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岳母刺字”的故事吗?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一故事,斌谈谈作者为什么会联想

快!马上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正如他的诗中所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
宋金连年交战,宋朝元帅宗泽力主抗金,在黄河沿线几次大败金兵。后来宗泽病危,临终前把帅印交给部将岳飞,嘱咐他定要收复国土。但是腐败的大宋朝廷害怕同金兵打仗,派了主张讲和的杜充接任元帅。杜充上任后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对抗金战斗敷衍了事。岳飞满怀一腔热血却无处施展,愤然离开抗金前线,准备归隐山林侍奉老母。岳母得知岳飞的想法后十分生气。她训斥岳飞应当以国事为先,不该因为私愤就忘了对国家的责任。为了坚定儿子杀敌报国的意志,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然后敦促岳飞速回前线抗敌。从此,岳飞一直坚守着精忠报国的信念,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三】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金人的铁蹄危及着大宋江山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
心中涌起汹涌的波澜
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她胸间涌现
她要用绣花的钢针完成一桩心愿
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亲自镌刻在儿子的脊背上面

一针针刺在儿肌肤,针针见血
一下下痛在娘心里,下下肉颤
就在这一夜之间
一位母亲完成了她的杰作
一代名将的英名
却要用毕生的热血兑现

三十功名尘土飞扬
八千里路云月变幻
南征北战 燕赵悲歌
匡扶社稷 忠心赤胆
岳母刺字 精忠报国
母子美名 世代扬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2
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