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话与粤语是完全相同的一回事吗

感觉好像有区别。感觉广东人说广东话,香港人说粤语,因为香港人说话还夹杂英语。香港面临广州,又曾被英殖民统治过,是不是这样才创造了当地的粤语?到底广东话与粤语是完全相同的一回事吗?

在英国人来香港之前,香港本地土著居民说的是土粤语"围头话"和客家话,开埠后大量来自珠三角和广东其他地区乃至外省(当中尤以上海江浙最多)的移民进入,香港的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今天的香港90%左右的人都是外来移民或外来移民的后代,而在其中,又以说粤语的人最多,广州又是广东省城所在地,所以广州话逐渐成为香港的主流语言,可以说香港口音的粤语就是广州话的延伸与发展,1949年后,由于广州和香港的传统联系被打断,香港口音的粤语和广州话各自独立发展,在词汇和腔调上产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差异.

粤语只是学术名称,在广东/广西的民间一般将粤语称之为"白话",香港人则把粤语叫做"广东话".由于粤语以广州口音为标准口音,官方一般以广州话指代粤语.无论是"粤语"还是"白话"抑或""广东话"其实都是一回事.

广东省各地的粤语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口音,相对而言广州口音的粤语(广州话)和香港口音的粤语反而是非常接近的(因为香港口音的粤语本身就是从广州话发展而来的),广州话腔调相对声调稍高显清脆,香港人说话腔调则相对较为低缓平和,此外香港人还有一些他们自己创造的词汇.

综合来说两地的口音虽然有一些的差别,但此种差别相当微小,如果对粤语不是非常熟悉的人是根本无法区分广州话和香港粤语两者的差异的.

----------------------------------------------------

转一篇香港人写的文章,该文章的作者"香港来的沛"原籍浙江.

香港在内地抗战前人口约80万,至内地尤其广东省大面积沦陷后,因难民涌入,人口一度急升至160万(1941年),至香港沦陷期间因港日政府的强迫归乡 政策,人口又跌回60万。和平之后,除了被迫归乡的人回来,还有大量为逃避内战而涌港的难民。至1946年,人口已攀升至160万,回到战前水平。至 1949年,内地政权全面易手,难民潮到达高峰,每月有数十万人涌港,1950年人口已迫近240万。

1951年,国内为了制止人民逃离,宣布封锁边境。至1979年才重新开放边境。这近30年的封锁时期,使香港与内地尤其广州的传统联系中断了。

大批难民涌港、然后的长期边境封锁,这两件事是香港口音形成的重要历史背景。

涌港的难民中,虽然有大量是来自广东省的,但来自其他地方的难民也极多。在外来难民的冲击下,于1950年代初,香港的粤语人口比例曾跌至48%,刚好不过半。其余的52%人口,则讲各种各样的方言,主要有潮州话、客家话、上海话、福建话、官话等。

那 些非粤语的民系在战前也存在,而且长期能保持自己方言在香港的地位。那是因为在战前香港各民系都有「民系内通婚」的习惯,例如潮州人的家庭,孩子在香港找 不到潮州藉的姑娘,就宁可回乡娶一个带她到香港。上海人也是这样,极不乐意与广府人通婚,相对广府人的家庭也不喜欢娶上海人过门。由于这种心理,战前各大 小方言,都能形成自己的小社群,在社群里保持自己的方言。

边境封锁后,新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使本来说各种方言的人都改说粤语。一是各民系杂居,需要共同的交际语,而粤语虽然已不占半,但依然是人口最多、传统势力最大的方言,所以各民系之间都习惯用粤语作交际语,即是说,一个潮州人如果见到一个上海人,他们之间最可能是讲粤语。

另 一个因素是,是由于边境封锁,各民系回乡嫁娶已变得不可能,只能在香港找对象。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社会上认识时你也说粤语,我也说粤语,根本不知对方的家庭语言是甚么,这样跨民系通婚就变得很正常了。两个家庭语言不同的男女结合后,例如丈夫家里是说客家话,妻子家里说潮州话,他们组织新家庭后,大家就只能讲粤语,生下来的孩子也以粤语作母语了。

第三,五六十年代电台广播平民化,家家户户都能有收音机。后来无线电视开播,走进千家万户。这些大众传媒,都是讲粤语的。以前香港电台还保留了少量客家话、潮州话和国语的广播,但至70年代因听众太少也取消了。

第 四,香港的教育一直分中英文两个系统。在战前不少中文学校是用国语授课的(因为那些学校都同时向国民政府教育部注册),边境封锁后,这种传统联系消失,当 时的中文学校虽然还有不少坚持国语授课,但问题是中文学校的认受性已大不如前。少数亲共的左派中文学校,则无所谓用粤语国语,多数都随老师和学生的口语习 惯使用粤语。真正的关键是,战后由于中文学校背后的政治势力消失,而在香港英语能力才是谋生的本钱,使得各大小学校都纷纷改为英文中学,以作招倈。问题是 这些学校根本没有足够的条件实施完全的英语教育,所以长期以来香港绝大多数的「英文学校」都只限课本作业测验考试和学校文件用英文,平时上课为了使学生听 得明白就用粤语授课。(这情况至回归后才改变)。这种局面使学校的实际交际语完全是粤语,所以凡是在香港普通的学校接受教育的年轻人,都必定会说粤语。

以 上各种情况的总体表现就是,从1950年代初至1970年代末,这三十多年间,在社会的自由发展下,粤语由本来不占半的语言,成为各民系之间的交际语,再 因在港出生的移民第二代完全改以粤语作母语,使得粤语的地位更加巩固下来。至1970年代末,当年从各地涌港难民在香港的第二代(尤其是50年代初婴儿潮 出生的那一批)已长大成人,他们全部都是讲粤语的,顶多只在家里与长辈保持使用本身方言。至1980年代初,95%的香港华人都以粤语作主要语言。今日这 比例更升至98%,甚至大批非华裔的少数族群,尤其葡裔和印巴裔的,都改用了粤语。

如果明白了这段传奇的、在一代人之间完成的语言变迁, 就自然可以明白香港口音是如何形成的。50年代的香港粤语口音与广州是一模一样的。但因之后30年边境封境,又同时社会内占52%非粤语人口在一代人之内 全部改用粤语,自然会使语音产生变异了。事实上,这30多年香港粤语语音变化之急速,使得我们今日看50年代60年代的香港粤语黑白电影,能清楚地感到当 年人们说的话与我们不同。而今日香港粤语依然在急速变化,产生了俗称「懒音」的新音系,如「你」由「nei」变成「lei」,「我」由「ngo」变成 「o」。这题目在粤语研究里一直很受关注。

我本人的家族史也正是香港语音变迁的活例子。我家族都是浙江上海人,多数成员是战前解放初迁港 的。我爷爷那一代只懂浙江话和上海话,粤语说得很差而且口音很重。我父母那一代主要说粤语,但浙江话依然流利,他们的粤语没有明显口音,但仔细分析会发现 不少继承自吴语方言的语音变异。我作为第三代,粤语是我唯一的母语,但我的粤语依然继承了父母的语音变异。很多广府人分得清清楚楚的音,我是完全分不出来 的,这大抵就是语音变迁的微观例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31
要看定义,以当世人的话是这么一回事,要深究就是广东话是粤语的部分,粤这个字是越的通假,古时岭南地区称为南越,显而易见古时粤语涵括了整个岭南地区,而如今粤这个字通常用在广东地区,其实广西等地一样可用,只不过是广东更早独占这个字罢了
第2个回答  2019-03-28

第3个回答  2018-01-25
广东话>粤语。广东话>白话。广东话>广府话。粤语=白话=广府话。广府话分狭义和广义,狭义:广州方言口音代表着,广义:已粤语(广府片、莞宝片、四邑片、罗广片、邕浔片、钦廉片、吴化片、高阳片、勾漏片、桂南平话以及儋州话)都是广府话、白话、粤语。粤语、白话、广府话都是被广府片中的广州方言口音代表着。广东省内包含着3大语系列多种方言,粤语系列,闽南语系列,客家语系列,在3大语系列下还有多种方言,比如粤语广府片中的广州方言和粤语四邑片(四邑方言)都是勉强互通,听不懂对方语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粤语,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小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所以,广东话与粤语是完全相同的一回事。

知识拓展:

  粤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声调语言,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地区,源於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百越语相融合产生的一种方言,汉语七大方言 之一 ,虽在中国被定义为方言;而普遍香港、海外语言学者以至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都认为其为语言,众多海外顶尖名校皆有粤语独立研究机构。

  粤语本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汉语,是中国现存是拥有最多古汉语元素的语言。由于在中国历史中,华北及华中曾长期遭受异族入侵,直接带来了语言上的冲击,故雅言在岭南反而保存的较为完整。粤语共有九音,相比普通话的四音更显古色古香。

  粤语主要通行于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部分地区及港澳。在加拿大粤语是第三大语言(次于英语和法语);美国第三大语言(次于英语和西班牙语);在澳大利亚,亦是第四大语言(次于英语,意大利语和希腊语),全世界使用粤语的人口约有1亿,在世界热门语言排行榜中位居第16,居意大利语之前。此外,粤语亦是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之中国汉语,亦是唯一除普通话,粤语外拥有完善文字系统的汉语,可以完全使用汉字和粤语字表达[2] ,独立使用粤语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