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别人打了不还手,只知道哭,家长应该怎么教育他?

如题所述

小可的教育方法就是,告诉孩子如果下次有孩子打她,就马上远离那个孩子,如果那个孩子还是追上来打她,那么就告诉老师,或者告诉那个孩子的家长,如果这个孩子还是再打你,那么你就还回去,而且不能轻轻的打,而是狠狠的打回去,直到这个孩子被你打哭打怕为止。

你肯定想知道小可为什么要这样教育自己的大宝,那是因为自己在大宝上幼儿园之前,一直教育她的是,不能动手打人,而她也确实是这样的孩子,她也经常被比她小的孩子打哭,那时候小可都让她让着。

可是直到她上了幼儿园,她的同学总是打她,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小孩子都很皮,她又太好欺负,玩具什么的经常被抢,抢的时候还会打她,她又不敢告诉老师,经常晚上小可给她洗澡看到身上有青一块紫一块的,或者被抓伤的,还有牙印,所以小可特别生气。

然后小可就告诉了她,咱们不可以主动去抢别人的东西,即使再喜欢你都只能去商量着跟别人换,咱们也不可以主动出手打小朋友,但是如果小朋友打你,第一次你离他远一些,第二次就去告诉老师,第三次再打你,你就直接往他脸上打,狠狠的打,打坏了妈妈不会怪你,只要不是你主动的就好。

当然一次教育肯定不成,她还是会经常受伤回来,小可每天都会跟她说,后来也许说教有用了,她会还手了,而且打的特别狠,老师找小可谈话,小可告诉了老师小可教育她的原因,而且也说过不让自己的孩子主动攻击别人。老师也只能没话说。

现在大宝,看起来特别好说话,在学校里人际关系也特别好,她不喜欢的东西你可以抢去,可以玩,但是如果她喜欢的东西,你抢了,她会让你还给她,如果不还她就会抢,如果别人动手,那么她就会还手打回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4

孩子被打不还手,只知道哭。要看着孩子挨打的程度,大不大?挨打,要看愿哪一方?如果轻没有什么事的话,你就可以,顺着儿子的哭,去理解他的感情。说:是的,妈妈知道你疼,是他不对,如果下次他要再打你,妈妈就让他给你道歉,这样让孩子把内心的伤害,释放出来。

要不你就告诉他,下次如果别人再打你的时候你就跑,让他追不到你,打不到你,这样不仅没有吃亏,你还可以,锻炼奔跑的速度。这时候孩子就很高兴,就不会再哭。

有的时候我看了孩子总是被欺负,我心也非常痛。有的时候我就会教孩子,如果你遇到谁个打你的时候,你看得见对方,如果你可以打得赢的话,你就可以还手。打不赢了你就不要还手,你就跑。打得赢了你就还手,一次打赢他,下次他就不敢再欺负你。你就不会再挨打了。

他每次还教他在学校里,不要去惹别人,也不要先动手去打别人。如果别人先打你而打的不痛的话,你就要跟别人说没关系不痛,如果打的太痛的话,你就要打他。要勇敢,不要总是害怕。你越是害怕,别人就会越会欺负你。

有一次他在学校回来,脖子被其他的孩子,给抓开了,我就问他你还手了吗?他说没有,你为什么不还手,他说,我打不赢他,我也没敢还手,你越还手,他打的越痛。不是你教我的,在学校里不要和别人打架,我已经告诉老师了。我笑着对儿子说你真棒。

所以我儿子在学校里没有人欺负她,而且和同学们相处的都很好。因为他不从来不先去惹别人。也从来不去打别人。直到现在,他已经上了大学了。在学校里,同学们都还很喜欢他。

第2个回答  2017-11-03

记得自己小时候,也是熊孩子一个,但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橡皮擦的事我被同桌欺负了,也许是第一次被别人欺负吧,然后就哭着回家告状了,记得那时候在课堂里跟那个同桌说,我回去告诉我爸,让我爸来找你,看你还怎么嚣张!结果同桌就说,那你去帮你爸叫来呀!两个人的争论没有占到上风,回去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结果我父亲听完之后,没有提到为我去出头的事儿,只是说,如果有下一次,他在欺负你的话,你也直接打他一顿,你可以不惹事生非,但是别人打你的时候一定要还手,两个人的个头都差不多,就算打架你也不会吃亏的!而且当你还手的时候,下一回他就不敢再欺负你了!记得小时候父亲是这么教我的,只要不惹事被欺负的话一定要还手!

其实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小时候开始,因为太老实的人在社会上没办法混,就像我家的那个熊孩子,今天跟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小孩抢东西了,结果还把别人的小孩弄哭了,其实我也很头疼,但是仔细想一下,总比那个被欺负的小孩好一点吧,所以说孩子还是要凶点的,告诉孩子,不能无缘无故的被别人欺负,哭解决不了问题,以后记得被别人欺负的时候,该还手得还手,这世界上大家都喜欢挑软柿子捏,你不还手以后欺负你的人更多,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你去打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自保的能力,在以后的教育中,可以渐渐的引进一些关于狼和羊的故事!

第3个回答  2017-11-03

作为家长,不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用同样的方法去报复别的小孩,而是应该和自己的小孩说清一些事情的主动和被动关系,并且问清楚孩子这件事情发生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很多小孩因为聚众在一起,有了自己的小帮派而每天在校园里横行霸道,作为校园里同学们之间的一个“小头目”拥有着自己的一些势力去帮助自己,从而会有一些无辜的小孩或许因为多看了对方一眼而受到对方的欺负。

如果因为自己的小孩太过调皮,让别人觉得他做的一些事情很让人反感,日积月累在不经意中得罪了一些人,才被其他的小朋友们欺负,自己也势单力薄不敢还手,如果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作为家长就要去纠正一下孩子在和小朋友们相处时该有的观念,小孩子可能因为自己还身处一个不太成熟的年纪,对一些事情想的不够周到从而做出一些让其他人很恼火的事情,相对于其他小朋友来说,对于他的这种不礼貌的行为,加上其他人的煽风点火,就会使出小孩子性子便动手打人,自己作为家长不光要教育自己的小孩,还希望让打人的一方家长对自己的小孩也做一些适当的教育工作。

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比较老实,从而受到了欺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保护自己的心理,对一些事情如果自己没法在当时做出一些反抗,也要在事后去找老师或者家长说明情况,保障自己的安全,这样才有利于自己有一个美好、快乐的校园生活。

第4个回答  2018-01-19

讲个故事:

听一日本朋友说他孩子幼儿园班里有个小孩,性格有点弱,不太爱说话,别的孩子拿他的玩具,他就哭,慢慢的其他孩子习惯惹他哭,老师也没太多精力一直哄他。孩子爸爸人很高大和善,知道自己孩子被欺负的事后,一次到学校跟老师说,给其他家长带个话,让其他孩子离他孩子远点,如果做不到,他会让那些孩子离他们父母远点。

之后他孩子一个人玩再没人欺负。后来听说孩子爸爸说,他其实是黑社会成员,他崇尚哪怕自己孩子在外面把别人打破头,他掏医药费,给人家赔礼道歉,也比被别人欺负,接受别人道歉好。有点跑题,意思只有一个,打和被打,二者之能择一的时候,选择打,后果大人承担,让孩子没有心理负担,以后孩子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当然大人承担后果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是非和平衡,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出手。

作为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既害怕自己的心肝宝贝被别的熊孩子欺负,又担心在自己的怂恿下,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眼中欺负人的“熊孩子”。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孩子被打了,就是被欺负了吗?

先来看一个故事。莉莉和小静,是两个幼儿园的小女孩,平时非常要好。有一天,小静的妈妈去幼儿园接她放学时,却远远的看见莉莉和小静吵嘴了,争执中,莉莉一下把小静推到了地上扭头就走了。平时女儿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静妈妈亲眼看见女儿居然被小朋友欺负,真是心都痛麻了。她一把冲过去抱起女儿,问她:“刚才莉莉推你,你怎么不还手啊!她这么欺负你,你还跟她做什么朋友啊!以后再也别跟她一块玩了!”小静从妈妈的怀里挣开,一屁股又坐回了地上,大声哭了起来……   

我们喜欢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去对待孩子们的矛盾。可是,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其实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我们教他们怎么来看待。他们的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经常前一秒还相互推搡打来打去,下一秒就已经擦干眼泪重新手拉手去追来追去。

莉莉和小静,也许只是一次好朋友之间再正常不过的闹情绪,可是在小静妈妈看来,却是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负。妈妈要求小静应该“还手打回去”、“别跟她玩了”,对孩子是一种“对方在欺负你,你不打回去就是懦弱。你们不能再做朋友了”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让小静比被好朋友推了一把更加难受。这种暗示的结果,也许小静以后真的受了欺负,却也再不愿意告诉妈妈。

永远都不要小瞧“心理暗示”的作用。当我们的孩子还很弱小,不能保护自己时,家长的这些语言和行为,反而是一种对孩子的心理引导,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懦弱、自卑。  

孩子到底有没有“受到欺负”,不应该由我们来判断,而应该交回给孩子自己。如果对方孩子并没有用武力来达到目的并乐在其中的主观故意,我们的孩子也并没有在被打后产生委屈、恐惧、愤怒的情绪,那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主动去引导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欺负”了。不能因为总害怕自家孩子吃亏,就不惜扼杀孩子们单纯的友谊和快乐。

结语:你是怎样教育你家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