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大衣发明100多年,曾在中国风靡一时,为啥07年被我军淘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5

上个世纪甚为流行的军大衣。很多地方都流行穿军大衣,你有一件绿色的军大衣,甚至成为奢侈品,尤其是在北方,很多年轻人在冬天的时候,都喜欢穿军大衣御寒。穿出来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还代表你有着非常好的家境。要说军大衣有什么缺点,就只剩不美观和行走过于笨重了。也就是因为军大衣的这两个缺点,传统军大衣才会在07年被军队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美观轻便的军大衣。

很多人不知道,这样的军大衣是英国人发明的,早在一百年前,袁世凯看到一战战场上出现了军大衣,觉得这种大衣很不错,于是就引进过来。之后国内也能够仿造了,就这样,军大衣这种有着特殊款式的衣服,在国内开始广为流传。并且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了时代的经典服装。

1965年之后,中国的 科技 水平上升,自己国家的工业水平也有所提高,于是军大衣开始逐渐普及了起来,也不再是只有军属才能拥有的了。然而可惜的是,当时中国地区内,棉花还算是比较贵重的,不可能每件大衣都和外国产的一样,都装满了真正的棉花。

在军队中,战士们在冬天作战就可以穿这种军大衣。军大衣密不透风,穿上它绝不会有冷空气进入身体。士兵穿上军大衣虽行动略有不便,但绝不用担心受寒。那时打仗以陆军为主,大多是在陆地上行动,行军打仗基本靠步行,到了晚上随便找个地方就休息了,有时连帐篷都没有直接坐在路边,夏天倒还好,到了冬天夜晚是非常难熬的,有很多人在行军的途中被冻伤甚至冻死。像军大衣这种既保暖又非常耐用的衣物就变成了军队的首选。有了军大衣,行军打仗时就不用带过多的衣物了,甚至不需要带被子。因为防寒效果还可以,有了军大衣之后,战士们打仗的时候更加有战斗力。

关键军大衣不挑人,适合多种风格。可以敞开穿、披着穿、扣起扣子裹起来穿。在上世纪70到90年代,既符合了民众的优军情结,又保暖实用。因此受到 社会 不同阶层的广泛爱好。

但是普通百姓爱好军大衣,最主要是因为保暖实用且便宜,而且关键穿起来“帅气”。

其实现在很多地方还有人穿军大衣,比如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农民,他们在冬天还很喜欢穿这样的大衣,也许此时的军大衣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情怀。我们经常在路边看到卖红薯的大爷,冬天的时候,他们喜欢穿上厚厚的大衣御寒,有了大衣之后,站在冷风中卖烤红薯也不冷了。

但是真的用于军旅作战时,棉大衣的优越性就没有那么显著了。真正用于实战的棉衣,通常是短款的。部队有了条件之后,各种作训服、军常服,适合不同场合需要的军服陆续出现。

在2007年的时候,军队中淘汰了这种绿色的军大衣,主要原因是这种大衣比较笨重,而且此时还有很多其他防寒材质的棉衣,军大衣的主要填充物其实是棉花。新型棉衣的出现让军大衣很快被淘汰。如今军人在冬季的日常训练中,也会穿着棉衣,只是这种棉衣的质量更好,更加轻便,而且颜色也更便于伪装。  

现在的07式和17式的冬季作训服和作训大衣,功能更贴合现代战争要需求。现在解放军军装分型更加细腻,更加注重功能性,更加注重现代化。

与老式冬服比较,07式冬服重要改进点:

这次军服调整改革,为了满足官兵不同时机、不同场合、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的穿着需求,在样式、用料、颜色等方面,作了许多重要改进。

在样式结构方面,军官冬常服由关领改为开领

,毛上衣可佩带肩章作外衣穿着,军官常服大衣采用暗排扣、斜插袋设计、加布质腰带,美观大方,现代感比较强;作训大衣配风帽、活胆,防寒保暖性能比较好。

在军服材料方面,冬常服面料采用毛涤缎背哔叽,常服大衣采用羊绒与羊毛混纺面料,针织内衣加入莫代尔纤维,提高了挺括性和穿着舒适性;冬作训服采用高纤维纶面料,作训大衣面料采用涤棉细纹帆布,结实耐穿,抗风透湿。

在军服颜色方面,冬常服与礼服、春秋常服的颜色一致,整体上比较协调。陆、空军冬作训服、作训大衣采用荒漠数码迷彩,冬季伪装性能较好。海军冬作训服、冬作训大衣采用藏青色,适合海军部队特点,符合国际海军惯例,各种服装的搭配也比较协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军大衣在战时并不很实用。

解放战争最后时期,国军将领曾经研究过解放军的服饰。

当时邱清泉在淮海最后阶段,被包围在冰天雪地中。他的部队俘虏了少数解放军士兵,邱清泉研究过他们的棉衣以后说:你们看共军的棉衣,样子不好看但实用。这种衣服一是保暖二是不影响活动。我们的一些美式军大衣,样子是好看但影响活动。衣服合身还好说,如果小个子穿大号,跑起来连步子都迈不开!打仗不是阅兵,共军的衣服比我们更好。

不过题目的07年被我军淘汰,怎么解释?

07年式军服也是有大衣的。

只能说冬季作训服比较短,严格来说已经不是大衣了。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萨沙去过俄罗斯等严寒国家。由于时代不同了,服装 科技 发达,就算零下二三十度也根本没有必要穿大衣了。

再冷的天气,一件羽绒服也可以搞定,或者一件新式防寒服就没问题。

萨沙有件传家宝户外哥伦比亚的冬季服,也是很保暖的,长度到大腿而已,完全不影响活动。

时至今日,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军队,没有还装备军大衣的。

以美国陆军为例,早在80年代就有美陆军纳蒂克士兵系统中心完成新一代防护服的有那发。系统包含防风衣、裤以及单兵服装、帽子、手套和鞋子组件,不同的组合可满足不同的严寒气候环境需要。扩展式防寒服系统的使用温度范围是-51 ~4 。目前,美军的扩展式防寒服系统已研发到第三代。

新近研发的第三代系统由7层、14个组件构成,具有保温性,可使士兵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并与防弹衣的生存性要求更为兼容。系统组件包括轻型贴身内衣和内裤、中型衬衣和衬裤、防寒羊毛夹克、防寒防风夹克、软面夹克和裤子、防极寒/防潮夹克和裤子、防极寒派克大衣和裤子。

他们虽也有大衣,但同我们的军大衣那是两回事了。

军大衣,顾名思义军人穿的大衣。不过现在我们虽然还能看到身穿军大衣的国人,但是基本都是片场拍戏的明星,街头行走的糙老汉。

亦或是是捡破烂或者卖烤红薯的某某大爷,以及放荡不羁一时求个保暖的年轻人……然而军大衣的“发明者”,却早在07年就不再穿它了。

军大衣,真的被淘汰了吗?

事实上,军大衣并没有被淘汰。只是原来的军绿色大衣,在07年的时候经历了一次升级和改革。

老款的军大衣,发明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士兵克服高寒的恶劣气候。我在小的时候就曾穿过爸爸的军大衣,当时军大衣应该是家家都有。穿起来也真的是又笨又重,不过暖和和抗风性能没得说。

军大衣最早是由英国人在20世纪初期发明的。什么时候大面积普及的?应该是在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主要特征就是上面有两排扣子,下摆很长,可以挡风。

后来经由袁世凯引进中国,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人造棉,棉衣是真的棉花,平常的老百姓不可能穿的起。一件实打实的棉花做的军大衣,对士兵来说无异于一件中看又中用的奢侈品。


长得好看,穿什么都好看

就这样,军大衣一直在军队中使用,经历了清末、民国,再到后来新中国成立,军大衣虽然经历了很多次“改版”,但是总的来说万变不离其宗。

后来军大衣不只是军队的“特权”,新研制的各个版本,不仅在部队受欢迎,普通老百姓也很是喜欢。于是军大衣一时间风靡中国,直到21世纪初期,还是大多数人的必备单品。

首先比起羽绒服和呢子大衣,军大衣便宜又保暖。其次军大衣三个字,对刚刚经历过战争的老百姓而言,还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如果去一些影城,还可以看到明星都穿军大衣的“盛况”。

不过喜欢归喜欢,普通老百姓穿它可能就是为了暖和,但是笨重不方便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士兵们如果穿着它训练打仗就会增加不必要的束缚,抬不起胳膊迈不开腿,堪称行走的棉被。

放在以前蹲战壕守夜是个好东西。但是现在我国经济条件允许,部队也逐渐走向现代化,我们已经有条件给士兵换上更加保暖又轻便的冬季军装了。

于是2007年,我国在对军装进行改革时就取消了军大衣。不过这个取消不是绝对的,在寒冷的北方和边疆要塞,我们的哨兵在户外站岗时还是会穿上它。

武器需要更新换代,服装也要跟上形势。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新一代的冬季作训服不再是军绿色,而是更加容易隐藏的松枝绿。长度削减很多,更加利于行动。没有了双排扣,有的款式腰间会系一条皮带。

感兴趣的可以趁着马上就到双十一了,赶紧去网上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同款,可以尝个“新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