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真的如猫和老鼠吗

如题所述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为我们描绘过师生关系这样的场景:孔子与几个弟子随意自在地坐在一棵大树下,四下里清风徐来,更有学生操琴曼歌,闻之心旷而神怡;老夫子博衣宽带,长髯飘胸,悠然而发问;众弟子神态自若,复欣然而作答;孔夫子或颦或笑,和颜而教;诸生或侧耳倾听,或侃侃而谈,如临春风,如沐春雨……这一切,让人无限向望。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573424.htm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发展,师生关系最核心的依旧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每一位身处其中的老师,请一定不要忘记,你的学生是一位大写的人。
在百度输入“师生关系”,跳出第一条是“师生关系百度百科”,其中专门列举了扭曲师生关系的案例,如2008年底四川一位中学女教师被逼向学生下跪道歉后进精神病院。就在我们开展师生关系调查的时候,《广州日报》刊载的一条新闻同样让人震惊:美术老师因学生上课违反纪律挥铁尺体罚学生,导致七岁孩子颅脑外伤。
这不禁让人疑问:现在的师生关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为此,我们采访了重庆多位教师,并在《今日教育》QQ群中进行了调查。采访与调查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一是用一句话概括师生关系的本质;二是讲述你所遭遇的印象最深刻的师生冲突。
师生冲突探源——师生背后代表的不同社会群体是师生冲突的根源
QQ群里有一位老师对师生关系的比喻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她说师生关系就好比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猫一见到老鼠就要扑过去,老鼠则要想方设法躲避,如果有机会还想戏弄一下猫。
如果真如这位老师所言,师生关系是天敌,我们就不得不深入审视师生关系之所以会产生冲突的内在根源。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桂生认为:师生之间并非只有教学关系和人际关系,实际存在三重关系,即社会关系、教学的工作关系以及自然人的人际关系。
大量资料说明,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师生之间的确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一是学校教育要按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来培养人,教师是国家教育的代言人;学生则是每一个自由的个体,他们的个性丰富多彩、千差万别。
二是学校是一种科层化的社会组织机构,表现为目标明确、规范严格、权力结构严谨等,教师作为这一组织中重要的执行人员,自然要适应上述特征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主要在班级中进行学习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成员更多是一种直接、全面的互动,他们注重情感交流,这与科层化结构中板结的交往方式显然不同。
三是教师来自成人社会,是已经社会化了的人,在生理、心理、知识、文化上是成熟稳定的社会成员,他们已形成了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则属于成长中的人,他们的身心尚未定型,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从社会学视角探寻,我们发现师生背后代表着不同社会群体,这构成了师生冲突的原始动力。
师生冲突可以消解吗——“不要做一个猫一样的老师”
在对众多老师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师生冲突普遍存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但是像文章开头提及的极端事件却少有发生。当然不可否认,极端事件也是由平常冲突失控导致的,所以消解冲突要从日常做起。关键是——师生冲突可以消解吗?有什么策略吗?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英语教师特别和蔼可亲,她上课纪律总是很差。可是有一天英语老师发现课堂纪律出奇的好。她好奇地问学生:“怎么回事?今天你们怎么这么安静呀?”她扫视了全班立即发现了秘密。原来这个班严厉的班主任正坐在后面。英语老师调侃地说:“难怪,原来是猫坐在那里呢!”全班哄堂大笑。
回家后,这位班主任写下了一篇反思《不要做一个猫一样的老师》。后来这位班主任对自己“保姆型”和“警察型”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彻底批判,并在实践中学习摸索创造出深受学生喜爱的管理方式。这位班主任就是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
任小艾的故事生动真实地告诉人们,师生关系虽然因背后所属社会群体不同存在差异,但并不代表师生冲突就不可调和,只要用心学习、实践、创新,就能找到消解师生冲突的策略。
其实从师生关系的社会视角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在师生这一对关系中学生相对处于弱势。这表明教师在把控师生关系的发展中应当充分发挥好主导和引导作用,建立和谐民主的关系,避免任何一方受到伤害。
教师应对师生冲突的策略——学会发展如汤姆和吉瑞般猫和老鼠的关系
提起“汤姆和吉瑞”这对猫和老鼠,相信大家都会开怀大笑。如果教师能做像汤姆一样的猫,大大咧咧、天生幽默、富有爱心、喜欢沟通,相信即便有冲突最后也能够化解。其实教学一线中不乏这样智慧的教师。
做一位理性的教师——教师有错也要勇于承认,平等相待是构建民主师生关系的前提
案例一:重庆开县的程老师有一天上课正在黑板上板书,突然听见教室发出几名学生短促的争吵声。转头一看,只见班干部小汪正转回身,嘴里好像还说着什么。小汪平时表现优秀,此时却带头违反课堂纪律,程老师一下子怒火燃了起来:“小汪,站起来!请——你站到教室后面。”小汪没起立,却说:“老师,我没讲话。”居然反抗,这让程老师忍不住当着全班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小汪。最终,小汪流着泪离开座位站到教室后面。数日后,程老师在小汪的周记中才了解到,原来当时小汪是想阻止后排两位同学说话。小汪在周记中写到,他对于程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乱处理感到失望之极。事后程老师专门找小汪,向他承认错误。
误解是造成师生冲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容易产生误解的学生对象往往是优秀学生或者表现差的学生。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教师常常在不深入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前就下判断,导致小矛盾升级为大冲突。建议:教师理性面对突发事件。首先不要轻易下判断,其次如果学生一再反驳,教师可以暂时搁置事件,待事后调查清楚后处理。
做一位大气的教师——不计前嫌和行动关爱,撑起师生关系的海阔天空
案例二:一次安静的课堂上突然传来玩游戏的清脆“嘟嘟”声。我三步并两步来到小慧桌前:“还有没有课堂纪律?把游戏机给我。”任性的小慧不肯,我一把夺下游戏机。小慧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故意把书和文具弄出很大的响声,一副“我也要给你好看”的架势。课后,我严厉地批评了她。从此,我的课上,小慧采取无声的抵抗,要么不带书来,要么发呆,总之不听讲。考虑到小慧倔强的个性,我没有“硬对硬”。以后,每次上课我都带两本书,一本新书,一本旧书。新书上注明课程的重、难点及解题思路给小慧用。旧书我用。慢慢小慧上课听讲了,再后来,她偶尔举手回答问题,我总是对她的闪光点大力表扬。一个月后小慧的“不合作情绪”自生自灭了。   这是海南唐老师的故事。在教师提供的师生冲突中类似的情形很多,原本学生有错,可是教师如果采用了对抗式批评,就很容易引爆冲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又处于青春成长期,有时一句话不对就容易“上火”。这种时候,不妨学学唐老师,一定要沉稳,既客观平等地批评,也要给予学生缓和消解情绪的机会和时间。不计前嫌和行动关爱就能撑起师生关系的海阔天空。
做一位风趣的教师——幽默是最好的润滑剂,往往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案例三:北京的常老师回忆起几年前的一次冲突——
上课时,一位学生在说话。因为当时教的班特别多,刚教这批学生没多久,那个学生叫什么我都不清楚。我先问她名字,她就说叫什么,显得有点不耐烦。她这一不耐烦,说实话我也有点不耐烦了,我说你回答问题该站起来,是吧?这个跟家教有关。她一下就急了,说:“你说我行,但不能说我妈。”就因当时的这一句话,导致她情绪特别激动。学生突然爆发,没有一个缓冲的过程,我当时不能嚷嚷,不能俩人一块瞪眼。我迅速冷静,停了几秒,然后对她说:“你的确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孩儿,这一点我得向你学习,我妈家我都两个礼拜没去了。”这样大伙儿都一乐,这事儿就过去了,课下我对于自己说话不妥向她道了歉,然后她又跟我道歉,还聊了很久。
有些冲突的源头谁对谁错本不绝对化,可能就是双方对话时情绪不好。这时教师要先冷静下来。如果教师既想在全班保全颜面,又要安抚“较真”的学生,幽默就是最好的润滑剂,它往往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做一位优秀的“教育统一战线”建设者——减少冲突,增强教育合力
案例四:一天中午,重庆沙坪坝区的安老师发现本班教室非常吵,推门发现小薇正和几个男生打打闹闹。当时安老师十分生气,批评了他们。下午上课,小薇没听讲,折了一节课的幸运星。鉴于小薇开学以来迟到、上课小动作、自习讲话等一系列表现,安老师把她交给了年级组长,并对她做出了停学一天回家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处理。安老师把想通过这样的深刻教育促进小薇改进的想法及时与小薇母亲进行了沟通。当天晚自习,小薇的父亲却跑到学校向安老师拍桌子发难,并临走扔下一句话:“第二天让小薇复课。”原来小薇父母已离异……
案例五:班上有一个同学脾气特别不好。有一天,该同学和其他同学发生了矛盾,重庆江津区的刘老师非常生气,利用中午时间把他的父亲请来,在办公室进行了交流。下午上课已过了5分钟,这个同学进来了,没有喊报告,而且嘴巴里还骂骂咧咧。于是刘老师说:“你怎么搞的,来迟了不喊报告,还发出不该发出的声音。”只见该同学歇斯底里开始发作了:“怎么了,我就是要迟到!”“我就是要打人!”“都怪你把我那该死的老爸找来,他打我,我就去打别人。”刘老师批评他几句之后,只见该同学一激动将桌子给掀了,拎着书包拔腿就跑出了教室。事后刘老师经过一段时间了解才知道,该同学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离异了,但是平时父亲、母亲也还都管着他的学习。他的父亲脾气比较暴躁,而且他的母亲也经常在他面前说他的父亲的不是。当他上了中学以后,他对父亲的粗暴教育十分反感。
上述两段情节相信许多老师都不会陌生。在师生关系维系中,家长是十分重要的棋子,用得好,能减少冲突,增强教育合力;用得不好,就会激化冲突,减弱教育合力。这种时候,教师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教育统一战线”的建设者,机警诊断学生来自家庭的问题,善于与学生家长沟通,最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为我们描绘过师生关系这样的场景:孔子与几个弟子随意自在地坐在一棵大树下,四下里清风徐来,更有学生操琴曼歌,闻之心旷而神怡;老夫子博衣宽带,长髯飘胸,悠然而发问;众弟子神态自若,复欣然而作答;孔夫子或颦或笑,和颜而教;诸生或侧耳倾听,或侃侃而谈,如临春风,如沐春雨……这一切,让人无限向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发展,师生关系最核心的关系依旧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每一位身处其中的老师,请一定不要忘记,你的学生是一位大写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5
不会啊,为什么,应该多和老师交流,多问问题,老师不可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8-09
不会啊,为什么,应该多和老师交流,多问问题,老师不可怕
第3个回答  2017-08-05
猫鼠游戏,可以百度
第4个回答  2019-05-03
师生关系咨询:抵触
怎么才能帮助孩子,让他由抵触老师到失去学习的兴趣变成接受老师到爱上学习呢。
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中心为您支招:  
听听孩子的“抱怨”  
听到孩子回家抱怨老师怎样怎样不好的时候,不要急着责骂孩子:你怎么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其他人都能接受就你特殊。应该给孩子一个很自由很和谐的发表言论的空间,让他能把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认真分析孩子和老师的分歧产生在什么方面,要么认真积极引导孩子改正错误的认知,要么和老师好好沟通改善孩子抵触的心情。  
多多和老师沟通  
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有什么样的情绪态度对人很可能就会收获到怎样的情绪和态度。孩子的抵触往往会表现的厌恶这门课,成绩自然不好,就会导致任课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指责,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可以让老师多多了解孩子的性格以及在家在其他科目上的表现,也消除老师对孩子的偏见和误解,和家长一同给予孩子有力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