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如题所述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其中所有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人员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作为回报。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代表一个社会对个人权力的看法。在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当中,员工对于组织怀有忠诚感和效忠心理,工作中倾向于群体的努力和集体的回报。在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当中,认为归属于组织,取得成员身份是一种美德。所以我们认为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更易于创造员工和管理者之间融洽的关系。而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则相反,倾向于个人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更适合于采用基于员工绩效的奖励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支持崇尚集体主义,员工对组织有一种感情依赖,应该容易构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但是,中国文化又支持权力距离相对较大,有权者与无权者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这又不利于形成员工与管理者之间融洽的关系。由于这两种指标背反性的存在,是否适合于采用“构建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这一人本主义政策,就取决于管理者的操作技巧,即如何扬长避短,来实现管理目的。在这一点上,在企业当中应当大力倡导集体主义,使之在员工和管理者的价值观当中居于主导地位,把等级观念的消极影响降到最小。即应注意把权力和等级在员工之间进行平等分配的方式,实行根据员工的资历和贡献缓慢晋升的制度。这样,大的权力距离所形成的负面影响被包容于集体主义精神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之中。相反,过分强调个性自由及个人的成就,因而开展员工之间个人竞争,并对个人表现进行奖励的激励手段,未必会取得好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支持具有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集体主义”,因此,在中国,家族式企业中的权力和利益分配的“平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更容易获得管理上的成功。
  由于中国传统思维中“重先知,轻分析”的影响,人们总是希望从阅历的经验中对未来的问题做出解答,而不愿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同时,“唯上”的心理使得领导者个人的经验此时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个体经验会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成见等因素的制约,而事物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如果总是以过去的经验指导未来的行动,又必然出现分析本身的不完备性,而且由于决策者主观上的经验主义导向,这些分析只不过成为整个决策过程的点缀,这毫无疑问地会导致决策的非理性化。
  从决策效率的角度看,而在整个决策过程中,信息交流的通畅性是决策效率的重要保证。中国传统文化重情面的特点会导致信息交流的非通畅性。在中国的决策群体中,信息沟通是一种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链式结构,除却个体私下的非正式沟通外,几乎没有什么反馈信息,这样在客观上造成了处于低层次的决策主体获取充足信息的困难性,同时,由于被管理者知道自己在决策制定中作用很小,也就没有主观上去积极关心与努力的能动性。因此,这种传统文化带来的信息不对等和非闭环结构,不仅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而且也延缓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时间。很明显,在企业环境变化慢的中小企业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好的支持作用,而在企业环境复杂多变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必须采用集体决策体制,以改善决策质量和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