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趋势

如题所述

一、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趋势

改革的趋势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和最活跃的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化,特别是中国“入世”后所面临的日趋激烈、复杂多变的多极竞争,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单一固定的利率管理体制和模式业已不能适应金融市场上资金需求和供给达到自然均衡的需要。一、我国现行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问题。近几年,中央银行在完善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体上看,现行的利程度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结构性缺陷突出。一是存贷款利平被人为地压得很低,存贷利率为零或负利差,不同程度地制约利率结构不合理。多年来,我们基本上没有利率的风险结构,长短期信贷的利致使许多企业运用信贷资金无风险约束机制,面且我国采取低利率的信贷政策,让银行背负着大量的改革成本,步期下去也不利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三是利率倒挂。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利率,这是—种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倒挂。由此引出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尽管我国目首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证券市场利率四个不同层次的利率体系,但是并未建核心的有效利率传导机制,使得货币政策很难通过利率传导起作用。(二)、两种价格体系的严重错位。经过改革.尽管我国在价格领场机制为主体的、竞争有序的价格形成及管理机制,但在要素市场领域,价格约束机制仍然比较僵化,特别是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利率仍然受到严格管制,不仅弱化了利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化引导功宏观调控最重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两种价格体系的严重力的金融抑制与严格的利率管制下贷规模内的资金控制价格与大部分商品市场价格调节的对立与背离;二是在强有力的金融抑制与严格的利率管制下,资金的控制价格与开放的资金市自由信贷价格的对立与背离。(三)、利率决定权过于集中,管理过死。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和结构的确定均由中央银行统一管理,商业银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享有浮动权,商业银行的利率浮动空间十分有限,利率水平难以适应各商业银行自身成本管理的需要,并且难以满足千差万别的客户群体的需要。(四)、利率调整滞后,运用不灵活。要发挥利率在宏观调控中作用,一是利率调整的幅度适当,能反映资金供求关系,调节社会信用资金需求以达到基本均衡;二是利率的调整要及时,反应要灵敏。但由于受现行体制的束缚,决策程序臃长,幅度不确定,利率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五)、利率管制牺牲了社会效益。在低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利率被控制在均衡利率水平之下,使得经济体系内部始终存在超额资金需求。在资金供求失衡、利率又不能自发对之调节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对超额资金需求只能采取信用配给方式进行,这样的资金分配方式很难符合市场效率原则,因而很难做到合理和有效,往往会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失衡。(六)、利率传导机制不健全,梗阻不畅。利率水平及其调整由中央银行根据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社会资金平均利润率、企业和银行的盈利水平以及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水平等经济指标确定,但由于上述指标的不确定性,加之有时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很容易产生信号失真,使得中央银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也很难准确估价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效果。另外,由于中央银行的利率集中管制,使得货币市场利率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失去关联,货币市场利率只能夹在准备金利率与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之间,使得在中央银行—货币市场—商业银行—企业的传导路径中,因货币市场—商业银行—企业的传导路径梗阻不畅,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释放出来。

二、利率市场化分为哪几个阶段,我国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将来会怎样发展?

利率市场化分为哪几个阶段,我国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将来会怎样发展?15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十二五”规划再推进如果以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作为利率市场化的起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已走过15年历程。改革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1、在货币市场上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目前,在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方面以及货币市场交易中已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2、在存款方面1999年央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五年期以上(不含五年期)、3000万元以上的长期大额协议存款业务,利率水平由双方协商确定。这被业界称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尝试。2003年3月,央行行长明确提出利率市场化“三步走”战略,多家银行获得储蓄利率的下调权,利率市场化已涉及到存贷款利率调整的核心部分。到2004年10月央行决定允许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实现了“放开下限、管住上限”的既定目标。此举被市场理解为“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3、在贷款方面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3年之前,银行对贷款的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但2004年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倍。2004年10月,相关部门取消贷款上浮上限,下浮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4、2005年起改革陷入停滞阶段第一,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障碍是四大行资不抵债,不良率高企,基本上不具备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条件。工作重点转移到“四大”银行上市。第二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启动四万亿投资计划,这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次被延缓。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J.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他把认知发展分为4个大的阶段,在每一大阶段下又再划分出若干小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这一阶段又再分为6个小阶段:①从出生到1个月.此时,婴儿尚不能觉察周围的东西,甚至不能觉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与我,缺乏自我意识.②1~4个月.这时,婴儿的动作变得较协调了,但还不能摆弄外物.③4~10个月.此时,婴儿视觉与抓握动作协调起来.开始会摆弄身旁的东西.10个月的婴儿知道东西离开了自己的视野仍然存在.④10~12个月.此时,行为已有目的,开始能预料行为的效果.⑤12~18个月.婴儿对不同的物体,会作略为不同的动作,看会出现什么结果.⑥18~24个月.婴儿在行动之前,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约2~7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前运算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①前概念期,约2~4岁.此期以出现符号功能和模仿为特点.②直觉思维期,约4~7岁.幼儿主要对事物的表面现象作出反映,只会从一特殊情况推到另一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络,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此时儿童不仅能集中注意情况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还能注意几个方面;不仅能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能看到动态的转变;还能逆转思维的方向.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后来,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三)具体运算阶段(7—1l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不管有无具体事物,都可了解形式中的相互关系与内涵的意义。他们的思维有以下重要特征。

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特点: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

四阶段的具体内容:

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2岁):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他们依靠感知运动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这个阶段的儿童行为发展经过三个层次:本能时期——习惯时期——智慧活动萌芽时期。儿童出生的第一个月只是遗传性反射格式,通过第二分阶段的习惯形成,使一些单一的反射动作加以整合、联结。大约在9个月到1岁左右开始出现了最初的感知运动智慧。

前运算阶段(2-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思维的直觉性以及思维的集中性。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调节的限制。

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在推理上、问题解决和逻辑方面已经超过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援。

形式运算阶段(12岁-15岁):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三、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趋势

上升然后下降

四、为什么利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