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种类

如题所述

一、什么是突发事件?有哪些特征?
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即处置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事件。
二、什么是应急管理?
答:应急管理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救援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三、我国公共安全面临哪些严峻形势?
答:1、重大自然事故频发。2、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3、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4、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四、我国突发事件的诱因有哪些?
答:1、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2、现代工业高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3、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扩大。4、恐怖活动及恐怖主义的现实危害上升。5、各种灾害相互交织、难以控制、衍生次生事件频发。
五、我国应急管理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答:1、应急管理的基础建设比较薄弱。2、综合协调体制有待完善。3、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网络松散。4、监测预测预警和科学处置能力有待提高。5、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教育亟待加强。
六、突发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abc)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高度不确定性
c、影响的社会性
d、随机性
七、突发事件的类型划分为(abcd)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害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八、突发事件一般划分为(abcd)
a、预警期
b、爆发期
c、缓解期
d、善后期
九、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由哪几个层级构成?
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和不同的责任主体,我国将预案体系设计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地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或社区预案五个层级。
十、什么是应急预案?
答:应急预案指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十一、应急预案具有哪些特点?
答:应急预案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预测性
2、具有应急性
3、具有程序性
4、具有规范性
5、具有可操作性。
十二、人所共知的青蛙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在一种渐变的环境中,即使你已经很成功,很强大了,但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感知力且对新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而是贪图享受、安逸于成功的现状,那么当你感觉到环境的变化已经使得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动时,你也许会发现,行动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所有的行动已经徒劳,等待你的只是悲哀、遗憾和无法估量的损失。
十三、突发事件的预警有几个步骤?
答:突发事件的预警主要有四个步骤:信息收集与分析、危机警报、危机监测、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同时,对于对抗性突发事件,预警还有信息沟通的作用。
十四、在应急管理过程中,预警的功能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答:第一,警示作用。第二,缓解作用。第三,防范作用。
十五、我国突发事件预警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第一,没有建立起高效的预警监测系统;第二,没有建立起开放、灵敏、准确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床底系统以及信息确认系统;第三,危机预警意识、居安思危意识淡薄;第四,危及法规体系不健全,导致责任不明,行为缺乏预期;第五,实质的预案缺乏,遇事往往手足无措;第六,相关预警机构不健全或形同虚设;第七,缺乏一个有效地危机解压机制,致使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而爆发。
十六、怎样增强公民的危机意识和防范能力?
答:一方面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建立信息畅通的渠道,保证居民不信谣、不传谣,禁止小道消息的传播,使公众对突发事件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使公众能够本着科学、理性的态度认真对待,做到重视但不过分恐惧,采取必要措施但不杞人忧天。另一方面,号召公众参与社会秩序的恢复工作,尽快恢复社会的正常状态,可以稳定公众的情绪,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第三方面,应不断加强我国突发事件的教育,这是一项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的基础性工作。
十七、怎样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
答: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参与机制和法规体系,为多层次、多渠道共同参与和承担责任提供途经和行为规范;其次,要加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模拟训练和预警演习,并通过媒体传播、学校教育和职业训练等方式不断培养全员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再次,要培育社会中介组织,为整合全社会力量提供一个多层面的参与平台。
十八、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要求有哪些?
答:实质上是对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构建提出目标性规定,主要有:第一,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要尽可能地收集到预警所需要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证信息收集的的全面性、真实性,不能有遗漏或出现错误信息,否则会影响预警功能的正确性;第二,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要能准确地预警危机,既不会麻痹大意,忽视突发事件发生的征兆,也不会草木皆兵,对不是突发事件发生的信号做出错误的预警;第三,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要能准确地传输警报信息,减少干扰,使应该接受警报的人能够接受到并能被正确的理解;第四,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建立和使用要经济、合理。
十九、应急保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财、物、技术四个方面是公共应急管理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四个方面。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必须要有技术、物资、资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保障。通过物资储备、财政预算、与交通运输企业签订协议等方式,为应对危机提供物力财力的保障。通过专业技术机构和人员的参与合作,为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智力支持。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1、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响应机制。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3、建立突发事件归口管理的分类处理新闻发布机制。4、建立中外记者采访管理机制。
二十一、政府新闻发言人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上其行为要遵守哪些原则?
答:政府新闻发言人在突发事件处理中面对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在新闻发布会上,行为要基本符合以下几项原则:不回避;形体语言得体;提供服务。
二十二、新闻发言人应具备哪些能力?
答: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迅速了解信息并且有效表达的能力;必须具备仔细倾听的能力,发言人应该善于听别人说话,能够识别其中的敏感问题,发言人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善解人意的消除那些公众的担心,这有助于化解由担心而引起的烦躁、不满、升级为过激的行为方式;必须具有在很大压力下保持冷静的能力;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保持联系的畅通,无论是通过固话还是手机,也不论何时何处。
二十三、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答: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积极作用主要有:1、媒体有利于保障信息的流畅,保障群众的知情权;2、媒体有利于政府与公众的良好有序互动,塑造政府良好形象。3、媒体有利于稳定社会情绪,激励民众士气。
二十四、怎样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与导向作用?
答:把媒体纳入到突发事件中应对体系中来,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导向作用,使之有利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开展。1、将媒体管理纳入战略管理;2、维持与媒体常态下的密切关系;3、突发事件状态下控制媒体活动范围和与媒体联络并重;4、确保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二十五、网络媒体有哪些特点?
答:一是网络媒体传递的信息更加深入、细微。二是网络媒体受到的法规约束比传统媒体要少,网络媒体的管理目前还不完善。三是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四是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
二十六、媒体报道的负面作用有哪些?
答:由于媒体必须对灾难发生经过进行详尽的描述,势必会带来一定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媒体对突发事件进行负面报道具有潜在的扩散效应,易导致挫折感。 2、媒体的负面报道有可能触发社会失序,诱发盲从行为。
二十七、什么是突发事件的善后管理,其意义有哪些?
答:善后管理是指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被控制后,政府及突发事件管理者致力于恢复工作,尽力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其意义主要有:善后管理不仅能对突发事件结束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还能对突发事件结束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为进一步提高政府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二十八、突发事件善后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1、科学有序的开展突发事件后的恢复与重建。2、建立必要的调查制度与机构,并进行必要的调查评估。3、妥善治疗突发事件后遗症。4、善于总结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5、有效推进突发事件后的组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