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如何培养 学生主动探究

如题所述

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的作用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亲历学习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人。所以首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其次要鼓励学生根据主题学习方案自主地进行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活动。

当活动结束后,学生还应该自主地呈现学习成果,并进行交流评价与分享。语文综合性学习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因此,要积极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2、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注重语文知识习得与语文能力培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都具有实践性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语文教师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做、考察、实验、调查、访问、探究”等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来亲身体验语文和学习语文。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整合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例如:在《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中,笔者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来指导整个主题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活动策划,方案的拟定,以及在过程中学会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

而且使学生积累了许多的唐诗、宋词、元曲,了解了古代不同时代的文学特色,还学会了如何欣赏与朗诵,我们不得不说,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促进了语文知识习得和语文能力培养。

3、拓展延伸,唤醒学习智慧

课内外拓展,创新教学模式,唤醒综合性学习的智慧。语文就是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让综合性学习课多一点传统文化气息,使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综合性学习应有的甜味和魅力。

语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外在的文化因子,在新模式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

如,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从课文注释,引语中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从故事情节中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中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从课文词句中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中挖掘文化底蕴。

此外,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当中,努力挖掘与课外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习渠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的人格。

如,在学习《伯牙绝弦》时,让学生来一次“知音”未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之旅;引导学生从《高山流水》这首流传千古的中国古典名曲,到与之相关的古诗、名篇等。

扩展资料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

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需要有较高的认识能力、阅读能力,广阔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智力品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来进一步完成。

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可能所掌握的课文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直接经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熟练的基础上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

2、有助于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基层学科,决不是简单的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时,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在这方面具有其先天的优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堂好的语文,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语文能力的实现和锻炼,甚至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具有开发性的,决不是仅限与语文课内。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已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课型。这一课型首先就要去教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可见这一课型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问题上,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8

一.利用教材安排的学习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小学语文教材一般都专门设有综合性学习栏目,栏目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话题。其中,有的单元是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进行编排的。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素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科学整合,大胆创新,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将语文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眼里变得富有魅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年级“中国的传统节日”专题,学生们搜集了不少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有话可说。可以在班中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推广会》的活动,进行现场分组口头汇报交流,也可以进行习作训练,将全班的优秀习作整理装订成一本习作集,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二.结合语文学习过程,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许多问题。结合课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探究。结合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要求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选取学生自己感兴趣、感悟深的内容写读书心得或读书笔记,或者在小组内、班级内口头交流,还可以将学生写的读书心得张贴在墙面,或以录音播放形式进行展示。

比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根据课文所涉及环保问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分组了解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其间可以走访环保部门,还可以做一些实验,然后组织汇报调查结果,讨论确定治理方案,再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给有关部门写信或者写倡议书。除此之外,学生自己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设计宣传标语、成立环境督察小组等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

现在是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实地采访、网上采集,经加工、存储后成文,制作成演示文稿。

最后学生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主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制成自己喜欢的页面,图文、音像结为一体。

把各自搜集的材料制作成网站在网上传送。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网上搜集、整理的有关综合性学习主题方面的资料进行展示,实现资源共享,并让针对内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再把这些意见分享到自己的同学群中,达到共同提高。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交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

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需要有较高的认识能力、阅读能力,广阔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智力品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来进一步完成。

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可能所掌握的课文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直接经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熟练的基础上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

2、有助于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基层学科,决不是简单的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时,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在这方面具有其先天的优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堂好的语文,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语文能力的实现和锻炼,甚至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具有开发性的,决不是仅限与语文课内。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已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课型。这一课型首先就要去教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可见这一课型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问题上,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20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主动探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获取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呢?
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一个鼓励思考和开放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可以设置一个阅读角落或者创建一个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例如,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写作任务中,可以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主题,要求他们自主选择角度、收集资料并进行思考和撰写。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语文知识的运用,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或犯错误时,教师应该通过耐心指导和引导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也要及时肯定学生在探究中取得的成果和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更多地投入到主动探究中,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任务,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探究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人才。
第3个回答  2014-01-20
每个人准备好自己的材料观点,第二天老师叫学生上讲台去阐述,最好不拿稿子,锻炼表达能力,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也就培养了。。。1. 课前准备2.课中体验
3课后交流.。。。老师要拓展学习内容,丰富课堂
第4个回答  2014-01-12
我们老师通常是将任务布置下去,每个人准备好自己的材料观点,第二天老师叫学生上讲台去阐述,最好不拿稿子,锻炼表达能力,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也就培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