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uic之招生入学考试的难度如何··口试一般会问什么问题·谢谢

rt

直招面试很简单。就是一个英语交谈的过程。

复试在UIC珠海的教学楼进行,形式为英语面试,共有1-6位面试官,其中可能包括郭校长,如果他在,他就是这次面试之主要发问人。在面试过程中,各个面试官会根据面试者之表现实时记录下评价,面试结束之同时结果就产生了。根据手上掌握到之资料,各个面试官分别可以投"赞成"、"反对"和"待定"三种票,只要其中一人投了非"赞成"票,考生便会被待定,直到最后录取的人中有空缺。换而言之,要通过面试,考生需要赢得各个考官之"赞成"票。咋一看很难,但是有应对方法,后述。

面试开始前,需要提供高中成绩表、个人陈述PS、个人简历(简历中包括你的高中时候参加的社会实践、义工、体育、歌唱获奖情况,是否参加过简单的工作,这个不会写的话,问问你父母),面试所提问题将围绕前述这几份资料展开,所以这几份资料是关键,可以对你的interviewer起引导作用。

以下我将结合个人面试经历探讨一下面试要点:

1. 无论你多紧张,请不要表现出来;

面试通过与否关系到命运前途,除却了极少数杰出人物,不紧张是不可能之,但请不要表现出来。我在进去面试前一个人静静地坐到一旁,没有加入到其他考生之讨论中,为之就是能放松心情,整理思绪。在面试中,虽然我心里非常紧张,但我尽力地压制住心中之不安,面上保持微笑,这表现之是一种自信,也是面试最重要之东西。进去后,会让你坐下,也许前面有桌子,也许前面没桌子,有桌子可以掩饰你的紧张,没有桌子就是一个被审问的犯人一般。

2. 背诵英文自述是不必要之;

一方面,由于面试时间紧张,不会有太多之时间让你自述。另一方面,背诵个人自述而不是即时应对考官之问题会让考官对你之英语运用能力产生怀疑,要是自述颇流畅而之后应对问题时表现有较大落差,这么无疑于自杀。在我问好以后,郭校长直接就我高中课程设置和对我高中学校情况提问,证明他是从我之简历来初步了解我,自述是不必要之。做到流利是最好的。

3. 回答问题要善于把坏事变好事;

由于我国高中开设课程之不合理,除了语数外和文科的史地政、理科的理化生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丰富个性、培养人格的课程了,如法律、哲学、商学、辩论等等等,Prof.Kwok当时就这方面提出疑问。我是从这些我们教育问题虽然不利于提高综合,但我任然能够survive,说明我很有potential方面进行问答,并说道如果能加入UIC能有效提高我综合素质,把负面影响消除了。

4. 捉住机会改善气氛

刚开始面试气氛比较紧张,不利于发挥,应该捉住机会打开局面。当郭校长就我一门暑期实践活动,帮农民伯伯养猫养狗养猪(汗一个)--对此感到疑惑时,我尝试比较幽默得体地去回答,在座之面试官都愉快地笑了,气氛立时轻松了许多,我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5. 尽力突出你之亮点

对于有助于日后学习之个人经历,应该在简历上强调一下,这是提高面试通过率之一个重点。我曾参加过某国际象棋比赛之志愿者(帮选手倒倒水、带带路),面试中我强调了在工作中对文化交融和冲突之感受,也给出了自己之看法,从而联系到在学习在UIC这种国际化校园中应当注意文化因素的交融之作用,此观点得到了认可。

6. 要掌握面试之节奏和方向

这就是面试之要害所在了,很多优秀之考生就是在这点上着了道,饮恨被待定之。首先要说明,由于面试之问题是基于成绩表和简历和个人陈述提出之,所以这几个资料就成了双刃剑。没有利用好之,它们成了负担。譬如有之同学简历十分空白,面试人基本不知该提什么问题,从而造成读你了解不足的话,你基本就待定了。但要能好好利用,它们能直接送你过面试。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后一种情况。

面试所提问题之基本结构是:就成绩单和简历和个人提出若干没有难度之问题+比较困难之专业问题,其中专业问题之提出是根据之前问题之答案而即时决定之。简而言之,是小开口大深度式之提问。所以专业问题之方向就很关键了,要是属于你熟知之范畴,你能好好回答,那面试算通过了;要是问得你瞠目结舌,那结果如何也不难预料。有鉴于此,与其被考官随机选一个方向提问,不如你设一些机关,引着他向你预定之方向走,这样问题就在你掌控之中了。

我是这样做之:由于对香港基本法发展有一点了解,所以我在考官提问时就注意往这方面靠。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学国际政治时,我知道机会来了。我当即回答说政治的目的为了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的人民权利,就如伟大之香港基本法一般。郭绍棠顿时大惊,果然上钩,马上问到"香港是在一个殖民地中发展起来的、不像祖国大陆这么有深厚的传统历史,没有长期置于英国殖民统治下,而中国大陆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你如何将从UIC国际政治中学到之东西运用到推进中国政治的发展中呢?"。我当即心下窃喜,但不形于色,也没忘记很重要之三句话。一、"这是一个很大之问题。" 暗示我即使没答好也是很合理之;二、"如果用中文我会回答得更好。"说明我肚子有货,水平比现在更高。三、"但我会尝试用英语回答"表明即使在不利于我之环境下我仍会努力尝试。然后就围绕"香港基本法是象征着香港人民和祖国人民是一家人而出现的,维护国家的主权的重要力量,维护的不仅的大陆人民的利益,还有香港人民渴望统一的利益,而是随时间推移,两者会更加融合,而香港是一个中西融合的城市,其中经验可以借鉴到中国大陆来,以在回归后50年,更好的做好香港和祖国的统一。"展开论述,其中"香港经验"一次获得了在座考官之点头赞同,这时我就知道战略成功了。这招用《水浒传》之话说,是"卖了个破绽"。

以上是关于UIC面试之一些粗浅之个人观点,主要是让对UIC感兴趣之同学了解一下面试流程和要点。看上去没有规则之面试,其实是隐藏着不少规律之,谁能把握规律为自己所用,谁就能跨过面试这道坎。

补充:对于面试之风险,个人有两点看法:

1.马克思哲学说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后面潜藏着必然性,这点我是认同之。如果认为面试没有通过仅仅是因为状态、心理等因素,或者说,纯粹决定于考官之心情,这未免有失偏颇,要知道面试时之综合表现也是一种长期积累下来之结果,有其必然性。

2.就面试形式是否合理之问题,这是见仁见智之。但我有个想法,要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去准备,在一场几乎不涉及任何知识考查之面试中,用了10分钟仍然不能征服考官,让其信服你有进一步学习之潜质,这是否考生之责任更大一些呢?把她们比喻成法庭的法官和检察官,律师官司输了,不能怪法律制度不合理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5
不难 很简单
问关於日常生活的东西~~
我把我上年参考的资料发你看看
1 专家解读UIC面试
和以前不一样,本次香港浸会大学珠海校区都采取分组面试;珠海校区面试的程序也许是:先依次作一个自我自述,然后进行开放式讨论,最后自由提问;

1.自我自述。这里主要是一个自我介绍的阶段,不要说对面试表现没有帮助的无用信息,或者申请表上已经包含了的个人信息。注意突出一两个special characteristics,不要罗列品质和经历,不要过分自夸。自述当中应当有亮点(如有的同学用名字/外貌特征/外号切入,顺势带出自己的优势/个性),能让教授记住你。最后,整个自述的语言风格应是formal but friendly,注意eye contact和body language。

个人相关问题是最能有效反应一个学生是否有独特之处及值得被录取的面试方式,故被海外名校广泛采纳,珠海校区也不例外。

个人相关问题主要是对personality 和motivation的考查。教授一般不会直接问“What are your characteristics / valuable qualities / …”而是通过一些间接的问题来考查你的人格特性和优秀品质,如今天早上有一组问“你的未来规划是什么”,看你是否是个有长远目标的人以及是否有做计划的能力。注意”seize every chance to advertise yourself”。对于motivation问的最多的就是:你为什么选择来uic读书?你是否会选择了其它学校?如果其他学校给了你offer,你会怎样选择?回答这类问题,说“我没有申请其他任何学校”是没有大用的;关键是向考官说明,自己选这所学校作为top choice是有很具体的原因的,并表明自己是在对好几所学校做认真细致的调查之后,反复比较作出这样的决定的,而非仅仅抛出排名等人云亦云的理由。这样能让考官信服这是你独立的选择,你是真的向往来这所学校读书(而非简单顺从父母),看到你的sincerity和determination。

2.开放式小组讨论(香港浸会大学珠海校区)。
今年面试基本和往年不一样,往年没有分组面试的:给出一个topic(一般是社会问题),考官一般简单引导一下,然后小组成员讨论。考官和同学是坐在同一个圈里的,讨论过程中考官可能随时对感兴趣的问题发问,让应答的同学深入下去。每人总发言时间平均可达到5、6分钟,应该有充分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每次发言时间不要过长(过长成了presentation而非discussion,容易给人造成没有team spirit的印象),分几个回合,可以让自己的观点不断完善,听听其他人的发言也容易获得新的灵感。记住凡小组讨论问题都是没有标答的,持哪种意见并不重要,关键要有independent thinking和logical way。另外,teamwork和leadership也是被着重观察的品质;小组成员应该协力”make it a group work”,发言之前先回应一下前面一位发言的同学——“I agree with you”/”I don’t think so”,紧接着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说支持观点的理由(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最后别忘了再启后一下”What do you think?”,这样可以让整个小组的讨论紧密连贯起来。当大家都还没什么成熟的想法,或者说的很乱的时候,可以说“let’s first find out the considered factors”,先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都包含哪些决定因素,再慢慢思考对策。

珠海分校在今年的小组讨论在形式上不知道会有什么变化;虽然是小组讨论,即小组成员围绕同一个问题作讨论,但考官也许会引入一些争论成分,而不让考生像从前那样经常迅速达成全组一致。如有一组讨论“如果诺贝尔增设一个奖项,应该定哪个科类”,考官先让每位同学提出一个科类并陈述理由,然后让同学互相去challenge别人的提案,被challenge的人也要defend自己的观点。这就强化考查了申请人的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反应能力,看是否能准确领会对手的反驳点并迅速有效地应对反驳。还有一组干脆就是把几个同学分成2半,一半做正方,一半做反方,辩论“如果你是国家主席,你是否会支持克隆人”;10分钟后再交换正、反方角色,再辩论10分钟。这再次印证了小组讨论不在观点,而在supporting和reasoning。

关于topic,今年的话题普遍仍然是以环境、经济、奥运、社会问题等为主要题材,但问题较往年更加细致和具体一些,如同样奥运题材,往年会问“2008北京奥运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今年则问“为奥运修建的各种场馆和设施,在奥运过后应该怎样处理?”另外每年topic讨论都会遇到同样一个问题——生词问题。其实,中学生词汇量不大,遇到生词是很正常的;当你听不懂或者没有听清topic的时候,可以问“do you mean …… ?”然后把自己领会的意思说一遍。如果你领会的是正确的,教授就会说”Yes”;如果不正确,他就会再解释一下。这样问比硬生生的问“Could you repeat that?”要好很多。

3.自由提问
一般面试最后几分钟,考官会让面试者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很多人以为面试就此结束了,因此开始问一些“老师你看我能不能被录取呀?”,或者“老师我会不会有奖学金?”这样的问题,甚至摆明“没有奖学金就不会前去”(我的学生说今天上午她同组就有人这样说来着)。首先不说你有多么优秀,也不说你是不是就冲着钱来的,起码能作出这样简单的推论——如果有别的学校给钱或者给更多的钱,你就会立马头也不回的直奔而去。这样一下就把刚才在motivation里辛辛苦苦建立的sincerity和determination全推翻了。

提问是考官给面试者一个互动的机会,这时面试还没有结束,应该抓住每一个发言机会充分展现自己。而此时最适宜展现的正是自己对所申请院校的真诚和渴望。如何证明这一点?你的问题必需是与别不同的、是建立在对该校有一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你真正渴望去了解的问题,而非那些大而宽泛、离你在该校的的成长和发展很遥远的问题。很多人问问题是为了完成任务,之前也懒得去作一些了解,这样教授通常也会敷衍一下,并认为你并不是真正的想来这所学校学习。今早有人问到如“我申请的这个系有什么强项?”,这显然应该是你自己去了解的,而不是来问教授;或者“我将来去学会有哪些困难?”——都懒得去想想自己有哪些弱势需要提高、来uic会遇到哪些挑战,干脆直接把问题丢给教授,这些都是很不好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