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实行了很多优良的政策,他推行的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

如题所述

汉初,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以巩固统治。诸侯王权力很大。王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

诸侯王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创造钱币,还拥有兵权。针对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景帝接受了御史大夫兆错的建议,削夺王国一些封地。吴、楚等七个王国联合叛乱。

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大军东征,平息了叛乱。此后,景帝规定诸侯王在国内只能收取租税,其他权力归中央。汉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从王国中分出许多侯国,后来又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推恩令”是汉武帝听取大臣主父偃的建议而实行的。他规定,诸侯王除将王位传给嫡长子外,还可推“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许多侯国,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裙管理,封号由皇帝制定。这样,诸侯王势力大为减弱,侯国也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

扩展资料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西汉自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

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人,就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

汉朝原来施行的是郡县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做的改进,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推恩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5
一、功
1、地方实行刺使制度,利于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3、推行察举制,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4、把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发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5、派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密切了和西域的关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二、过
1、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对封建统治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对整个中国历史而言,是有争议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齐放,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大跃进时期,后来再也没有这么灿烂的文化了。
2、他好迷信,渴求长生不老,既耗费了大量财力又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晚年始知悔悟。
3、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连连发动对匈奴的进攻。既浪费了国力,又没有达到目的。晚年疑心深重,杀害了太子。使得西汉由此走向衰落。随意杀戮大臣,人心分崩离析。
扩展资料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3
  推恩令的大致内容是: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
  其目的,在于削弱藩权,以达到中X央集权,从而长治久安。
  其理念是贾谊《治安策》思想的翻版。(“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参考:《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序》“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

  要了解推恩令的高明之处,我们需要了解其背景,才能更好的了解其所包含的智慧并能有效借鉴。
  

  中X央及地方诸侯的势力比较:
  1)自汉高祖实行并行制以来,诸侯的势力一直都很强大。“汉初全国共计54郡,中X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汉初越1300余万人,王国编户180万,人口850余万”(参考:史云贵.《西汉郡国并行制探略》)
  2)诸侯王拥有的实力大大强于中X央,汉文帝时,就有淮南王的叛乱。景帝时更有七国叛乱。
  3)诸侯王没有地方行政权:汉景帝七国之乱后,景帝免除了诸侯王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削减了王国官吏,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只能衣食租税。即,诸侯王在武帝时,并不能直接对封地行使行政权。
  4)虽然景帝免掉了诸侯王的行政权,诸侯还是拥有广袤的土地,多数人口,以及拥有自己的军队。
  从上可以看出,其主要矛盾,即在于“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诸侯势力的内部矛盾:
  诸侯势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也有若干矛盾。主要集中在继承权的问题上:
  1)爵位的继承,只能给嫡长子。
  2)权力的继承,因嫡长子继承爵位,那么,所有的权力当然也由嫡长子继承,包括军队的指挥权,财政收入(租税)的分配权,王国事务的决策权。
  3)财产的继承,财产也是和爵位完全绑定,谁继承爵位,谁就拥有财产继承权。

  而明显具有削弱诸侯目的之“推恩令”在实施时,阻力却并不大。究其原因:
  一,推恩令照顾了大多数没有继承权的非嫡长子的利益,能够获得他们的拥戴。
  二,推恩令并没有剥夺继承人的爵位,这在继承人看来,自己的蛋糕只是小了,并没有被夺走。
  三,在世的藩王看来,推恩令只是变动了即得利益的分配方式,对于即得利益而言,并没有减少。
  四,继承人的“一”变“多”,也将中X央和地方间的矛盾,成功的转换成了各诸侯自己的家庭矛盾,中X央成功“借势”。

  中X央通过推恩令达到的目的:
  而中X央政权通过推恩令,并没有收回些什么,但却成功的将诸侯们“分势”,完成了由强变弱的转变,已达成了解决主要矛盾的目的。
  推恩令并不实际削藩,它是削藩的前奏。后来汉武帝用各种手段大幅削减了已经势单力薄的诸侯们的土地,比如刘备先祖的“酎金失侯”。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归纳出推恩令包含如下智慧:
  一、尽可能地兼顾各方面势力的利益,减少可能遇到的阻力。

  二、将一个大目标分成多阶段实施,有先有后。先“推恩”,当诸侯的势力削弱到一定程度时,再采用各种手段削藩。如果各诸侯的实力还是十分强大,就不能像汉武帝那样仅因为“酎金”品质不佳就削去百余人的侯位。

  三、能够分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问题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
第3个回答  2019-09-23
元朔二年( 前127),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即是说 原本得不到封地的诸侯的庶子 也能从王国中得到封地 王国就变成的了侯国 侯国就变成了县 成为中央直辖的地方了。
第4个回答  2019-12-03
就是能显示自己仁德的同时,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