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哪些地方的人爱吃糍粑?各地的做法一样吗?

如题所述

过去,每到寒冬腊月,乡下的湘西人早早就开始准备打糍粑了。

糍粑种类繁多,每种糍粑都独具风味,原料是五谷杂粮和大山珍品,手工制作,煎也好,蒸也好,煮也好,炒也好,油炸也好,放炭火上直接烤也好,或温暖软糯,或香酥袭人,总有一种方式让人欢喜。

你呢,最喜欢的湘西糍粑是哪一种?

1、白糯米糍粑

白糯米浸泡后蒸熟,入石臼中由两名湘西汉子挥举木槌打碎,待糯米打成光滑的糯米团后,置于涂抹清油的木板上,由女子揪成一个个小糯米团子,最后用手掌压扁,放凉,白糯米糍粑就成了。

2、蒿菜糍粑

在白糯米中加入蒿菜汁液打制而成。

3、高粱糍粑

在白糯米中加入熟高粱打制而成。

4、苞谷糍粑

在白糯米中加入包谷粒打制而成。

5、绿豆糍粑

在白糯米糍粑中包入熟绿豆而成。

6、红薯粑

当然是用红苕做成的啦~

7、酸糯米糍粑

在白糯米粉中加入酸辣子制成。

8、血粑

名字虽然有点吓人,但是真的很好吃呀!好吃到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的舌头也吞下去。在白糯米中放入猪血或鸭血,灌入肠衣蒸熟而成。

9、蕨粑

用天然蕨根反复捶打,沥干水分做成。

10、桐叶糍粑

糯米粉和蒿菜汁混合成团子,里面包芝麻黄豆红糖馅,也有包酸菜腊肉的,有桐叶和蒿菜的清香,是大自然的味道~

全国有哪些地方的人爱吃糍粑?我们湖南张家界必须要有姓名!每逢年底,家家户户聚在一起蒸糯米饭、打糍粑,做出来的糍粑有很多种, 洁白的糯米糍粑,金黄的包谷糍粑,点点朱红的高粱糍粑,还有鲜翠欲滴的荞麦糍粑和蒿子叶糍粑……蒸着吃、煎着吃、煮着吃,烤着吃, 大人小孩都爱吃得不得了!

至于各地的做法是不是一样,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做法大同小异,相差不是很大,下面就以我们张家界农村做的糍粑为例,来说一说做法!

1. 选用当年新收的糯米 ,提前一晚泡水,第二天早上 上蒸笼大火蒸熟 。如果是做其它糍粑,比如高粱、玉米、荞麦等,就按比例加入这些配料,一般以糯米为主,其它为辅。

2. 把蒸好的糯米饭放入石臼 ,由村里的男人们轮番上阵,两人一组用木锤 捶打 里面的糯米饭。等捶打成一团,再由妇女们取出来纠下一坨坨, 搓圆揉扁做成小小的圆子 。

3.取一块木板,一般是过去家里的老木门,提前刷洗干净,上面均匀刷一层菜油, 把圆子间隔一定的间隙排好放上面 ,再盖上另一块木板,叫一个身手利落的小孩子,上去踩一圈,揭开门板,里面的圆子就变成糍粑了。

4.这时候的糍粑还是软的,需要 两面刷一层菜油,5-8个叠成一摞 ,等过几天再一个个掰开, 泡在盛满清水的大水缸里养着 ,注意经常换水。这些糍粑能从年底吃到来年初夏,不过一般在开春时候就吃完啦!

总结: 糍粑是一种民间 美食 ,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吃糍粑的习俗,特别是逢年过节等特殊时期,还有对应的节令食品,比如过年打糯米糍粑,端午吃蒿子叶糍粑等,各地的做法也会略有不同,但不管哪个地区,做出来的糍粑都是当地人觉得最好吃的!

我是沙县人
沙县豆香糍粑,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的沙县小吃,属源远流长的中原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它既有福州、闽南一带的饮食特点,又有汀州一带山区客家饮食文化风格。

做法:将糯米用盆淘干净备用,在大锅里加入比较多的水(用于煮糯米,所以得多一点)加热煮沸,加入备用的糯米随便煮一下,记得,糯米不能像大米一样煮,不然会变稀。
把煮好的糯米与米汤分开,糯米漏掉多余水分,糯米用木制饭甑蒸熟

把蒸熟的糯米倒入口袋或者槽中,用木锤不停的捶打,翻滚着捶打,直到糯米全部粘成一团,并可以了
把捶好的糯米团倒入干净的容器中,用手均匀的把糯米揉成拳头大小的糍粑团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后放在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 美食 ,在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尤为盛行,而且各个地方的做法,而各具特色,现在我给你举两个例子:

首先是湖北,湖北有绿豆糍粑,董必武、李先念等领导,每次回到湖北都要品食家乡的绿豆糍粑, 据说在大革命时期,董老东渡日本,还把这种品种制作技艺传到了日本。湖北每逢年节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糍粑的习惯,当然在南方的其他地方也有这种习俗。除了一般喜爱炸食糍粑外,也可用切片下汤,或用油炕黄再入汤,这样糍粑更加的糍糯香滑,还可拖面浆或拖蛋清油炸后,蘸糖及浇糖汁炒软做甜点,有的或置炭火烤后蘸糖吃,均别有风味。

像四川的有些糍粑则是用洋芋即马铃薯做成的糍粑,盛行于四川盆地的自贡,在每逢五月端阳节必吃。 洋芋糍粑的制作不复杂但也不简单,首先就是要先将土豆选好,但并非所有的土豆都能做成糍粑,一般要含淀粉、水分各占50%,略有差异也可以的土豆才可以制成。刚炸好的鲜糍粑的传统吃法是配制“酸菜汤”,即用菜油或猪油将酸菜放盐,在锅内炒十分钟,然后加水煮开,把炸好的糍粑放放酸汤水煮汤,调放另外做的佐料便可食用。还可冷时,将刚炸好的糍粑,盛在盘中,另调制沾水,一是用炒好的“酸浆水”加味精和红辣椒,用糍粑沾上沾水吃,将核桃仁、芝麻、花生等炒熟滚细分类或混合自己做主,加盐、味精或糖,然后用糍粑沾上吃,给人以香、腻、滑凉爽口的美感。

Cola

糍粑,一种南方小吃,主要在南方比较流行。贵州、湖南、福建、江西、广东、福建等地比较受欢迎,相比而言,多数还是喜欢在腊月制作糍粑,湖北地区,会在腊月打糍粑,把她制作成长条状,进行保存,需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切片。广东客家人到了每年十月初一,也会“打糍粑”,一般都会做成鸡蛋大小一样的。

各地做法也是不一样。

福建那边一般会喜欢做红糖糍粑,也是当地传统小吃,不仅吃着营养,还香甜可口。

浙江那边会制作桂花糍粑。

湘西那边还会“烤糍粑”,也是一种在当地人眼里比较过瘾的吃法。

云南那边会把糍粑烤热,然后沾蜂蜜吃,也可以叫“蜂蜜糍粑”。

湖南会做那种“香叶糍粑”,用山里采来的比较大块的叶子,包起来,需要吃的时候把叶子撕开,吃起来还有一股叶子的香味。
全国各地有很多种做法和吃法,但一般都会制作成甜点和点心来吃,糍粑由于热量高,糖分高,常吃能补充身体能量,提高免疫力。

糍粑算是中国的传统 美食 了,很多地方都是吃糍粑的,不过每个地方的做法是不一样的,口味也是不一样的。

别的地方的做法就不说了,就说一下我们湖南的一些做法。

糯米糍粑:这个做起来就比较简单,直接把糯米蒸熟,然后用木锤锤碎,锤碎之后,捏成一坨一坨的,然后压扁,就成糍粑了,这个在过年的时候以前在农村是经常做的,现在外面的很多糍粑也是这样做的。

野蒿糍粑:这个应该只有在农村才能吃到,而且很多地方应该不会吃这个,野蒿都是在山上采回来的,一般只有在春天刚发芽很嫩的时候采摘,过了春天就不好吃了,所以在农村一般只有在春天的时候才有吃的。和前面的糯米糍粑做法差不多,在蒸的时候里面加一些野蒿。当然做饭还要很多种,还要就是把野蒿锤碎,用野蒿水泡米,一起蒸。或者还要一种做法就是把糍粑先做好了,然后直接把野蒿加在糍粑里面再蒸一次。野蒿糍粑也是我最喜欢吃的糍粑之一,这个在外面几乎是买不到的,有野蒿的香气还要糯米的稻香,特别是再一烤的话香味扑鼻。

夹心糍粑:这个做法就比较麻烦了,主要是里面的夹心比较麻烦,我们这边一般使用黄豆,绿豆,花生等等很多磨成粉之后,糯米泡一两天,然后用石磨磨成粉,沉淀一晚上,再把水倒掉,然后再用粽子叶包起来,把准备好的夹心也放在糍粑里,再蒸熟就可以了。有黄豆花生的香气,粽子叶的香气,还有稻香味,味道是真的好吃。

糍粑属于偏南方小吃,例如: 福建、广东、浙江最为流行!而江西,四川等地也有此类小吃 ,只不过叫法不一,以及做法不一。

糍粑是经过熟糯米打成胶,在经糯米粉揉成面团状而成。虽说糍粑是糯米制作而成,但是狠多地方的后续加工方式不同,糍粑可沾粉吃,油炸吃,焖煮吃,生煎吃。也甜,可咸。每个地方有不一样的吃法。

例如南方这边,糍粑裹粉吃,粉包含:炒米,花生碎,芝麻,白糖。是吃甜糍粑!就算煎着吃,也是加了红糖的糍粑。所以很多小孩从认识糍粑开始,就以为它就是甜食!

离开南方则不同,有的糍粑里面包馅饼,有的来炒,吃法不一!但是无论哪种烹饪方式,糍粑都是美味的。

壹碟是南方人,小时后经常看到有人骑着车叫卖糍粑,小手一挥,卖糍粑的小贩便停下,摇动手把,一条糍粑变挤出,在经剪刀一个一个剪下!掉到花生芝麻做成的粉里!一搅拌,一份糍粑就好了.......

糍粑,糍粑是以糯米为主要用料,用清水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时,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

其做法大同小异。

糍粑口味有很多,有咸的,也有甜的。咸糍粑又分好多类,有排骨味糍粑,牛肉味糍粑……

甜的糍粑又有芝麻香糍粑,茶香糍粑……

大家说的糍粑大同小异。我来推介种糍粑,溆浦龙潭糍粑,因气候地势的原因,龙潭一带产的糯米特别,自古为贡米,所打糍粑绵软香甜,独树一帜。至于豆糍粑,红薯粑,霉糍粑,花样繁多,应有尽有。值得一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