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魔术的电影

讲的是一位记者去采访那位魔术师那位魔术师爱上了那位记者,记者一觉醒来房间里都放满了鲜花,但房门还是锁好的,后来魔术师表演魔术把自己锁在了保险柜里,大致就这样,请问知道片名吗?

电影∶《魔术师》
基本信息 英文名:The Illusionist电影《魔术师》海报中文名:魔术师 导演: 尼尔·博格Neil Burger 影片类型: 爱情 / 奇幻 / 剧情 / 冒险 片长:110 min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评级: PG-13 for some sexuality and violence 级别: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Portugal:M/12 Netherlands:12 USA:PG-13 Brazil:14 UK:PG France:U Finland:K-11 Ireland:12A 制作成本: ,500,000/estimated 拍摄日期: 2005年4月4日 - 2005年5月 剧情简介 1900年的维也纳,浮华绚丽得就像是一幅色彩生动的油画…… 木匠之子艾森海姆与贵族小姐苏菲,不同的身份地位与生活背景让他们互相吸引继而相恋,却迫于世俗的压力而天各一方。15年之后,他以业内最知名的魔术师身份衣锦还乡;而她不但继承了家族的公爵头衔,还成为王储利奥波德即将公诸于世的未婚妻…… 艾森海姆之所以成为最惊世骇俗的超级魔术师,是因为他将原本靠蒙蔽肉眼的小把戏直接与超现实接轨,人们甚至无法确定艾森海姆只是骗术一流的表演家、还是真的拥有某些无法解释的超能力。所以,只要艾森海姆出现在舞台上,剧院的观众席上永远都是座无虚席。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观众--探长乌尔,他从未漏掉过艾森海姆在维也纳的任何一场演出,这位自诩业余魔术师渴望着有一天可以洞悉艾森海姆“伟大的魔术”背后所隐藏的秘密…… 这天,艾森海姆在表演过程中邀请一位“不怕死”的观众协助自己,然而令他想象不到的是,走上台的竟然自己的初恋情人苏菲……曾度过的美好时光像照片一样不断闪回,对视的一瞬间,两人都仿佛回到了从前。王储利奥波德对所谓的魔术不以为然,认为只是高明的骗术而已,所以他百般刁难艾森海姆,渴望着聪明的苏菲可以揭穿骗局背后的真相。然而事与愿违,苏菲重又爱上了这个曾让自己魂牵梦绕的青梅竹马,甚至计划离开利奥波德。乌尔最先发现了两人的情事,并通知了王储,致使恼羞成怒的利奥波德错手杀死了苏菲--这根本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还是艾森海姆精心安排的另一个伟大的魔术?无论答案为何,可怜的苏菲都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一句话评论 这部影片惟一值得称道之处,就是它有别于你以往看过的任何一部影片。 ——Emanuellevy网站 这是一个交替于梦境与现实的幻像,代表着新、老世界的两种极致。 ——《好莱坞报道》 没谱的导演,不知所云的剧本。 ——《绿色电影》 幕后制作 影片的灵感出自曾于1994年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作家史蒂芬·米尔豪瑟的一个短篇小说,导演尼尔·伯格现学现卖,稍做修饰,成就了这个发生在弗洛伊德时代的维也纳、有如幻境般虚无的浪漫惊悚故事。曾因自编自导了银幕处女作《肯尼迪刺杀证明》而广受好评的尼尔·伯格已经把住了电影工业的一些命门:首先,他将《魔术师》定位为独立制作以期获得圣丹斯电影节那得来不易的“通行证”,一月份在电影节上试映时,一下子就夺得了业内影评家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尼尔·伯格并没有放弃渗透主流、抢滩院线票房的“野心”,这也是为什么他要选择与曾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杯酒人生》、《撞车》)的制片班底合作。如此结合了独立和主流电影业的双重优点,看似一直遵循着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的风格与路线的尼尔·伯格,显然要更精明一些。 爱情只是一种借口 1900年本来就是一个新老世界交替的关键时间点,喧闹浮华之下涌动着不安的暗流。《魔术师》以一种独特的“掐头去尾”的方式开篇:深受观众爱戴的著名魔术师艾森海姆在舞台上因谋杀案被警察逮捕……然后再以闪回的方式将原因展示给观众,其中还穿插着艾森海姆被抓之后的一些后序故事。爱德华·诺顿演绎的艾森海姆,是一个将神秘的气质贯穿到底的压抑角色,这位以静制动的魔术师成熟内敛,用不变应万变的卓然气质甚至凌驾于出神入化的魔术表演,这位栖息在广阔舞台上的艺术级大师,身后跟着一大票的追随者,成为那个时代的图标式偶像--这种有着神秘背景的角色找诺顿来演准没错,虽然步入中年的他已不若年少轻狂时那般讨喜,可是他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仍然是一名出色的表演艺术家。 《魔术师》中的浪漫爱情更像专门用来宣传和拉观众进影院的一个幌子,而真正的焦点则在于两个男人的斗志斗勇。除去已经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只会任人摆布的王储,更多的冲突和矛盾则发生在艾森海姆和探长乌尔之间……饰演乌尔的保罗·吉亚马提以严肃正直的形象亮相,其实根本就是一名沽名钓誉的机会主义者,浓重的口音让他显得稍稍有点滑稽,可是他作为探长与生俱来的天赋却巧妙地掩盖了他不易察觉的黑暗面,可能是执法的天性使然,乌尔一直都带着怀疑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事物,他会从两个方面去着手研究神秘事件的真相,所以就成了同样考虑周全的艾森海姆最顾忌的天敌。苏菲的命丧黄泉带出的则是整部影片最神秘、也是最充满想像力的部分,间接证明了艾森海姆绝非一名单纯的魔术师:一棵桔子树在观众的眼皮子底下开花结果;一支剑不借助任何外力即可悬空竖在地面上;死人的幽灵在剧院中飘来飘去--这种超自然的控制力量并不是普通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施展的。 毁誉参半,各执一词 如果你是这类影片的钻石级粉丝,还是劝你先别急着对这样一部糅合了爱情、政治、幻境的多样化故事倾心,就像1900年的维也纳一样,影片本身也有多个不安因素挑战着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让爱德华·诺顿和保罗·吉亚马提这对组合靠一些考验观众IQ的智力游戏来撑起影片的基本结构--光是想象就可以让人兴奋得直起鸡皮疙瘩,然而尼尔·伯格却忽略了这背后可能引发的某种弊病:首先,艾森海姆应该维持住高深莫测的气质,其实当爱人第一次离他而去时,他那颗深受伤害的心就已经支离破碎,即使爱人重回怀抱,曾经的伤口也无法痊愈……不知为什么,已经完美地将主人公不胜负荷却强装冷静表现出来的爱德华·诺顿总是显得有那么点蠢,再加上古怪的口音与长时间的沉默,不但没有提升角色的神秘性,反倒感觉爱德华·诺顿似乎对于自己该做什么感到无所适从,而且他与角色之间几乎没有感情的消融,根本就无法引起观众足够的共鸣和兴趣,特意为影片蓄起的山羊胡也没起到该起的作用;至于找保罗·吉亚马提来演绎一丝不苟到暗藏杀机探长乌尔,则过于充满戏剧调调了,只要是有他出现的地方,观众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欣赏一出舞台剧,做作、不协调得与影片风格完全不搭--不过吉亚马提至少比诺顿更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至于杰西卡·贝尔,则是这部影片最大的败笔,不是说她不漂亮,只是她的魅力还未到让人一见倾心、足以引起男人之间的战争的程度,当然也不够格嫁入皇室。 中肯地说,导演尼尔·伯格“摇晃不定”,在独立制作和主流工业之间游移才是引发评论界对《魔术师》褒贬不一的罪魁祸首。可能源于物极必反的派生作用,主流电影与独立制作在经过了多年的两极分化之后,开始向对方渐行渐近,到了最后就变得兼而有之--好在这算是电影工业的一次“进化”,而非“返古”。 花絮: ·预算为400万美元,拍摄周期为一个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4
  有可能是《致命魔术》
  宏大华丽的舞台上,一个美丽的女人被捆缚着悬空吊起,绳索霎时断开,女人被丢入旁边的水箱,大锁从外瞬间扣上,鲜红的大幕遮挡开来,当大幕重新打开,女人已然脱险,观众的欢呼掌声响彻一片。这是19世纪末的伦敦,魔术师鲁伯特·安吉尔(休·杰克曼)是个让人惊叹的魔术天才,一个天生为舞台而生的表演家。

  既生瑜,何生亮。鲁伯特的好朋友阿尔弗雷德·伯顿(克里斯蒂安·贝尔)也有着让人生畏的幻影天赋,他们几乎同时初出茅庐,也曾一同看遍魔术表演,然而逐渐,随着两人地位的提高,却都开始对对方的技巧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嫉妒。起初,这还只是良性竞争,到后来,针锋相对的两人逐渐升级成了怀恨在心的敌对。

  “真正的魔术师会创造全新的戏法,让其他魔术师百思不得其解!”阿尔弗雷德终于创造出神秘莫测的幻影术“运送人”,看起来没有任何逻辑解释、前所未有的惊叹戏法几乎让所有人色变。为了找出不可思议的戏法,鲁伯特决意揭开对手最深的秘密......
  还有一部《魔术中欧地区本就是个奇事多发的地区,传说中的吸血鬼、狼人多发现于此。本故事也发生在充满神秘色彩的中欧。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维也纳,依然受封建社会的浓郁气息所笼罩。一切奇闻怪事都无法用看似幼稚的科学所解释。而神秘的魔术师这一行当却有着极强的竞争力。艾森希姆(爱德华·诺顿)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充满神秘色彩的魔术师。艾森希姆在与美丽的苏菲公主(杰西卡·贝尔)短暂的交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这位绝世的美人。但无奈公主的地位高高在上,而且与王子利奥波德(鲁弗斯·塞维尔)有婚约在前。但一身法力的艾森希姆怎会轻易放弃爱情放弃美人,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无边法术,将苏美丽的菲公主从王子身边夺走,并一手制造了无数奇幻事件,将整个维也纳皇室搅得乱七八糟……
  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05
是《魔术师
(The
Illusionist)》
(2006)
导演:
尼尔·博格
主演:
爱德华·诺顿
杰西卡·贝尔
保罗·吉亚玛提
第3个回答  2019-05-18
有点像日剧
圈套
。。不过圈套是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