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样表现自我创新

小学生怎样表现自我创新

谈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
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意识
和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学校是实施素质
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主渠道,
应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人,
使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从而增强他们的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价
值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实践中创新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的
个性得到张扬、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课堂
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
为此,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
重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可以从几方面
着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基本特点是经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
过分强调
了教师的作用,
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
该转变教学观念,
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
这是实施创新教
育的前提。
教师观念的转变,
表现在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制者向教
学活动的激励者转化;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
化;由课堂教学主宰者向参与者、引导者转变;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
的教书匠向艺术家转变;
由一言九鼎的评判者向激励、
鼓励的评价者
转变。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人本”思想,把学生看作
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灌装知识的容器。
我们要树立“学生

为主,教师为辅”的观念,通过师生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让
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摆脱“一言堂”

“填鸭式”的教学模
式。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开展语文创新教育的首要的必备外部条件。
所有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敢想、
会想、敢做、会做、敢说、会说,有了这样的创新意识,小学生创新
思维才有了根本保证。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欲望。

人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果,
对学生的活动亦是如此。因此,学习兴趣问题,历来都受到了众
多教育家的重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
发,认为:
“学习有了兴趣,就能投入全部的精神去做事,学与
乐不可分。
”浓厚的兴趣是学习、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能激发学
生执著去探索。只有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才会灵活多变,他们
才会乐于创造,产生浓厚的创新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1
、创设情境氛围。

为了让孩子们学得有趣,
可在课堂上创设氛围。
进一步加强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营造一种
人人参与的感情氛围,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达到师生、学生间
的共鸣。如教《哪吒闹海》中,我创设了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平
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大胆要求发言,
教师微笑着给了性格内向的
学生发言的机会。始终让学生充满自信,有“成就感”
,这样既
产生深切的体验,又保存浓厚的学习兴趣。

2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