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挂碍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心无挂碍”:心里没有牵挂来妨碍。出自《心经》

"挂碍",的"挂"即牵挂;"碍"即妨碍。意谓由于物欲牵挂妨碍,所以不得自在。

《心经》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

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扩展资料:

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译文:

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自身佛性之奥秘的觉者,在运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达光辉彼岸的过程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

弟子们,从宏观角度看,色和空没有区别;从微观角度看,空与色也相同。空是色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尽管你反复透彻地去领受、深思、认知和识别,其结论仍然不变。

弟子们,凡有形象和无具体形象的事物,其本质都具有空性和可变的特点,不参在生长灭亡、肮脏洁净、增多减少。

所以,空中没有色的实体,没有对色的思维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要归于空;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也要归于空。没有六根六尘的界限和其被认识的界限,心中没有不明白、不自觉和因不明白而烦恼的影子,知直到没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没有累积恶因所造成的苦果,没有修炼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运用智巧去获得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

菩萨因为运用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的缘故,清净的心没有一丝挂念,没有挂怀和障碍就免除了恐惧害怕,便脱离了异想天开的梦幻杂念,最终觉悟得道而成正果。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荣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果位。

所以确认:到达彼岸的大智慧是修炼中最神圣的准则,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无与伦比的规范。能真实而不虚妄地将全部苦难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记“般若波罗蜜多”这句真言。既然如此,便号召众生:去吧,去吧!彼岸是归宿,为修我佛,赶快用行动去成就无上正觉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1

定念就是心无罣碍

智慧分别,就是去思考,佛理在人间是否能真正行 得通,比方说,夫妻吵架了,现在用佛法来解决,夫妻 都是上辈子的缘分,我们要好好珍惜、珍惜佛缘、珍惜 人缘、感情缘。佛陀说了,众生皆具佛性,试想一下, 他陪了我一辈子,我为什么还跟他争吵?我要用慈悲心 来感化他、度化他,好了,不吵架了,想想太太不容易, 想想先生也不容易,想想两个人走到今天很不容易,苦 在一起,乐在一起,现在一想,解决了,你这样做是不 是真正地在人间用佛法在修心?化解你们两个人的矛 盾,实际上靠的就是一个慈悲心啊,观世音菩萨最伟大 的心是什么?慈悲啊。老公体谅老婆,老婆体谅老公, 不就是慈悲吗?

学佛人,尽量要停止一切人间的思维,我们做人不 能用人间的思维来考量世界上的一切,因为人间的思维 只能给你带来得失心,今天我得到了,我失去了,明天 我又得到了,我又失去了,用佛法的理论来讲,失去了 又会得到,得到了又会失去,得失得失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修出定,就是止念。

法师什么都不想,连表情都没有,法师做什么事情 都不去想,你们去问他这个事情对不对?他不讲话的, 他就笑一笑。就像我们小时候跑过去问爸爸:“哥哥欺 负我,哥哥是不是对的?”爸爸说:“你们小孩子吵架, 都是我的孩子,爸爸妈妈能说什么呢?”弟弟说:“知 道了、知道了。”然后就不讲话了。现在我们人在人间 也是这样的,你们来问师父,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错 的啊?师父能说什么?今天是对的事情,过几年说不定 是错的呢,五十年代是对的事情,今天可能是不对的, 仲世纪被凋死的人,现在说不定不该死,那什么叫对? 什么叫错?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世界的转换,人的概念的变 革,什么叫对、什么叫错啊?过去女人还裹小脚呢,对 不对?当年就叫对,现在就叫不对。很多人说,我要学 习、继承我们祖宗的所有的东西,那我们的祖宗还留一 个小辫子呢,那现在谁去留小辫子?对错是根据你的意 识形态,你的时间推理,和你所处的现实环境来决定的, 什么叫对错啊?在家里老婆跟老公吵架,实际上都没有 对错,只是一个缘分罢了。离婚的时候分财产,能分平 均吗?付出的是感情,得到的是物质,这个物质能够代 替你的感情吗?感情能用物质买来吗?很多男人有钱, 娶了一个老婆,这个老婆根本不爱他,就爱他的钱,等 到哪一天那个男人没钱了,感情就没了,这就是要你们 懂得,在人间什么叫正确的修心。

师父跟你们谈止念,止念就是停止你的念头,不要 去想,因为止念会换来定念,让你定下心来。当你真正 地定得下来的时候,你连念头都没有了,这就叫定。比 方说,夫妻吵架,先不要去想自己老公不好的地方,停 止念头,就针对现在不开心的事情想想算了,如果你越 往前想,你会把你老公今天跟你吵架之前很多不开心的 事情全部想出来,这样的话,你就会更伤心了。当你真 正定得住的时候,你连念头都不能有,就是跟老公吵架, 根本想都不想,没有吵架。定念就是心无罣碍,就是说, 自己的老婆骂我两句,老公跟我吵两句,这算什么呢? 一会儿就忘记了,该烧饭就烧饭,该吃东西就吃东西, 就像没有吵过一样,因为你没有把事情往深的地方想下 去,你就不会争吵下去。

连想的念头都没有,你这个人就定得下来了。念经 也是这样的,很多人在念经的时候还在想,我的经文念 得好不好?我念的经文是否有效果?那么肯定没效果。 念经就是念经,念的时候想都不要想,有的人在念经的 时候还在想,我这样念经心到底静了没有?实际上你的 心已经不安静了。师父告诉你们,念经念得好的人,没 有念头。有一位佛友告诉师父:“师父,我每天念经的 时候,总是怕把《大 悲 咒》念成《心 经》,把《心 经》 念成《大 悲 咒》,所以我在念《大 悲 咒》的时候经常在 想,这个是不是《大 悲 咒》?”这样的人能把经文念好 吗?你哪怕念错了,你嘴巴里还是要顺着一遍下来,你 也叫念经。

要懂得,念经时止念就是已经把经文化成一种能量 储存在你的心里,进入到了你的八识田中。为什么很多 人做噩梦被别人追杀的时候马上想起来要念经?因为他 在自己的八识田中已经种下了佛的种子,他一碰到事情, 就会念《心 经》和《大 悲 咒》。你们跟师父出去弘法坐 飞机,只要飞机一抖动,很多人自然地就开始念经了, 用不着师父去跟他们讲的,这就叫意识当中的自然现象。

人念经念到碰到灵性也能念经,不动嘴巴心也在念 经,念到后来嘴巴不动,连心都不动,那你这个念经就 是念到意识当中去了。你们说心不动怎么念经啊?开始 的时候要念得好是动心的,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就明白 了。比方说,我的功课做得不好,我要用心做,对不对? 当你用心做的时候,说明你的功课还不好,等到你的功 课已经好得滚瓜烂熟的时候,一份考卷上来,你想都不 要想,就很快地做起来了,你还要用心吗?我们拿起经 文,看都不要看,全部背得出来,这个时候你就是不用 心的用心,因为这个“不用心”并不是一个不好的词, 而是建立在你已经用心的基础上,你根本不要再去花心 思来检验自己是用心了,还是没有用心,因为你念经已 经成自然了,就像一个人做好事、说好话很自然地出来, 很多人说坏话,也是很自然地就出来了。

如果一个人说好话说到自己无心了,一出来就是“你 真的很好啊,我要向你学习,我真的觉得自己很不够”。 这不是一种骄傲,也不是吹捧别人,而是从自己心里发 出来的。就像妈妈对孩子好一样,妈妈对孩子好得不得 了:“孩子啊,你要当心身体啊,你要多穿衣服啊。” 孩子会说妈妈拍孩子的马屁吗?孩子不会这样讲的,这 是自然的东西,自然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你们现在 吃东西为什么都喜欢吃天然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我的心要定下来,怎么定都不要去想,其实在你的 潜意识当中,你的心在想,心在想什么?心在想我就不 去想,我在念什么经,让自己不要去想,其实你的心已 经在想了,但是在你的深层的意识当中,你到底是想了 还是没想呢?因为已经想过了,想过的东西已经镶嵌在 你的八识田中,说你没想,实际上就是你过去已经想过 了。举个简单例子,有一对夫妻在吵架的时候,太太从 来不打人的,有一天突然之间她拿起一把刀就扔过去了, 砸伤了他丈夫,警方在调查的时候问这位太太:“你这 么好的人,从来不做这种事情的,你为什么突然之间会 把刀扔过去呢?”这位太太说:“我丈夫每次在骂我的 时候,我就在想,真恨不得把刀扔过去,他每次骂我的 时候我都在想。”等到那一天,她丈夫又骂她,她根本 没想,手就自然地去拿刀了,这就是师父举例子给你们 听,什么叫意识流,你在意识当中已经留下了这个深深 的痕迹,所以,总有一天你会做出这些事情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4
没有牵挂,就没有负担,没有负担就轻松。

当心无无明,就像太阳一样光明,行走坐卧皆自在,那么就没有恐惧。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1-03
就是心里没有挂念的人或者事。
第4个回答  2020-10-18
心经重点,一五蕴皆空,二心无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