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开国功臣几乎全军覆没,汤和为何得以善终呢?

如题所述

公年1394年某一天,已过古稀之年的朱元璋忽然十分想念汤和,便专业派人召汤和进宫。那时候汤和病况十分严重,连站起都要人扶着,只有乘车前往晋见。朱元璋看到汤和之后,用手抚摸着他,还聊到小时候的事情,汤和因为无法讲话,只有不断地叩首。

汤和与朱元璋老乡里。郭子兴举兵早些年,汤和便已投入其中。朱元璋也很早以前进入郭子兴团队,且影响力上升迅速。汤和不因为资质为老不尊,反而是能遵守礼数。老乡之谊和早年的相处历经都让汤和在朱元璋心里留下深刻的好的印象。这保障了汤和在朱元璋即位之时不会受到猜忌。但洪武年间功高如傅友德,亲密无间如李善长,贵宠如宋濂都死于非命,由此可见汤和的性格才算是使其安享晚年至关重要的原因。

实际上,汤和的性格本来存有缺点,史料记载汤和“沉敏多智数,颇具酒过”。汤和守常州时曾醉怨朱元璋,这事朱元璋一直难以释怀。但汤和除这事外,和朱元璋再无磨擦,且汤和在行动上从没主要表现过对明代和皇帝的出轨行为不尊。不论是早些年甘居朱元璋下,或是后来不辞劳苦,汤和均遵守臣礼。

晚年的汤和也是“益为恭慎”,他解散了一百多妾室,所得的赐予基本分赠给下属,对早年的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一律激情待之。最关键的是她在明代大局意识稳定后主动提出离休,在外面从来不讨论国家大事。汤和表现出的是一个用心辅君、无意名震、倦恋故乡又态度端正的老实人品牌形象,这让朱元璋很温馨。

最终,怎样融合汤和的本身境遇对待“功高盖主”的现象。明朝初期的重要文武官将领有一大半是淮西人,都和汤和有老乡之谊,更兼汤和入住早,其影响力之高是毋庸赘言的。并且,汤和的军事能力是有足够见证的:汤和参与平定县思州叛变后离休,这时日寇犯边,朱元璋力主起复汤和。汤和用方鸣谦计,只用2年就在那浙江、福建沿海地区构建好啦较完备的防护系统。

汤和的能力和荣誉难免不会引起朱元璋的当心,不然朱元璋不会细数汤和之过,并将这些刻写在铁券上。汤和为自我保护,很有可能除开表忠和主动上交军权外,她在晚年时期掩藏光芒和对于自己家相关的人严苛管束也起到了巨大的功效。

总而言之,在历史文献上找不着汤和在朝里的同党,也查不出朱元璋即位后可以祸及到汤和的所有人和事。这与李善长明里离休,私下在朝中安插代理人的个人行为是有天差地别的。因此汤和尽管功高,但未必会让朱元璋遭受振动,因此汤和也得以在洪武年间善始善终。

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1
汤和与朱元璋同乡里。郭子兴起兵早年,汤和便已投入其中。朱元璋也很早进入了郭子兴队伍,且地位抬升很快。汤和不因为年资倚老卖老,而是能恪守礼节。同乡之谊和早年的共事经历都让汤和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这保障了汤和在朱元璋称帝之初不受猜疑。但洪武年间功高如傅友德,亲密如李善长,荣宠如宋濂都不得善终,可见汤和的性格才是让其安度晚年更为重要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22-08-01
当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又因功被封为千户之职的时候。朱元璋还在圆觉寺做和尚,饥一顿饱一顿,看不到任何未来。正是汤和给老乡朱元璋写信,邀请他参加起义军。不过朱元璋在参加起义军后不久,上升的很快,没多久汤和就成为了朱元璋的手下。正所谓乱世出枭雄,在起义军中很多人都是不服朱元璋的,甚至很多人压根就看不上朱元璋,不过汤和比朱元璋年纪还要大,可是他认真谨慎地听从指挥,朱元璋为此非常高兴。
第3个回答  2022-08-01
就是因为他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立即向朱元璋请愿希望能够告老还乡,好像朱元璋也同意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