在当世的意义仅仅是帝国最高统治的象征,他身后的文官集团,以强势的联合力牢牢掌控着实权,皇帝的作为在此时看来已经无关紧要。只要他仍健在,就算毫无成就都不影响这个朝代继续在各方平衡中缓慢前进。

其实万历皇帝一生之中只有离开过紫禁城四次而已,其中三次都是视察自己的定陵,而从1588年最后一次视察定陵之后,三十多年来,万历再也没有踏出紫禁城一步,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吉尼斯记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