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家委会的存在?

如题所述

说白了家委会里面特别是会长,那真的就是老师的马屁精,老师让干啥就干啥,家委会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实际上就是老师的命令,特别是会长,每天讨老师开心,目的就是让老师多关照一下他的孩子,其实说实话家委会好多孩子成绩都不好,一坨粑粑,像我们的班的会长,天天拍马屁有什么用?孩子次次垫底,人家不当家委会的,孩子次次第一。

老师成立家委会,其实就是想当其他学生家长对老师或者学校有意见的时候,家委会的人就去和稀泥(特别是会长),解决一些老师不好解决,或者老师不方便出面的问题,目的就是哄老师开心,平常可以给自己孩子在学习上多关照一点。我想说,成绩好就好,成绩不好,关照就好了吗?说白了家委会的人就像以前旧 社会 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给日本人办事的那个中国汉奸[捂脸],小日本吩咐,你就照做[我想静静],这么形容会不会不地道哈哈哈。但这么形容很好理解。

说实话,作为家长,我是很讨厌家委会的人,有点什么事,就发私信找你谈,我想说,你是家长,人家是家长,你有什么资格给别人谈?要谈也是老师直接与家长沟通,谁愿意给你沟通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收个班费,信息发出来才四个多小时,班上还剩下8个人没交,肯定是人家忙 没看微信很正常吧,哎呀,她们就开始点名道姓的在群里催,催魂一样的,几百块钱至于催吗?人家家长看到了会交啊,能跑吗?再说发出来不也没多久吗?还没一天呢就催什么呢?学校补个课也是,家长不愿意补,老师不方便与家长沟通,就唆使家委会去说,结果家委会蹦出来与你沟通,什么鬼?家委会是个什么东西跑出来给家长沟通?人家家长与你有得沟通吗请问?真不明白 。反正没家长喜欢家委会的人,个个马屁精。




家委会不是鬼是个受学校管理的的但是也可以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

具体一个班或者一个学校的家委会到底能发挥出什么作用,这个完全取决于学校、老师和家委会成员自身。

我在孩子小学阶段一直都是班级和学校家委会的主要负责人。在那些年里参与、组织了很多活动,小到班级日常的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一些小矛盾处理,学校饮食、安全管理,大到组织全校甚至是一些全国性质的活动也都做了很多。

因为孩子学校、老师都很重视而且家长们也都很支持和理解,所以在那些年里确实给孩子们的学校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即便是现在孩子们都已经毕业了,无论是老师们还是家长们再遇到或者联系的时候还是会习惯性叫我一声“主任”。

在过去的几年我们也跟很多学校的家委会学习交流过,大家取长补短尽可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不好的家委会我也见过,有个人的问题也有学校或者老师的问题,使得这一组织成为了某些不合理事情的“帮凶”或者是“背锅侠”。

当然,在网络上看到的更多的则是负面的评价更多一些。

正常,做得好没人在网上去称赞,做得不好万人捶也很正常,这种情况在很多事情上不都是如此吗?

就比如明明生活中优秀的教师更多,但是你看完网络上的一些信息之后你会觉得是个老师就很烂。

而家委会也同样如此,我就见过很多班级家委会工作做的非常好的情况,是非常称职的“家校沟通桥梁”,帮助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们,也帮助了老师们有更多精力去教育管理学生。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个规律就是一个班家委会工作做得好的,往往这个班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各种活动中表现的都是非常优秀的。

反观那些家委会工作做的很差甚至都没人干的班级,往往一盘散沙一无是处……

家委会就是掩耳盗铃,我是高中班主任,家委会就只挂个名,反正只要是收费,不管班主任、班委会、家委会来收都是违规,我嫌麻烦,就都自己收了,班委会记账。我还嫌现金麻烦,直接微信收!家长真要举报,你怎么搞都是错,最终总要背黑锅,怕这怕那还当什么班主任,干就完事了,奥利给!

我老婆就是家委会的会长,我来说说这个家委会是什么东西吧。

说白了就是老师的走狗,每天讨老师开心,让他关照我们的孩子,其他学生家长有意见了,家委会去和稀泥,解决一些老师不好解决的事,老师家里有事,还一起包个大红包,过年还一起去给老师拜年送名贵烟酒之类,为的就是期末考试老师给我们孩子一个三好学生。。。。。。

前几天,不是有个老师骂学生的视频火了吗?现在学校要没收电话手表和手机,家委会就带头做工作,号召家长支持老师,真无耻。

呵呵,反正网上没人认识我,老子什么都讲,而且今年退出家委会了,搞了半天,三好学生没给我孩子,我去,没好处谁投降啊,今年老师自己去解决吧,搞不好有其他走狗补上。

还有就是家委会的成员,要去分头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那些难搞的家庭,帮老师解决,或者给出建议,你们以为你们是孙红雷演潜伏吗????

家长委员会的简称,我们班的班委会还不错,比较负责孩子学习的事情。但据我了解,好多家委会大多数都是戏精和马屁精头子[捂脸]

家委会是一个班级的家长组织,本职是协助老师处理一些教学任务以外的班级工作。

但是,有些老师和别有用心的家长把这样一个本该为班级服务的家长组织,变成了 一个讨好老师拉帮结派的拍马屁精集团。甚至干涉教育教学工作,越厨代庖,一本好经书,被一群歪嘴和尚给念歪了

布置作业这种事情 ,自有学校和老师来做适当的安排,这些 都不应该属于家委会工作范畴。

说说 我家娃班级的家委会 吧。我觉得这种模式才算 是一个正常的家委会模式

家委轮换制度

我们班共有学生40人, 家委会每一届10位家长,一年一换。

到五年级上学期开始一学期一换,所有家长(每家长一个)都轮流参与,六年每个家长参与一个学年再加一个学期。 谁家也不能多,谁家也跑不掉。

大家都参与其中,清楚地了解家委会做了什么,以后在其他家长执行家委会工作的时候,会予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家委会构成及具体工作

会长副会长各一名,负责全面协调。财务人员两名,一个管账一个管钱。采购人员四名,宣传人员两名, 各司其职 。人员这么多也是为了 遇到工作谁有时间谁顶上,毕竟大部分家长都还是要上班搬砖的。

需要家委会处理的工作包括:

1)收费交费: 包括班费(每人每学期200元)、代收餐费每月交到学校财务。

2)采购: 班级活动要买装饰材料、黑板报材料、半期期末学生奖品礼品、统一购买、复印教辅资料等。

3) 分发提醒班主任的各种通知和需要收集的学生信息。

总之,就是围绕班级建设,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做一些家长力所能及的工作。为老师减轻一些班级杂务工作,让老师把精力更多的用到教育教学上面。 我觉得这些都是必要的。

与其说是家委会,不如说是家长志愿者,家委会与老师就是一个团队合作关系。

一本好经是怎么给念歪的呢?

第一,是家委会没有轮换制度, 可能小学 六年,都是这几个家长在老师面前晃来晃去, 跟老师混熟了自家娃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照。没当上家委会的家长,没太多机会跟老师接触。

第二,有些家委会家长太自以为是。把一个志愿者的岗位看成了领导岗位,甚至越厨代庖, 将手伸到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中。

原来我们有同事孩子班上老师生病了,有家委会家长提出来轮流替老师代课的,这种想法是有够奇葩的。 你是专业的不?有教师资格证不?

第三,可能会有老师纵容甚至利用家委会收礼为自己谋点小福利。 不过我相信,这只是极小一部分吧。

总结:家委会有存在的必要,但必须要在责任范围内,公平、公正、公开。

家委会的存在我还是通过《三十而已》这部剧才知道的,现如今家委会成了学校老师的代言人,权利之大真的让人瞠目结舌。

剧中的女主顾佳为了孩子从小接受更好的教育,选择了一家私立的双语幼儿园,这所学校里的孩子非富即贵,可想而知有多难进,为此她花高价买下了学区公寓,托楼上邻居王太太找关系办入学,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高价买下学区公寓一切应该步入正轨,万万没想到班级还有家委会的存在,原来跟家委会周旋也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剧中的女主顾佳是一个三观正,明辨是非的人,得知加入家委会老师会格外关照孩子便果断拒绝了家委会会长的邀请,后来班里有一个孩子癫痫发作,吓坏了班里的小朋友,家委会便组织家长集体逼迫孩子退学,女主安慰自己孩子并教导他认识癫痫,以及发作时该如何提供正确的帮助。家委会找到她让她加入家委会一起逼迫患病的孩子退学,女主直接在家长群里发了一条短文,我记得最清楚的便是“我不想我的孩子入学之后学会的第一件事是歧视……”。此文一发,家长们纷纷向正义靠拢,可最终的结果是自己孩子受到孤立,甚至遭到家委会的“关押”,导致女主手撕家委会,大快人心……

我认为家委会的存在有好有坏吧,凡事都有两面性,一直都在倡导家校联系,家委会的存在应该是家长与学校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而不是以权谋私的手段,希望班级老师在选择家委会成员时应全面考虑,仔细斟酌,首先必须三观正,不盲从,有好的 育儿 观念才行!

在家有居委会!在学校有家委会!现在这会还真多!就是监督老师的会! !

家委会决大部分是家长为了讨好老师,为自己孩子争取更多资源的一批马屁精,他一般用所有孩子交的班费在节假日买高档礼品,让自己孩子去逢迎老师的喜好,鉴定完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