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名词解释

哪位大大能给一下自考审计学的名词解释
(尽量全一点,谢谢哈)

第1个回答  2010-04-22
一、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并发表审计意见。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描述
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 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是指审计希望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是审计工作的指南。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核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以及反映经济活动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做出判断。
审计目的的确定主要受审计对象的制约,也与委托人的要求密切相关。按照现代的审计理论,审计的目的包括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

审计的一般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一般目的的审计意见一般包括合法性和公允性)。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目的描述的介绍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
合法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是否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公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一贯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是否符合一贯性的要求。
新版的CPA考试教材对审计目的的归纳的介绍(一般了解)
合法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公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的特殊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特殊目的的审计意见一般包括合法性和公允性,但也可以包括效益性等。

三、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的客体,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具体地说,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所要审核检查的客体,即“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2.审计的客体既可以是“被审计的单位”,也可以是“具体的审查内容”
3.审计的具体对象可以分为
1)被审计的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的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

四、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审计独立性可归纳为:
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工作独立。

五、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功能,也是其本质的特征。
审计的职能可归纳为:
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是指通过审计,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按目前国家、行业、企业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衡量,并就其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作出结论,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按规定纳入正常的轨道。
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是指通过审计,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完善、先进,经济活动是否按正确的决策和目标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执行;资金的使用、管理是否合理有效;经济效益是否较好;会计资料是否完整、真实、正确等。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是指通过审计鉴定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动和会计报表、资料的性质,作出书面证明。只有通过审计证明,被审计单位的报表才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所认同。

六、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对审计所提出的要求和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就是审计的任务。

七、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指实施审计后在客观上产生的效果,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尺。如果完成了审计任务,就能发挥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制约作用----源于经济监督职能,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和财务收支以及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鉴证,可以发现错误和舞弊,违法乱纪等现象,及时制止违反法规制度、纪律的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保护财产所有者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促进作用----源于经济评价职能,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和财务收支以及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指出其合理因素,以便保持、推广;指出其薄弱环节,并给出建议,以便纠正、改进。
证明作用----源于经济鉴证职能,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并对经营活动的结果—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具有证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的作用。

八、审计的分类

审计的分类----是指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归类。审计分类的标准很多,一般可以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审计时间等进行分类。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进行的分类称为审计的基本分类,除此以外的分类称为其他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类。如:
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
独立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审计。是由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独立审计。
内部审计也称部门审计或单位审计,是由部门或单位独立于财会部门以外的专职审计机构进行的审计。
按审计内容分类。如:
财政财务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相关的资料进行的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是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行的专项审计。

审计的其他分类
按审计工作进行的时间分类。如:
事前审计----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进行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进行的审计。一般而言,事后审计由于目的明确、资料完整,结果较为可靠,是各类审计中最主要的审计形式。
定期审计----是每间隔一定时期都需要进行的审计。
不定期审计----是审计时间不确定,临时性的审计。
期中审计----是在会计报告期期中进行的审计。
期末审计----是在会计报告期期末进行的审计。
按审计的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部分审计。
全部审计----也称全面审计。
部分审计----又称局部审计。
按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可分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也称部门审计或单位审计,是由部门或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人员进行的审计。
外部审计----即由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机构进行的审计。
按执行审计的地点分类可分为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按审计工作是否受法律限制分类可分为法定审计、非法定审计。
按审计工作开始时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通知审计、不通知审计。
按审计证据的检查范围或数量分类可分为详细审计、抽样审计。