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释有什么副作用

如题所述

兰释 别名: fluvoxamine,氟伏沙明 药理作用: 本品是唯一具有单环结构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通过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HT的有效浓度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药 动 学】兰释口服后完全吸收,服药后3~8小时即达最高血浆浓度。单剂量服用血浆半衰期为13-15小时,多次服用后的血浆半衰期为17-22小时。如果维持剂量不变,10-14天后可达稳定血浆水平。兰释主要在肝脏中代谢,氧化成9种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两种主要的代谢产物几乎无药理学活性。体外结合实验表明,80%的半释可与人体血浆蛋白结合。

【适 应 证】抑郁症及相关症状的治疗。强迫症症状治疗。

【不良反应】兰释治疗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有时伴呕吐,服药2周后通常会消失。在对照的临床观察中出现的发生率大于1%或大于安慰剂组的其它不良反应报告有:中枢神经系统-嗜睡、眩晕、头痛、失眠、紧张、激动、焦虑、震颤;消化系统-便秘、厌食、消化不良、腹泻、腹部不适、口干、不适;皮肤-多汗;其它-无力、心悸、心动过速。其它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似,极个别报道有低钠血症,停用兰释,此情况逆转。一些患者可能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引起。大部分病例为老年患者。出血性疾病:见注意事项。体重增加或减少偶有报道。如兰释突然停药,下列症状偶有发生:头痛、恶心、头晕和焦虑。上述症状有些可能因患者本身的抑郁症所一致而不一定与药物相关。

【相互作用】本品不与单氨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本品可使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分解速度减慢,当与华法令、苯妥英、茶碱和卡马西平等合用时,即会产生明显的临床效应,如合用,请调节这些药物的剂量。兰释可增加经氧化代谢的苯丙氨二卓的血浆浓度。有报告表明兰释可增加三环类抗抑郁药原有的稳态血浆浓度。建议本品不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应用。本品可提高心得安血浆水平,同服时建议减少心得安的剂量。本品与华法令合用两周,华法令的血浆浓度明显增加且凝血时间延长。患者在口服抗凝剂和氟伏沙明时,应监测凝血时间并相应调整氟伏沙明剂量。治疗严重的、已抗 药的抑郁患者,本品可与锂剂合用。但锂和色氨酸可能加重氟伏沙明的5-羟色胺能作用。未观察到本品与地高辛和阿替洛尔的协同反应。与其它精神科用药一样,在兰释用药期间应避免摄入酒精。

【用法用量】抑郁症:建议起始剂量为每日50或100毫克,晚上一次服用。建议逐渐增量直至有效。常用有效剂量为每天100毫克且可根据个人反应调节,个别病例可增至每日300毫克,若每日剂量超过150毫克,可分次服用。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患者症状缓解后,继续服用抗抑郁制剂至少6个月。兰释用于预防抑郁症复发的推荐剂量为每日100毫克。强迫症:推荐的起始剂量为每日50毫克,服用3~4天,通常有效剂量在每日100-300毫克之间,应逐渐增量直至达到有效剂量。成人每日最大剂量为300毫克,8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每日最大剂量为200毫克。单剂量口服可增至每日150毫克,睡前服,若每日剂量超过150毫克,可分2-3次服。如已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继续应用此根据个人反应调整的剂量。如果服药10周内症状没有改善应继续使用本品,尽管尚无系统资料提示应用氟伏沙明持续治疗的最长时间,由于强迫症是一慢性疾病,可以考虑在相应患者人群中治疗时间大于10周。根据病人情况仔细调整剂量,使病人接受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并应定期评估是否继续治疗,也可考虑合并行为疗法。对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起始剂量应较低并密切监控。本品宜用水吞服,不应咀嚼。

【注意事项】抑郁症病人自身常有自杀倾向,常在症状明显改善前持续出现。对肝或肾功能异常的病人,起始剂量应较低并密切监控,偶见无已知肝功异常的患者服药后出现肝酶升高,且多伴临床症状,若出现此情况,应立即停药。动物实验未发现本品可引发惊厥,但有癫痫史的患者应慎用,如惊厥发生应立即停用本品。老年人常规用量与年轻患者相比无显著临床差异。然而,对老年患者调整剂量时,应缓慢增量。兰释在临床上可引起轻微心律减慢(2-6次/分)。因临床数据不足,本品不推荐给儿童使用。有报告应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皮肤粘膜异常出血,如淤斑和紫癜,同时应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TCAs、阿斯匹林、NSAIDs等),以及有不正常出血史患者慎用。动物繁殖实验未发现高剂量兰释对繁殖能力的损害及致畸作用,但通常孕期应慎服任何药物。兰释可少量排入乳汁,故服药期间应停止哺乳。本品禁与单氨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如果病人由服用单氨氧化酶抑制剂改服本品,治疗初期应注意:如为不可逆转的单氨氧化酶抑制剂,至少应停药2周;如为可逆转的单氨氧化酶抑制剂(如吗氯贝胺)可于停药后1天改服本品。若停用本品治疗,在改用单氨氧化酶抑制剂之前至少应停药1周。本品禁用于对马来酸氟伏沙明或其他辅料过敏的患者。

(无表人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2
 ●luvox治疗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有时伴呕吐,服药2周后通常会消失。
  ●在对照的临床观察中出现的发生率大于1%或大于安慰剂组的其它不良反应报告有:
  ●中枢神经系统-嗜睡、眩晕、头痛、失眠、紧张、激动、焦虑、震颤;
  ●消化系统-便秘、厌食、消化不良、腹泻、腹部不适、口干、不适;
  ●皮肤-多汗;
  ●其它-无力、心悸、心动过速。
  ●其它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似,极个别报道有低钠血症,停用luvox此情况逆转。一些患者可能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引起。大部分病例为老年患者。
  ●出血性疾病:见“注意事项”。
  ●体重增加或减少偶有报道。
  ●如luvox突然停药,下列症状偶有发生:头痛、恶心、头晕或焦虑。
  上述症状有些可能因患者本身的抑郁症所致而不一定与药物相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综合医院抑郁症诊断治疗原则

  发表日期:2005-10-27 作者:颜文伟 教授 出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本页面已被访问:1961次

  附件:综合医院抑郁症诊断治疗原则(使用右键“另存为”...)

  抑郁症知多少?

  失恋、喜怒哀乐、生离死别,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抑郁症:情绪低落持续2周以上。

  一 抑郁症患病率:国外流调结果:患病率5%~10% ;

  国内流调结果:患病率0.5%~1.5% 。

  ECA流调结果:

  抑郁症和躁狂症:5%~10% ;

  酒和药物依赖: 5+%;

  恐怖症: 3%;

  强迫症: 2.5%;

  精神分裂症: 1%。

  为什么国内流调结果与国外不同?

  ⒈ “线索”调查;⒉ 诊断为“神经衰弱”;⒊ 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⒋ 诊断为“心因性反应”;⒌ 未包括“继发性抑郁症”。

  四 抑郁症的发病:

  ⒈ 女性较多,儿童少见。

  ⒉ 两个发病高峰:① 20+岁;② 40岁左右。

  怎样诊断抑郁症?

  一 抑郁症三类症状:

  ⒈ 心理症状:抑郁,消极,无助,自责,自尽。情绪忧郁。

  ⒉ 功能症状:兴致缺失,动力缺失(必备条件)。

  ⒊ 躯体症状:(躯体不适),失眠早醒,食欲减退,便秘,性欲减退,体重减轻。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晨重夕轻(即上午重,下午轻)。

  心理症状可借以诊断,但不一定明显表现。功能症状几乎每例必具,但不能借以诊断。躯体症状不能借以诊断,也非每例必具。

  二 反应性抑郁(或称心因性抑郁):

  有抑郁,不一定有兴致缺失。没有典型的早醒。没有典型的晨重夕轻。

  三 继发性抑郁(伴发性)或称症状性抑郁:

  伴发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躯体疾病:中风,甲亢,甲减,柯兴,糖尿病,肿瘤,心梗,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降压片(复方降压片——利血平)、西比灵、泰比利、激素等等。

  四 原发性抑郁或称内原性抑郁:

  典型的抑郁症:迟缓型抑郁症,激越型抑郁症。

  心境恶劣:神经症性抑郁,抑郁性神经症。

  双重抑郁。

  五 焦虑(激越)和抑郁:抑郁是本质,焦虑和迟缓是表面现象。

  六 鉴别诊断问题:

  ⒈ 精神分裂症:无自知力,有精神病症状(妄想、幻觉)。

  ⒉ 神经衰弱:绝大部分实际上是抑郁症(至少70%)。

  ⒊ 躁狂抑郁症(双向抑郁症):

  ● 不要被躯体症状所蒙蔽,而轻易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 不要忽视躯体疾病,但也不要忽视抗抑郁治疗。

  ● 不要忽视药原性抑郁,必须首先停用此药。

  三、怎样治疗抑郁症?

  一 心病要用心药医:自然病程6~12个月,30%抑郁症能自愈。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二 治疗抑郁症的原则:诊断到位,剂量到位,疗程到位,警惕自杀。

  三 药物:熟悉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熟悉药物各品种的优缺点。见表⒈ 。

  四 TCA三环类:

  六 SSRI:五朵金花:

  氟西汀(百优解):半衰期长,副作用较少;

  帕罗西汀(赛乐特):半衰期短,副作用较多;

  氟伏沙明(兰释):半衰期很短,副作用较多;

  舍曲林(左洛复):50mg,疗效差;

  西酞普兰(喜普妙):半衰期短,副作用较少;

  七 各种SSRI的药理作用(比较):见表⒉ 。

  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有疗效好坏的程度差别。

  所谓“靶症状”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十四) 剂量:因人而异,与严重程度无关。

  以氟西汀为例:80% 20mg/d 20% 40mg/d 。

  (十五) 疗程:

  50%只发作一次,药物治疗6个月。

  第二次发作者,75%会再次复发,药物治疗12个月,以防复发。

  第三次发作者,90%会再次复发,终身(?)服药,以防复发。

  (十六) 难治性病例的治疗:

  ● 再次核实诊断。

  ● 加量;换药;合用。

  ● 内分泌问题。

  ● 电休克治疗。

  (十七) 反复实践是检验标准:个人管见,仅供参考。

  (十八) 几点建议:

  ⒈ 诊断上可以保留,不妨用“状态”。

  ⒉ 选用可靠药厂产品。

  ⒊ 对家属要交代清楚,警惕自杀。

  ⒋ 在病史、记录上必须清楚写明。

  ⒌ 如作研究,必须通过伦理委员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11-12
基本没什么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