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有七国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为何朱元璋还要建立藩王制度呢?

如题所述

藩王,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正是因为握有封地和兵权,所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分封制一再作乱。比如在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汉景帝年间发起了“七国之乱”。再比如西晋时期,八王之乱时间长,波及广,成为西晋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至于唐朝时期,各地的节度使,和藩王具有相似性,所以被称之为藩镇,而唐朝的灭亡,自然也和藩镇割据存在直接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的经验教训,为何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还要采用藩王制度,分封25个藩王呢?

首先,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在借鉴历代藩王分封☞的基础上,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并在洪武三年(1370)、十一年(1378)、二十四年(1391)先后将其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由此,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分封了25个藩王,在数量上完全不输西汉、西晋等朝代的藩王了。

那么,问题来了,基于什么的理由,朱元璋才要冒着藩王割据的风险来建立藩王制度呢?对此,在笔者看来,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明朝初期的形势,存在分封藩王的必要。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不仅外有北元势力,内部也是人心尚未完全归附。在元末明朝之际,各地的起义力量蜂拥而起,而朱元璋只是其中的一个。

虽然朱元璋击败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对手,笑到了最后。但是,想要完全掌握天下,自然需要一个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元朝虽然成为了历史,但是,北元等游牧民族势力,依然虎视眈眈,这都是让朱元璋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朱元璋分封了25个藩王,这些藩王中,一部分位于北方边境地区,比如大家熟悉的燕王朱棣等,也有部分藩王位于内地的主要城市,起到扼守要地的重任。

综上,通过这一布局,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自然可以迅速掌控天下,一旦各地出现叛乱或者北元入侵的话,那么这些拥有兵权的藩王可以迅速响应。毕竟都是朱元璋的亲人,对于他来说,自然非常信任这些藩王。而这,自然也是西汉、西晋等朝代分封藩王的重要初衷。

另一方面,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清除了不少功臣。对此,在笔者看来,清理功臣和分封藩王之间,实际上相辅相成。在明朝初期,不少功臣行为逾矩,甚至有谋反等大逆不道之举,比如胡惟庸、蓝玉、李善长等人。在清除掉这些功臣后,朱元璋自然需要分封藩王来拱卫皇室。当然,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藩王,也可以说是朱元璋用来取代功臣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6
因为明朝建立的初期,非常不稳定,而且位于北方的元人也是虎视眈眈,只有藩王制度,才能够保证国家平稳运行。
第2个回答  2021-01-06
因为相比外姓人,朱元璋更相信朱家子氏,他们才是自己人,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3个回答  2021-01-06
朱元璋是经历过乱世的人,他的想法也许就是不管天下该怎么大乱,最终还是朱家的天下,朱家的天下谁人做皇帝都好,同时感觉也是为了防止和宋朝一样无力对抗北方的少数民族,或者唐朝的时候藩镇割据的场面。再怎么乱天下还是姓朱就好!
第4个回答  2021-01-06
主要是为了稳定明朝的政局,就算发生了篡位,江山还是姓朱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